信仰的光披荆斩棘,穿越时空而来,将我包围。我看见那血色的花朵,盛开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一次又一次,被书里的故事感染,久久回不过神来。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全书由27篇文章组成,分别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人、事、物着手,以亲情、友情、革命圣地作为切口,手法细腻、细节详实感人,书中的故事一改往昔的口号式宣传写法,注重细节描写,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新启迪、新感悟。深耕阅读,对曾经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书中人物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刻。读这本书,仿佛在聆听先行者的心声,触摸到他们火热的心跳。让我又一次重新去理解“伟大”“无私”“无我”这些词语的意义。
“民族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我想,《课本背后的红色故事》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重温,更是对红色精神的致敬,对“信仰”一词的刻骨解读。
重新审视对儿女的爱
书中用伟人毛泽东对待儿子的态度,深刻诠释了什么才是革命人的“父爱”。现实中,父母总希望把最好的给自己孩子,无方向的宠溺,让孩子迷失方向。书中伟人毛泽东对儿子毛岸英的爱,堪称家庭教育中的教科书。
毛泽东对儿子的爱是克制、甚至是苛刻的。毛岸英从小和父母一起东奔西走,8岁时因母亲杨开慧牺牲,以致兄弟流落街头,受了很多罪、吃了很多苦。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和这个已经有20年没有见面儿子仅仅一起吃了两天的饭,就让他去吃大灶,还让他去学种地。毛岸英要和心爱的姑娘刘思齐结婚,毛泽东不但要求他遵守相关规定,更是在儿子结婚时要求一切从简。后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毛泽东又忍痛将爱子葬于朝鲜。毛泽东在对待儿子的所有事上就是“不能稿特殊化!”
毛泽东与毛岸英
试问,伟人毛泽东对待儿子的这样的“父爱”,如今的父母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
早几年,我们新闻报道里看到犯了错的年轻人嚣张地说着:“我爸是李刚”,而某位明星为了将自己犯了错误的儿子从监狱里捞出来,不惜以身试法护犊子。许许多多的父亲母亲,对孩子们有求必应、充满溺爱的时候,忘记了爱孩子的初衷。而毛泽东对待爱子的做法,不经意间已经告诉了我们,目光远视的爱才是真正为了儿女的未来。
再次诠释信仰的力量
她是战士,也是母亲,却放弃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那怕是时刻面临着牺牲,也毅然选择了为信仰奋斗到底。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1956年,当28岁的宁儿,在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读到这封信时,距离母亲赵一曼牺牲,已经过去了20年。他将母亲留给自己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回家后将母亲的名字刻在手臂上,他不想再与母亲分离……
读这段话时,忍不住泪湿双眼。
赵一曼与宁儿
“生如夏花之绚烂。”纵观赵一曼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她其实有许多次可以选择做回“母亲”,但因为革命理想信念,为了国家的利益,在每个关键节点,她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救国救民的战士。在从苏联回国工作时,她对丈夫说:“一定要服从党组织的决定,跟党不可以讨价还价。”也许从那时候起,她就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赵一曼”三个字如不灭的星子,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们许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逃避、选择享乐、选择回归小我,甚至觉得“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我们可曾想过那些和赵一曼一样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的革命先辈,正是有了他们坚定地践行“有国才有家”的这一诺言,坚持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这一坚持,才有了我们今世的平安幸福。
因此,读这本书,让我们在革命烈士的舍弃与选择中,再次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领悟到了党的初心。
重温高尚的家国情怀
一支笔和一块旧怀表就是方志敏的全部家当,为此连搜身的敌人也十分诧异。方志敏被捕前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等职,根据敌人掌握的情况,仅在第二次反“围剿”时,方志敏的队伍当时就缴获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可是敌人哪里知道,作为共产党人的方志敏,从来想的都是革命,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考虑过一丁点。他每天和普通战士一样,只有4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
期间,妻子缪敏被捕,大舅子希望他拿出400块大洋保释,也被方志敏拒绝了 。为此,妻子缪敏蹲了40多天大牢,才在朋友的帮助下救了出来。
方志敏
作为共产党员,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打算,甚至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一起节衣缩食。他身上的清贫本质,也被他的孩子们继承了下来 。方梅在写《方志敏全传》和《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两部著作的时候,仅仅凭借自己微薄的积蓄坚持创作,没有向组织伸过一次手。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是方志敏一生光辉的写照。
纵观近年来一些贪污腐败案的发生,就是因为贪官们不但丧失了理想信念,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更是把权力当成了敛财的工具,把人民的托举当成了崇拜。从而,偏离了正确轨迹,走向歧路,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其实,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远远不止以上三个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从不同面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读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在盛世华夏中的我们,何其有幸。时代高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在跟随着时光机器一路前行的时候,也需要停下来,补一补精神的钙,这样才能走得更稳健,走得更久远。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是精神的钙,也是前进的光。在读《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汲取红色养分。《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将文学和政治思想很好地融合,对提高我们的红色素养,培养我们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以及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本好书,可以沁润心灵和陶铸思想。我想《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带给我的,正是心灵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