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市场监管助推“1269”行动计划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后,省直各有关单位、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链主单位和企业积极响应、踊跃跟进。截至2月下旬,省级层面重点项目新增了48个,达到98个;已有8个设区市出台市场监管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配套文件,累计提出重点项目279个。
1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全面助力推动链式提升
全省各地将服务与监管职能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推动“六链”行动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一是突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南昌、赣州、萍乡、新余加快补齐技术标准创新短板,推进硅衬底半导体照明、钨与稀土、井巷矿山机械、新能源等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鹰潭深化铜产业质量提升服务平台“铜质通”功能,全方位推进铜产业链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宜春参与苏浙皖赣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推动组建锂电新能源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和品牌赋能。南昌、赣州、景德镇3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汽车、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陶瓷材料等产业领域加强专利快速预审。鹰潭开展铜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加速推进铜产业科技成果的产出、转化、运用。宜春推进“宜春宜品”集体商标注册申请,打造“宜春宜品”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突出服务加持和监管护航。吉安围绕打造“吉事即办”品牌,升级“一照通办”平台为“高效办成事”平台,探索试行个体户“名特优新”分型分类帮扶举措。抚州对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开展技术帮扶,提供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注册申报前置指导。宜春推动“五个一”阳光执法改革创新落地落实,营造行政执法监督多元共治新格局。
2
深度贴合产业发展优势,扎实谋划推进特色项目
全省各地围绕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紧密结合当地基础较好的主导产业,推出差异化的重点项目。一是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鹰潭、赣州围绕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支持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建设。南昌推进电子信息、航空、汽车等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减污降碳、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研制,探索研究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二是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宜春推动构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开展锂电池材料技术标准比对提升,推进锂电池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建设和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上饶顺应光学产业向光电升级趋势,支持江西省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国家超精密光学元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支撑打造全国有特色的光电产业集群。三是聚焦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吉安以未来显示产业为重点,主导Mini/Micro Led模组光电性能测试团体标准制定,承接全国Mini/Micro Led新型显示产业质量管理公益推广活动。南昌、赣江新区着眼未来健康、未来航空产业应用,推进建设VR/AR及数字信息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省级质检中心,支持搭建航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
3
广泛邀请链上企业参与,着力凝聚政企联动合力
全省各地强化“链式”思维,注重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政企联动抓好项目推进、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一是助力龙头企业技术推广。鹰潭、赣州支持江西铜业股份、虔东稀土集团申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金属、磁材及晶陶材料国家标准验证点,加强省级标准验证点建设。上饶指导宇瞳光学运用产教融合机制,打造质量人才孵化基地,为链上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南昌结合航空、汽车等产业链特点和链主企业质量管控一致性要求,面向链上企业开展质量技术推广。二是助力优势企业管理提升。上饶深化晶科能源等4家企业建设国家质量基础集成服务试点基地(光伏新能源)成果,开展链上企业质量数字化等管理差异化诊断。吉安搭建“吉安市企业首席质量官之家”,通过质量大讲堂、案例分享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南昌、抚州积极培育政府质量奖,打造追求卓越绩效的企业质量标杆。三是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吉安推进电子信息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南昌、赣州、上饶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抚州推进黎川陶瓷产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国家级试点,推动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