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5020”项目纷纷落户鹰潭。通讯员 付剑波摄
宅改改出乡村幸福图景。通讯员 吴紫云摄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制图:周 桐
鹰潭城区新貌。 通讯员 黄苏明摄
张俊娟 本报记者 祝学庆 陈 旻
潮涌信江,龙腾虎跃。回顾过去的十年,鹰潭的发展留下许许多多难以磨灭的记忆。抢抓机遇,鹰潭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难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世界铜都”换挡提速,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产业由“一铜独大”向“双轮驱动”蝶变升级。“龙虎天下绝”品牌享誉海内外,“一融带六化”城乡融合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做法……
十年间,鹰潭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新台阶,从2012年的488.9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3.9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3229元跃升到2021年的99069元,列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7.4%、123.5%、201.1%、162.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9.2∶62.0∶28.8调整为2021年的6.5∶52.4∶41.1。在“十四五”新征程上,鹰潭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突出“主攻工业、招大引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鹰潭正以雄鹰般的豪情壮志和拼搏精神,振翅高飞!
厚积薄发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产业能级跨越提升
铜产业,是鹰潭工业的“定海神针”,也是鹰潭工业的“根本”和“心脏”。如何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鹰潭给出了解决之道——既固本培元、做大总量,又强筋壮骨、做优质量。围绕建设最完整、最先进、最高端、最现代的铜产业基地,鹰潭瞄准全省万亿元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目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着力延链补链强链铸链,创新实施“铜票通”、铜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不断提升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能级,从“一铜独大”到建成全国铜产业先进制造集群。2021年,鹰潭电解铜、铜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5%、13.5%,并建成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铜检中心,推动“鹰潭铜价”成为全国铜现货交易价格重要风向标。
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鹰潭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翼齐飞。2017年9月,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落户鹰潭。鹰潭以大视野布局、大手笔投入,建成全国首个实现中、低两种速率移动物联网全域覆盖城市,成为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全市泛物联网连接数超200万个,打造了智慧水务、智慧市场监管、智慧雪亮工程、科技治超等一批成熟示范应用。2019年11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鹰潭市荣获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及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两项大奖。乘着国家03专项试点东风,鹰潭正在全力打造“智联鹰潭”2.0版。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培育沃土。鹰潭推出“一照通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上百项硬核举措。建立特派员帮扶“十问”“三解决”工作机制,选派319名优秀年轻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服务。聚焦纾困解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加大税收优惠、推行租金减免、加大信贷支持等方面为企业降成本、促发展。
十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如今,鹰潭工业发展成绩喜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稳步推进,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8.4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33.11亿元。4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32个星级产业集群行列,新增百亿工业企业2家、总数达4家,11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21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
先行先试
——勇担重任全力攻坚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
改革创新的精神、先行先试的担当,已内化为鹰潭市的内在特质。2012年以来,鹰潭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全国首批海绵示范城市、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试点,在鹰潭开花结果。
2020年,鹰潭全域被列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聚焦五项试验任务,该市建立了五级联动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完成顶层设计,积极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围绕“5+2”试点任务,出台96项措施,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1个。“一权一品”等三种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专刊推介,教师“县管校聘”、县域医共体、“物管进乡村”实现全覆盖,全省5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鹰潭占了2席,2021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25.6万元。目前,鹰潭顺利通过了国家阶段性评估,成为全国11个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被国家发改委推介经验做法的设区市。
行走在鹰潭市余江区各乡镇,一幅幅秀美乡村图景尽收眼底。让余江全区1040个村小组旧貌换新颜的,正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5年3月,余江作为全国15个试点县(区)之一、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区),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治理宅基地乱象,农村重回“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公平起点。2020年9月,余江又被列为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余江宅改经验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透水铺装、调蓄池、人工组合湿地、亲水栈道……自2021年5月成功申报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鹰潭按照“多元治水、生态亲水、智慧管水”理念,投资约40亿元开展流域区域海绵修复、城市系统海绵提升、社区系统海绵改造等三大类24项工程,打造了一批系统治理海绵化改造典型范例。目前,鹰潭已完成海绵设计专项审查项目155个,16.52平方公里实现了海绵化的华丽转身。2021年度海绵示范绩效评价,鹰潭在全国20个示范城市中排名第六。
以人为本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近几年,停车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鹰潭拿出“解剖麻雀”的办法,对停车难问题进行综合施治。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对停车规划、建设、管理进行整体规范,并全面推广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日前,位于鹰潭老城区的如意巷停车场正式启用。市民只需轻点手机小程序“鹰潭智慧停车”,就可完成快捷支付、车位查询、车辆包期等操作。聚焦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实行“一路一策、能划尽划”,中心城区不仅新增停车泊位6192个,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划定了如厕停车泊位、景观限时段停车带等。
这是鹰潭坚持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鹰潭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
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满足下闸蓄水条件,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高标准规划建设市生态静脉智园,实施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无废城市”目标。有序推进省市医院合作共建,提升改造基层就医环境,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心40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323个,基本实现社区、农村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教育联合体建设,市八中、市中小学实践基地投入使用,全市中小学标准班额占比98%以上。
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形成“六化”监测帮扶模式,“智扶码”实现全覆盖,14047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8万人。加快推进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菜市场、公厕逐步提升改造,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体育公园等重大项目投入使用,为鹰潭市民提供了“诗意的栖息地”。
十年间,鹰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年均超过七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9883元、8803元增加到2021年的42048元、20686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短 评
鹰潭,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十年间,鹰潭以雄鹰般的豪情壮志和拼搏精神,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步伐。
不甘小、不甘后、不甘慢。十年间,鹰潭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抓紧办、认真办、持续办。十年间,鹰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鹰潭儿女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攻坚克难,展现出坚韧不拔、勇毅笃行的奋斗精神,交出了一份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的答卷。
我们相信,鹰潭市将保持发展定力,以“作示范、勇争先”的劲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发展力量,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跑出跨越式发展加速度。鹰潭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故事,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