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富商一次运十万件景德镇瓷器出口海外?
江西
江西 > 人文 > 景瓷 > 正文

明代富商一次运十万件景德镇瓷器出口海外?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助理馆员董佳馨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助理馆员董佳馨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瓷器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瓷器

考古人员清洗文物

考古人员清洗文物

考古人员给文物编号

考古人员给文物编号

考古人员清洗文物

考古人员清洗文物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被誉为人间瑰宝。在水底约1500米的南海古西北陆坡古沉船,大量青花瓷埋藏其间。

12月6日,记者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获悉,近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助理馆员董佳馨代表南海西北陆坡深海考古队,在“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瓷器起源、传播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出水瓷器及初步认识》的演讲,披露了诸多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发现中的“奇妙经历”。

刘文琴、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文

深海探索

首次千米级海底考古

2022年10月的一天,“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执行SY499和SY500潜次任务时,发现了两艘沉船。这两艘沉船位于我国海南省三亚市至西沙群岛中间,距三亚市约150海里。

南海的海底地形是从周边向中央倾斜的,从外向内依次分布着大陆架和岛架、大陆坡和岛坡以及深海盆地三大单元,此次发现的两艘沉船就位于南海西北陆坡区。因此,科学家将其分别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这也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处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

过去,中国水下考古的开展仅局限于浅海,深度一般不会超过40米,像这样一次千米级的深海考古,以前做梦也想不到。

在今年的5月至6月、9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对该沉船遗址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南海西北陆坡深海考古队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近乎摸索地探测发掘

考古人员以探索二号科考船作为母船,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行调查。载人潜水器的空间非常狭小,只能坐三人。

这次深海考古完全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开展的,所有的环节都近乎摸索。为了对沉船进行精准的定位,考古人员在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布放了水下测绘永久基点。之后又通过物探扫测以及水下搜索探明了两艘沉船的遗址分布范围,并对其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拼接。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考古人员还使用了长基线、超短基线、惯性导航定位系统、柔性机械手等多种新型技术和装备。

精细处理,尽可能还原文物原貌

截至目前,第一、二阶段的考古调查一共出水了近600件标本,采集了一批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以及海洋生物等样品。文物出水之后,考古人员进行文物编号、文物清洗、器物描述和文物摄影等工作。

文物编号与提取器物是息息相关的。下潜执行任务的科学家,会在前一天的科学例会上做下潜计划,而具有提取任务的科学家,则需要对它的提取区域以及提取区域内的器物做比较详细的汇报。第二天执行下潜任务时,下潜人员会将其所选的区域位置打印出来带到潜器之上,以保证提取器物的过程中对每一件器物进行精准定位。

回到船上后,开始进行文物编号。文物编号一般由4人组成,其中3人会根据此次执行下潜任务科学家的指令,1人在图上标注其出水位置,1人给号,1人进行对应器物。由此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深海考古文物提取的流程和规范。

之后需要对器物进行样本提取和文物清洗。文物清洗分为三道工序:第一道粗洗,主要是为了将器物内外的海底淤泥清洗干净;第二道是精细洗,将器物上的铁锈以及海洋生物等附着物清洗干净,以保证瓷器能恢复它原有的面貌;第三道则是将洗好的器物和标签放在袋子内,将其一一对应,以防止出现标签和器物不对应或者标签遗失等情况。此外,还将进行现场保护、器物描述以及文物摄影等工作,尽可能还原文物原本的面貌。

深海藏珍

一号沉船遗址出水器类超十万件

经过调查发现,一号沉船遗址至少有10个隔舱的船货堆积,出水器类十分丰富,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十万件。品种以青花瓷为主,此外还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绿釉、黄釉等单色釉瓷,以及珐华器。

其中,青花瓷是以碗、盘、碟、盏等生活用器为主,纹饰多为缠枝莲纹、三果纹、莲池鸳鸯纹、法螺纹、寿山福海纹、月影梅纹等。

珐华器目前出水较多的是梅瓶和罐,一般是以珐绿、珐蓝、珐紫色釉铺底,以沥粉勾勒纹饰,一般肩部施有云头纹、璎珞纹等,腹部施有莲池纹、寿山牡丹纹、人物纹等,考古学家推测是景德镇窑所产的珐华器。

二号沉船的出水瓷器比较少,包括青花瓷、青釉瓷、酱釉瓷,可能是船上生活用品,并且青花瓷纹饰以仙人乘槎纹为主。

出水青花瓷推测为明代中期景德镇瓷器

将一号、二号沉船所出的青花瓷与窑址、沉船、墓葬等材料进行对比,考古学家发现,沉船所出的青花瓷与景德镇湖田窑、落马桥窑址等所出的瓷器十分相似。此外,相似的沉船有福建老牛礁沉船、西沙群岛盘石屿一号沉船和菲律宾利纳号沉船,而墓葬则包括荆州萧姓家族墓、毛家湾、万州下中村以及景德镇新平公社墓等。

通过一系列对比,考古学家推测一号沉船的年代在明代弘治至正德年间,下限不超过正德。而二号沉船的年代较一号沉船稍早,推测为弘治年间。

值得一提的是,一号、二号沉船所出的青花瓷应该均为明代中期景德镇窑所产的产品。

珐华器在明代中期为外销商品有了直接证明

根据目前关于珐华器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发现珐华器的生产窑址,并且国内出土的珐华器数量较少,部分为各个博物馆的馆藏。海外地区的珐华器比较多,但多属于博物馆馆藏,并且器物来源不是特别清晰。

另外,此前在国内是没有沉船出水珐华器的。也就是说,对于外销瓷的产、运、销三个环节,它的运输环节一直缺乏证据。

而南海西北路坡一号沉船的发现,则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是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同时也为考古学家寻找相关生产窑址、海外地区的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还为进一步探讨“珐华”的命名、时代特征、源流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深海考古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

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则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有助于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这一重大发现证实了中国古代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突破性贡献。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一号沉船可能属于明代豪门巨商

以一号沉船为例,通过它的扫测图可以看出,它是以福船为主,并且舱室在10个以上,货物种类以瓷器为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明代中期属于海外贸易的转型期,商舶贸易逐渐取代了贡舶贸易,私商贸易逐渐兴起。

张燮曾在《东西洋考》提到:“成(化)、弘(治)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据考古学家推断,这里所说的巨舰推测和一号沉船的船型十分相似。因此根据一号沉船的船型体量、货物种类以及明代中期贸易转化的相关知识推测,一号沉船应是豪门巨商以及中小商人共同组成的私人商舶。

明年3月开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