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江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江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从今年1-7月的数据来看,江西与香港的贸易表现尤为亮眼,贸易总额达到353.3亿元,增长47.2%。香港已经稳固地成为江西仅次于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江西第一大单体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广东企业在江西的投资规模也颇为可观,达到了1981.2亿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国内投资中约有1/3来自广东,而外资的80%以上则源自港澳地区……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凸显出“老区”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产业对接愈发便捷。
向“数”而行
传统产业逐浪数字蓝海 新兴产业赋能起势
“数字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了30%,产品品质也大幅提升。”信丰县迅捷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陈坚表示。
“迅捷兴”是江西信丰县的老牌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从事高精密度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销售。去年,企业投入3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工厂全流程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近年来,江西各地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让更多传统产业企业成为市场赢家。
“AC313在执行高空森林巡查任务,视野开阔、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救援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俯瞰森林状态。”观察员说。首飞14年来,AC313创造多项飞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已经在航空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一席之地。当前,江西正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广阔的市场,两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空间广阔。传统产业逐浪数字蓝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起势,这无疑加快了江西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九江市引进的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的近30%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同时,江西也在推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积极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增强区域融合协作。以赣州市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赣州电子信息规上企业700余家,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近80%,涵盖“芯、屏、器、核、端”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对口合作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此外,江西拥抱大湾区“资本蓝海”也在加速中,省内企业借助资本迅速做大做强。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头部基金机构合作,积极对接参与江西的基金管理和运作,将推进更多的基金募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江西,为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资本动能。
向“新”而行
拥抱科技创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一个月的时间,在位于萍乡湘东区的江西森阅深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能搞出什么大动作?答案是:从最初的螺旋栓和钢管件开始,经过数千次的焊接,便可以“组装”出一个能抵御12级台风的3万立方米的智能抗风浪深海网箱。
今年以来,为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森阅科技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河南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团队,解决了制约大型深海网箱装备制造的瓶颈,推动深海养殖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以一个3万立方米水体的网箱为例,采用传统工艺需要用材8000吨,耗时两三年,成本超过2亿元。而采用森阅科技的技术,成本仅需1000万元,用材200吨,工期最短缩至30天。
“我们是全球首创采用空间组装式结构的企业,已经获得3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空间组装式养殖装备等核心技术,在全球深海装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森悦科技负责人杨新明说。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江西正“赣”劲勃发。
去年,在深圳举办江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36项。在南昌举办2023中国(中部)工业博览会,邀请400余家海内外制造业企业参展,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参展企业近200家。
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地区的284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金融创新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为开放和商务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形式创新、推广创新成果……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江西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夯实“融湾”基础。
向“深”而行
改革开放向深推进 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哪里有瓶颈制约,改革“靶点”就定在哪里。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改革迈出新步伐……去年以来,江西在省级层面聚焦改革难点堵点焦点,着力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等6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支柱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今年,江西出台《关于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意见》,从解难题、助创新、建机制、降成本、拓功能、提效率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为促进江西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明确了政策指引和方法路径,
以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一条生产线,一天能把2000张木板“变成”300个定制柜。走进南康区圣蒂斯堡智能家居产业园,数字化生产线上,机械臂来回不停,对木板进行切割、封边、打孔……
“借助大数据集成、智能化处理,实现了顾客云点单、个性化定制。”圣蒂斯堡相关负责人许冰舟介绍。在广东东莞市深耕家具行业40余年,圣蒂斯堡带着打造数字化样板工厂的想法,从广东来到赣州南康。
赣深高铁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段。曾华荣/摄
作为江西的“南大门”,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天然地缘相近。近年来,随着赣深高铁、赣深组合港、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的陆续开通,赣州更是一跃成为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
得益于诸多国家战略的加持,赣州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近三年赣州市重点调度的工业项目中,来自大湾区的项目达到232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富联精密、格力电器、道氏技术、欣旺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入驻。赣州四分之一的规上企业与大湾区形成产业配套,其中近六成与深圳产业配套,年供货额超700亿元。2023年,赣州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江西省“第一方阵”。
“我们正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能做到的,赣州也要能做到’的工作理念,深化深赣对口合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促进老区振兴。”赣州市长李克坚说。
江西向“南”
改革开放无止境,砥砺奋进再出发
近年来,江西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协同合作正走深走实,赣州与深圳、吉安与东莞、抚州与泉州对口合作正持续深化……
区域合作上,印发《关于支持赣州市与深圳市深化对口合作加快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措施,推动制定《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2024年工作要点》《东莞市与吉安市对口合作2024年工作要点》,两对结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有序;持续推进赣南苏区国家级经开区与广东开发区结对共建,在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园区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吉安市推动井冈山综保区与东莞虎门港综保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项目互鉴、业务互学、企业合作等5个方面达成合作;2023年3月,江西省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中联办三方签署《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中联办将修水县作为乡村振兴支援点。
今年6月14日至16日,“赣品销全国”——2024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广东)展销会在广州市广交会展馆举办。展销会延续“生态江西 绿色产品”的主题,以第23届广州国际生态农产品食品产业博览会“展中展”形式举办,江西展区共设置标准展位71个,全省11个设区市700余种名优特新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亮相。据初步统计,展会3天现场销售、签约金额达1237万元,达成合作意向5920万元。
除此之外,在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隔岭相望、山水相依的地缘优势,江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与大湾区在文化上同根同源、文脉相连的人缘相亲下,两地文旅交融愈发深入,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来到江西旅游观光,香港和广东成为江西旅游最大的入境旅游和国内客源市场。
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江西,正踏准“双向开放”的鼓点,激扬“惠通四方”的干劲,加快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融湾”再加速,打造新时代经贸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