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骄傲:新中国第一架强击机——强-5战机”在洪都南大道旁的小型广场上,这行字深深镌刻在一座引人注目的飞机模型雕像的简介中。
曾经工业生产热火朝天,托举航空强国梦想的洪都,如今在老街巷的低调和夜晚的市井烟火中,深藏一个时代的记忆与荣耀。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熊细娇、温小强/文
历史悠久的“世外桃源”
沿雕像往前,一条小路把现代高楼与连片的老式建筑分开,踏入洪都工业区的老街深巷,十个街区尖顶青砖的低矮老洋房整齐排列,透着一股浓浓的前苏联风格,仿佛时光穿越,回到了上个世纪。本地人将这片亲切地称为“洪都大院”。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就从这里诞生。
如今的洪都,道路平旷,苏式建筑俨然,入夜后更是人声鼎沸,年轻男女往来各色网红店的烟火之间,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从出生就一直居住在洪都的李阿姨说,从1951年建立国营洪都机械厂至今,已经有72年的历史了。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她本人都是厂职工,一家三代都在这里工作生活。退休后,她仍然居住着当初的老房子,舍不得离开。
洪都培养了无数工程师、高级技工,像李阿姨这样一家几口都是洪都的家庭还有很多。今年88岁的张大爷是“洪都老人”,但南昌并不是他的故乡。他表示自己是响应“支持祖国建设”的号召来到这里扎根。
张大爷独居,儿女都在外工作。每天早上他都会先去附近的洪都公园或者社区的小广场锻炼,午饭过后和他的老伙伴们在树荫下打扑克牌。他乐呵呵地表示,只要天气好,每天下午都会一起打会儿牌。
在每一个洪都人心里,洪都不仅仅是厂,更是一个小世界。两三代人盖起一座又一座厂房,也建起配套的庞大生活区,这里的学校、医院、菜市场、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都冠上“洪都”的名字,逐渐完善出了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也在每个洪都人的心中烙印出一份独家记忆。
新地标走红吸引年轻人关注
如果你初次来到洪都,这里的人都会问一句,到“洪都”打卡拍照咯不?这里的“洪都”是一面红砖堆砌,颇具现代艺术风格的墙,是每一个来洪都发朋友圈拍照必选之地,当下已成为洪都的新地标。
2019年8月,洪都集团整体搬迁至位于瑶湖片区的南昌航空城,洪都老旧社区开始改造。针对洪科社区等14个老旧小区,约1.5万户进行提升改造,拆除违章建筑10万㎡。同时,在社区内打造了一批批文化雕塑、航空广场、历史陈列馆等。
这次改造不仅让洪都人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充足的生活空间,还让洪都“出圈”了。青云谱区依托洪都独有的百栋苏式文保建筑集群,通过丰富的夜游、夜食、夜购、夜玩等活动,打造洪都夜巷·文化商业街区,升级强化了洪都历史文化遗产的航空特质。街区位于新溪桥北二路,纵深920米,沿街23栋共有商铺116家,嵌入洪都生产、生活历史属性的雕像、logo等。这既保留原有的工业遗址和文化肌理,又在其基础上结合了艺术与商业的价值魅力。
白天的洪都,是“年迈”的洪都,静谧而不失生活气息,隔几步路的树荫下便有老人扎堆活动,他们打牌、下象棋或者聊些家长里短。马路上偶尔有几辆电动车路过,鲜见年轻人的身影。
然而,当沉寂的夜晚被绚丽的灯光与斑斓的霓虹点亮,这里就成为了年轻人的“快乐属地”。穿着洪都小学校服的一年级小学生拿着十元纸币走进一家糖水铺,熟练地向老板买了三个钵仔糕;住在洪都附近的三个中年妇女相约一起来洪都地标前打卡,她们相互指挥拍照姿势,站在马路边拍摄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沿街不时站着吆喝的餐饮店店员,玩偶雪王身边围了一群小学生……夜市除了有洪都大拇指、丽丽水煮、小邓土菜馆等一系列当地知名餐饮品牌外,还有小酒馆、密室、乐队驻唱等,欢笑声、干杯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呵护城市记忆打造特色名片
随着城市发展,文化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有着两千多年筑城历史的南昌,拥有600余处文化遗址。家喻户晓的滕王阁、万寿宫以及绳金塔等在现代化改造后,焕发新的生机,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得以保护与传承。
与此同时,南昌对特色街区、文化旅游等项目的建设,对夜间经济发展也尤为关注。截至2023年8月,南昌有市级夜间经济街区6条,青云谱区洪都夜巷赫然在列。目前,洪都夜巷文化街区年营业收入已经超1亿元,节假日期间,每日流量约1万余次。
老城区建设既要“去掉”颓败感,也要“留下”生命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成功与否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因为城市、人文、生活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色。洪都大院既没有“完全的保护”,也没有“完全的重建”,而是通过改造老旧街道,营造新的居住场景,打造新的消费场景。这样的洪都,有历史底蕴、有文化内涵、有美食吸引,更有情怀加持。
未来,青云谱还将串联起洪都老厂区、洪都夜巷、洪都生活区、洪都航空文化园、洪坊1951商业综合体,把厚重的文化属性融入到现代乃至未来的审美消费中,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历史工业街区。街巷未老,洪都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