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隆重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和秋收起义95周年,传承革命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萍乡日报》开设“追寻红色记忆 凝聚奋进力量——纪念安源工运100周年和秋收起义95周年”专栏,全面回顾安源筚路蓝缕、创造辉煌的工运历史,展示工运摇篮——安源的风采和荣光,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念跟党走、踔厉奋发新时代,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只争朝夕踏新程
——安源煤矿工人的精神传承
全文如下
↓↓↓
9月5日,张来清如往常一样,深入到地下400米的矿井深处工作。这是他在安源煤矿工作的第20个年头。
矿井深处采掘的煤被运煤车缓缓地送出总平巷。这个煤矿井口自1898年建成,至今已124年。
2002年退伍后,张来清来到安源煤矿。从采煤小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党的十九大代表。
见证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安源路矿支部一步步发展壮大、走向辉煌历史的百年总平巷已经成为安源旅游攻略中的热门地点,在矿车进出巷道瞬间拍下一张打卡照成为新体验。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散发出蓬勃的精神力量,令人不禁心潮澎湃。
1922年,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安源煤矿火车房宣告成立。从此,安源煤矿在中国工运史、党建史、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孕育的精神滋养着安源煤矿工人的心灵家园,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之中,成为百年老矿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富有光荣传统的安源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奉献基因和使命担当的共产党员,始终是安源煤矿的中流砥柱——
党员刘本坤曾创造风镐落煤班产566吨的世界纪录;党员劳模杨和平曾经10年釆煤13万吨,可以装满2600个火车皮,书写了一段传奇佳话;
安源煤矿先后走出了朱少连、朱锦棠、胡德荣、潘世告、杨和平、孙炎林、张来清7名全国党代表。
杨和平、王湘萍、丁建刚、张来清、邓春这几位全国劳模和全省劳模,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将劳模的“传帮带”精神代代相传。
奋力书写安源煤矿工人新的精神史诗,是新时代安源煤矿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年,王湘萍几乎每班都抢在师傅前面,第一个上工作面,抢着到条件差、困难大的地方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他的战场。丁建刚刚进矿时,就了解到杨和平、王湘萍的事迹,从心底里佩服他们,下决心向老劳模和前辈学习、看齐。丁建刚主动拜王湘萍为师,紧跟师傅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技术迅速提高,半年后就成为超额完成任务50%的优秀釆煤能手。邓春拜师张来清后,师父精心教,徒弟刻苦学,比学赶帮超。张来清的每一个操作,邓春都留心观察、认真揣摩,并把学习室的采煤专业书籍都带回家苦啃,釆煤技术突飞猛进,成为采矿区里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劳模新秀。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新的征程辽阔而美好。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胜利100周年之际,萍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擦亮“工运摇篮”品牌。张来清乐见安源煤矿从“吃资源”转变为“吃文化”,实现百年老矿的转型发展和持续发展:“我经常和矿工兄弟们讲大兴安岭伐木工人变成护林员的故事,希望有一天,当煤炭资源走向枯竭的时候,我们能从煤海深处走上来,成为安源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和讲述者。”
精神的火炬,一代代传递。面向新时代,热土安源大有可为。
来源:《萍乡日报》2022年9月7日1版
作者:记者陈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