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面向江西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研发更多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学校在钨、铜、稀土、锂电新能源等方面的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努力成为江西省重点产业链‘驱动器’。”8月30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温和瑞做客江西日报社大江网演播室,畅聊该校如何培育高水平人才,发挥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赋能江西有色金属、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温和瑞(右)在访谈现场。舒言诚摄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高端人才近30人
“坚持引育并举,紧扣产业发展设置学科和专业,围绕产业需求培育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切实做好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努力成为我省创新人才链的‘蓄水池’。”
谈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果,温和瑞介绍称,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1个一级学科上榜,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为B等级。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3个学科同步进入ESI全球前5‰。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两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前100名。
温和瑞表示,该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设立稀土人才引进特区,挖掘高端领军人才资源。以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把人才引导到服务江西省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突破研究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策献智。实施“清江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筑巢引凤,全面支撑人才发展。大力拓展国内外高端人才资源,优化整合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全面提高紧缺人才引进待遇,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大力争取省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近年来,该校持续推进“清江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共获批江西省“双千计划”119名,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高端人才近30人,获批教育部“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首次获批2022年“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未来,该校将进一步开拓选人引才视野,通过设立人才特区、优化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同时,加快重大成果培育,重点在稀土领域智能制造、稀土永磁磁浮轨道、生物增材制造等领域突破国家科技奖;围绕有色金属、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铜基新材料、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校企协同,服务江西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赋能江西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发展 白钨冶炼技术累计产生经济效益60余亿元
“以大平台支撑大项目、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力争成为我省有色金属领域创新链的‘领头羊’。”温和瑞表示,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稀土、铜、钨、锂等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学科特色与优势,通过目标引领、体制创新、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江西有色金属万亿级产业创新发展赋能。
据了解,该校2022年牵头承担“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用高等可靠性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等项目,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已形成11条生产线,其中“稀土永磁无刷电机中试线”实现产业化落地,“稀土永磁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示范线”已正式建成。近三年,该校孵化稀土领域高技术企业7家,开发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19项,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该校扎根钨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创建了第四代白钨冶炼新技术体系,结束了世界白钨酸碱冶炼的百年历史。研发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高性能钨粉成套技术及产业化”等成果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产生经济效益60余亿元。
该校与鹰潭市政府共建先进铜产业研究院,将创新研发机构建在铜产业链上。与鹰潭市铜企业合作申报专利80余项,申报国家新产品鉴定10项,申报江西省重点新产品15项。“铜及铜合金真空连续熔炼铸造装备与技术”等8项专利成果转化金额2750万元。
本科毕业生升学率稳居江西高校第一方阵
“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我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校事业发展融入江西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温和瑞表示,为此,学校实施一系列举措,“下功夫”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据温和瑞介绍,该校构建起校内校外双循环的大就业格局。对内,构建出“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就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学院学部分头落实”的校内就业格局。对外,主动联系对接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打造校政企就业共同体。广泛联系对接校友,挖掘岗位、精准推荐,开展就业帮扶与指导。
此外,该校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地方及行业专场招聘会的形式拓展就业岗位。出台访企拓岗促就业“十百千”专项行动方案,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事业编定向招录,开发第二学士学位和科研助理岗位,并推出第二学士学位学费、住宿费减半等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全力促进毕业生留赣就业工作,发挥2023届毕业生留赣就业奖励政策作用,举办多场留赣就业专场招聘会。
当前,该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截至8月25日,毕业去向落实率已达82.71%,居全省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接近30%,稳居江西高校第一方阵。留赣就业率逐年提升,今年超过45%。全面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有就业意愿困难毕业生的百分百就业。
万礼妍、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涂文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