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衢贯八方

大道通衢贯八方

2021年,南昌国际陆港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意义深远,赋能中部地区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更助力南昌实现经济形态更高级、资源配置更高效、发展韧性更高强。

回首过往,自浙赣铁路向塘站设立之初,南昌就踏上了一条发挥地缘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发展之路——从一条铁路到多线并生再到连线成网,从一座车站到全国特等路网型编组站再到南昌国际陆港,南昌补齐了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曾经,南昌人背着大包小包从这里奔向全国;如今,“南昌造”“江西造”跨江越海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翻开向塘西车站站史,1937年前后,随着浙赣铁路南昌至玉山段和南昌至萍乡段工程的全线通车,向塘站开始营业。火车的汽笛声鸣响在鄱阳湖边、赣江之畔,南昌的铁路篇章由此徐徐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向塘西站,大量铁路职工在向塘站周边安家。南来北往的人流和货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各类企业、市场相继在向塘镇成立,集镇的体量也越来越大。

1960年,向塘西编组站前身——向塘西编组场一处“落户”,开始办理直通货物列车中转技术作业。“那个时候很苦。扳道房和行车室四面通风,冬天冷、夏天热。”时任向塘西车站总工程师的朱人镜对当年创业的艰辛记忆犹新。

二十世纪80年代,为满足不断增加的铁路运输需求,向塘西编组场一处改建成了由上行、下行两大系统组成的双向混合式三级七场。

1996年,纵贯中国南北的北京至九龙铁路建成通车。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在向塘交会,将南昌与全国各地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向塘作为京九、浙赣两大繁忙干线的十字交叉点,首次成为全国性铁路交通枢纽。”朱人镜说。

近年来,随着昌九、向莆铁路的陆续开通,向塘镇“十”字形的交会点又成为“个”字状的交通要塞,其“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现在,历经多次改扩建的向塘西车站已成为全国特等路网型编组站之一,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担负着我国华东地区铁路货物列车的解编任务。每天有上万辆货车在此集结待发,江西南部地区更是有70%的货物途经此站发往全国各地。

从陆上丝路到海上丝路

作为内陆城市,没有出海口,是南昌交通物流的短板,但明显的区位优势,却一直给予南昌底气和信心。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发展优势?

南昌给出的答案是建设铁路口岸——依托已有的向塘西编组站和国储物流的铁路场站,打造以向塘镇为中心的内陆港,利用快速稳定、低成本的优势,为全市乃至全省企业提供公路、铁路与沿海、沿江港口的无缝衔接,拉近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从2008年江西省明确“重点推进向塘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向塘为中心的内陆港建设突飞猛进,让南昌在积极重构中部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中,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2015年11月24日10时28分,一声汽笛划破天际,满载48个集装箱江西光伏太阳能组件的列车从横岗站开出,驶向遥远的荷兰鹿特丹——我省首趟中欧班列自向塘镇始发,为南昌打开了东联西进、融通亚欧的通道。

2016年,南昌(向塘)铁路口岸正式获批,纳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

2017年,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开通首趟铁海联运外贸班列;

2018年,南昌(向塘)铁路口岸二期开工建设;

2021年,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022年,南昌国际陆港全面建成运行;

……

7年时间里,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完成了向南昌国际陆港的转变,构建起一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国内大通道,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

伴随频繁响起的汽笛声,南昌国际陆港面向全球开通运行南昌至荷兰、越南、俄罗斯等12条国际直达班列和南昌至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厦门高崎港、钦州港、广州港等12条铁海联运集装箱外贸班列,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南昌国际陆港已然实现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的铁海联运“三同”。

“南昌国际陆港提供直达、铁海等多种运输方式,让我们能选择更加合适的船期。在外贸产品出口成本上,我们已和沿海城市同类产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发展外贸的信心和决心。”江西展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昕说。

数据显示,开港以来,南昌国际陆港已开行外贸班列6526列,服务出口企业1200余家,助力南昌外贸企业频频“出海”,抢订单、拓市场,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

从美好蓝图到枢纽渐成

2024年7月11日,由江西榴一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口的泰国榴莲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自泰国经海上丝绸之路运至深圳盐田港入境,再通过铁路冷链快速运抵南昌国际陆港,全程用时仅8天。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班列运输时效提升近30%,能源损耗及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

“有了这一新的运输通道及南昌国际陆港配备的全温区冷库,我们会继续选择铁海联运模式运输榴莲冻果。”江西榴一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德怀说。

在南昌,通过铁海联运模式运输入境的货物正源源不断汇聚南昌国际陆港,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的务实举措。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南昌今后的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也给南昌定下了发展目标——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提升省会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只是其中一环,公路、民航、水运等建设也必须同步加强。

“目前已建和在建干线路网比例接近60%,路网骨架已初步形成。”南昌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长春表示。

从空中俯瞰,今日南昌公路、铁路、水路纵横交错,一张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在赣鄱大地上铺展开来——市内“十桥同架”,创南昌市桥梁建设史之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实施;在南昌国际陆港,数千个集装箱整齐码放,一列列国际班列整装待发……

据了解,2023年,南昌对外贸易伙伴涉及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同期增长3.4%,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前5个月,南昌进出口达380.6亿元,占同期江西省进出口总值的20.9%;其中,出口249.8亿元,进口130.8亿元。

2000多年前,西汉大将灌婴筑城南昌,作为开拓南疆的前沿,取名“南昌”,即为“昌大南疆”之意。

新时代的南昌,从构筑连通全国的“大动脉”,到开辟走向世界的“新通道”,正加快将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四面逢源”的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来源: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