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19年,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省接待游客7.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65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65%和18.55%。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陡转直下。
新冠疫情肆虐
旅游产业生存举步艰难
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省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链均遭受不同程度影响,景区游客寥寥无几、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下降,景区生存难以为继。2020年,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旅游市场复苏,但全省全年共接待游客仍只达到5.5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24亿元,分别只恢复上年的70.25%和56.17%。2021年,虽然我省防控措施比较到位,没有爆发规模性疫情,全省接待游客是7.43亿人次,但旅游呈现出“热旅穷游”迹象,旅游综合收入是6769亿元,2021年的接待人数比2020年增长33.4%,2021年的旅游综合收入仅比2020年增长24.83%。2022年,由于疫情多点爆发,旅游业时常被按下“暂停键”,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6.55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1.8%;旅游总收入5758.7亿元,下降14.9%。
发挥人大作用
积极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针对旅游产业受到重创的现实问题,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形势变化,联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下发了《关于监督落实支持我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复苏有关措施的通知》,通过人大监督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同时,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通过开展《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旅游新业态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先行赔付”等关键性条款的全面落地,制定《体育旅游基地建设规范》等多种涉及旅游新业态的省级地方标准,将民宿的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作为《特种行业许可证》审批的必备条件,为优化我省旅游发展环境作出了贡献。
随着2023年年初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各地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态势。为摸清我省旅游资源底数,找准疫后旅游复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我省旅游业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力争在疫后旅游复苏振兴中占得先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外侨民宗工委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沉浸式开展调研。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赴永修、安义、铜鼓、铅山、崇义等10余个县(市、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发展思路、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详细询问景区景点规划、管理、运营、客源、推介、融合发展、相关配套、景区间协作、政府支持等方面情况,发现有的地方文旅融合不够,文物保护利用意识不强,规划标准低,跨区域协作不够,宣传推介不够,景区客流量控制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等问题。
着力推动问题解决。坚持立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提出参考意见建议、现场督促协调、回头跟进问效等方式来推动问题解决。如,现场督促一些景区加大生态环境整改力度,对古建筑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落实文物保护场所的监管责任,加强景区规划和安全防护,做好景区细节管理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不够、疫后旅游人才缺乏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督促省文旅厅从面上加以推进,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动,有针对性制定了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计划。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我省旅游资源底数,编印江西省旅游资源名录。
借助外力建言献策。在数字人大开设“我为江西旅游建言献策”栏目,广泛征求意见建言。其中,关于修订《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明确对破坏重要景观资源处罚罚则;加大武功山整体营销力度,实现萍乡、吉安、宜春三地相关旅游收益最大化等建议,得到委员会领导的肯定,已转省文旅厅研究处理。
服务发展大局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提出,要发挥生态优势,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发展康养旅游,是构建我省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于2021年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康养旅游发展的意见》。
江西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现在许多设区的市、县市区都在开发康养旅游项目,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规范。外侨民宗工委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建议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我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得到采纳。届时拟通过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的方式,形成助推我省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和深厚氛围。(省人大常委会外侨民宗工委谢志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