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龙南市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的一家企业内,工人们正在光学镜头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本报全媒体记者 史港泽摄
麻智辉
未来产业是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提升未来竞争能力的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江西未来产业发展,对于培育江西经济增长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产业能够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掘创新源泉、提供不竭动力。前瞻性地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对于促进江西“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江西抢占新的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升级正在孕育新突破。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为主导,代表了新兴技术、前沿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科技水平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能强等特点,展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能够决定未来的产业竞争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并将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精准把握发展大势,谋划选择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未来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力争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把握主动权。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江西实现“换道超车”的有效路径。未来产业具备高附加值、高回报性,通常位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引领带动作用。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对于提升江西综合竞争力,构建未来持续竞争优势,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推动江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式,能够提升技术转化水平和产业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同时,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还能够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进程,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资源高效配置,增强江西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构建江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在宏观层面谋划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在不断壮大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同时,加速培育具有强大产业关联效应和带动作用、前途光明的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江西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首先要选准发展方向与重点。要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六大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重点领域,以及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6个细分领域为依据,参考发达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动向,进行科学选择。
一是前沿型未来产业。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选择技术领先、附加值高、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方向。就江西而言,可以重点推动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高端智造与人工智能产业,大飞机部件、机身集成制造、直升机、无人机等未来航空制造产业,以及以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为重点的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产业,以智能医疗、生物医药为基础的生命健康产业等前沿型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引领型未来产业。聚焦技术含量高、处在价值链中高端、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发展一批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引领型产业。可以重点推动以微纳光学、柔性电子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为重点的量子科技等引领型产业发展。
三是优势型未来产业。稳固优势特色明显、增长速度稳定、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领域,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强化业态创新,推进智能化改造,集聚人才、资金等要素,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型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可以重点推动以稀土功能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储能与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虚拟化身、真3D显示、数字孪生、数字沙盘仿真、虚拟现实操作系统为重点的元宇宙产业等优势型产业发展。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路径
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瞄准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制造、氢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及“卡脖子”技术等,构建专业化研发体系,建立“企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探索产学研协同攻关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突破,实现未来产业软硬件自主可控。
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高水平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依托在赣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鼓励优势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设立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于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政府、产业、大学”三方协同的新型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加快创建未来产业科技园。在南昌、赣州等基础较好的地区探索设立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加强专业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机构建设,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尽快进入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培育名单。
加强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发挥江西已有产业资本、无人机、氢能等领域的基础优势,多元化开发未来技术跨界应用场景,围绕全省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培育产业应用场景体系,加大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量子计算机、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力度,建立“元宇宙+”示范产业园区,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拓展应用领域,建设未来社区、未来工厂、未来医院、未来商业、未来农业等标杆示范场景,以应用场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推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依托各地未来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探索以企业为主体、承接科技成果外溢转化、带动承接地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实施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创建未来产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成果评价、市场定价、技术交易等信息互联互通。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发现、遴选一批颠覆性技术项目,加快形成原创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强化未来产业企业梯队培育。鼓励现有行业头部企业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加快引进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和新型头部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科研院校搭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综合集成能力强、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大的未来产业“链主”企业。积极引导未来产业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小巨人”企业。主动发掘和培育未来产业领域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企业,形成未来产业梯级培育体系。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