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市”如何跑出开放“逆风局”
江西
江西 > 产经 > 正文
站内

“山区小市”如何跑出开放“逆风局”

“作为赣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龙南凭的是什么?”

作者 | 李林烜 叶婷婷

3月30日至4月3日,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在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同步举办,全面展现江西对接大湾区发展的新动能与新机遇。

龙南地处赣粤边际,是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近年来,龙南主要经济指标稳居赣州市第一方阵,并连续13届蝉联江西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龙南速度”背后有何秘诀?龙南突围,凭的是什么?

博钰电子生产车间。叶婷婷/摄

博钰电子生产车间。叶婷婷/摄

“山区小市”如何跑出开放“逆风局”

从“山区小市”到“开放新城”

记者一行来到龙南旅安汽车租赁公司,只见公车调度表已排得满满当当——这并非旅游旺季的接驳,而是奔赴大湾区的“招商专列”。调度部副经理张文波笑道:“最近三个月,我们的司机师傅们不是在湾区,就是在去湾区的路上。”如此高频次、精准化的招商节奏,正是龙南对接大湾区战略的微观注脚。

龙南的突围,始于一场自我革命。2013年,龙南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赣州市首家、江西省第二家设在县一级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区的升格让龙南人意识到:唯有主动对接大湾区、融入全球化,才能打破发展桎梏。

“上午在大湾区喝早茶,中午到龙南吃客家菜,下午看项目”——这不仅是龙南招商人的日常,更是这座城市与湾区“无缝对接”的生动写照。依托赣深高铁、大广高速等交通大动脉,龙南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汇聚。

龙南的雄心不止于此。它率先复制海南自贸港政策,在全省县级市中首个推行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物流”模式,出口韩国的商品从通关到装车仅需3小时。除此之外,它稳定开行铁海联运班列,2023年发运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223%,跻身全省前三。而后,更是一举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全业态开通跨境电商的县级市,进口交易额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前三。

“龙南的开放,不是被动承接,而是主动出击。”龙南市商务局局长陈地长说。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让龙南从昔日的“山区小市”,蜕变为今天的“开放新城”。

当赣深高铁列车呼啸而过,龙南正从地理边缘走向开放前沿。这座赣南小城的突围,折射出中国内陆开放的深层逻辑:“山区小市”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产业链整合、服务优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山区小市”如何跑出开放“逆风局”

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崛起”

作为赣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龙南曾经历过“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粗放招商阶段。但近年来,龙南开始以“链式思维”重构招商逻辑。

如今,在龙南经开区,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在形成。从覆铜板到智能终端,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170余家关联企业在此集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产业集聚度达96.6%。

走进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精密仪器高效而有序运行,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一批即将交付的订单,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

“我们是被友商介绍到龙南的。”该公司负责人坦言。2017年,联茂电子在龙南一家PCB企业的推荐下落户龙南,随后又引荐了祥益鼎盛、鼎泰电子等上下游企业。如今,联茂电子已三次增资扩产,三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45亿元。

这种以商招商的“葡萄串”效应,在龙南比比皆是。祥益鼎盛投资3亿元建设金属基覆铜板项目,预计年产值达7亿元;博钰电子、智融电路等行业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连成一片”的裂变效应愈发明显。

在锂电新能源领域,龙南同样以“链式思维”布局。从上游的碳酸锂、磷酸铁锂,到中游的锂电铜箔、胶粘剂,再到下游的储能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龙南已引进佳纳能源、天奇金泰阁、嘉元科技、龙晟新材料等15个锂电项目。2024年,龙南规模以上锂电企业营收71.65亿元,龙南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省级产业集群。

龙南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企业的一大关键因素。“龙南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扎根。”江西科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邢松涛感慨。2024年,企业首批出口泰国的精密设备因归类争议被卡,龙南海关关员带着“政策服务包”驻厂办公,指导企业运用RCEP政策,最终产品关税从5%直降为零,今年1-2月,科耀出口额近千万元,同比增长超200%。

为吸引项目落地,龙南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推出“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从签约到投产全程跟踪;设立“龙易办”营商品牌,实现政务服务“一触即达”;建立“五大制度”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法治保障。“我们要求干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龙南市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廖文娟说道。

在龙南,流传着一个“365天不打烊”的故事:某企业深夜突发设备故障,一个电话打给经开区管委会,半小时后工作人员便带着技术团队上门抢修。“这里的服务比深圳还高效!”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这种“随叫随到”的营商环境,是龙南吸引大湾区企业的另一张王牌。

“在龙南,企业家是受尊重的。不仅真金白银奖励突出贡献企业,还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市民’称号,让投资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龙南市工信局副局长黎洪说。据统计,2024年,龙南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其中月度规上工业企业29家、列全市第1位。

“山区小市”如何跑出开放“逆风局”

从“基金引导”到“资本裂变”

“小资金”如何撬动“大资本”?在龙南的招商故事里,“基金+项目”的资本招商模式堪称经典。

早在2020年,龙南与赣发投、赣国投参与道氏技术定向增发,成功引进佳纳新能源项目。该市仅用两年半时间实现盈利6300余万元,成为招引企业和国资投资增值双赢的典范。 这背后,是龙南精心构建的“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

通过与深圳紫荆汇富等头部机构合作,龙南设立了12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46.97亿元,其中国有出资仅6.62亿元,却撬动了数十倍的社会资本。近年来,通过资本招商引入了嘉元科技、金晟新能源、康维健生物、优耐高新材料等优质项目。

“我们像‘红娘’一样,为项目与资本牵线。”龙南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更让龙南在激烈的项目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江西佳纳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9个月,当年产值突破15亿元,刷新了“龙南速度”。

2024年,龙南经开区和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数百批次,签约项目73个,签约资金255.76亿元。该市还通过精准施策、深挖潜力、扩大增量和优化服务等方式,先后推动福鑫、初源、特莱斯光学等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技改升级。

站在新的起点,龙南的蓝图更加清晰。该市提出“2+N”产业倍增升级计划,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首位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加快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更瞄准数字经济、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培育新的增长极。

来源:当代江西

推荐0
凤凰网江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