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薛声军提供)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875期:【江西这十年】省人社厅厅长钟志生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闻
【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苏越、李梦丽 信息采集:李梦丽 摄像:胡一超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8月18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联合举行“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题)。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钟志生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加文,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锦亮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
王宜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系列发布会第七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钟志生先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加文先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先生,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锦亮先生,请他们介绍江西这十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
下面,先请钟志生厅长作介绍。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钟志生
钟志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江西这十年”人社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非常感谢各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人社部门是重要民生部门,为民情怀是本色,服务群众是本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整体推进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工作,积极为美好生活赋能、为共同富裕助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这十年,我们突出就业优先,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981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2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再上新台阶,年均新增人数保持在46万人以上;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就业比重进一步上升,2020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57.2%,比2012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从2012年的32.1:30.8:37.1调整为2020年的20.1:33.9:46。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137.5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帮扶5.2万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74家,入驻创业实体1.35万个;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0万人次;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总量达到169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累计扶持个人创业140万人次,稳定和带动就业556万人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立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特色活动成效明显,打造了“景漂工匠”“南康木匠”等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劳务品牌。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4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356家,年营业收入突破570亿元。
这十年,我们坚持民生为本,推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们着力于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建立了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启动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织密扎牢了社会保障安全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22万人、308万人、564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2614万人、41万人、153万人。累计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1.9亿元,帮助6.36万名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每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336元提高到2496元;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55元增加到153元;失业保险待遇由440元提高到1557元,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029元提高到2700元。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313亿元。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基金达138亿元,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379亿元。积极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施社会保险费“降、免、返、补”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379亿元。颁布《江西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4751万张、签发电子社保卡2218万张。
这十年,我们服务人才创新,推动“两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人才人事工作是人社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全力做优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人才”的引、育、服工作,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306万人、511万人,分别增长45.7%、49.5%;累计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596人,选拔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3535名,评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54名;设立博士后站247个,累计招收博士后1713人;现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名、全国技术能手143名,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23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技工教育提质增效。全省共有技工学校128所、在校生21.1万人,分别增长22%、3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设与“2+6+N”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90个,与18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产业+人才”系列政策,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1+10”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开通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修订42个系列(专业)的职称申报条件,向134家单位和8个主导产业集聚区下放职称评审权,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88家。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指导16所高校建立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制度;优化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制定《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并实施及时奖励制度,共奖励先进集体122个、先进个人41名。
这十年,我们注重标本兼治,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强化底线思维,着力于强治理、保权益、优分配,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制度不断健全。颁布实施了《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江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江西省人事争议处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格局基本形成,签订集体合同企业1.98万户。劳动保障监察不断强化。全省累计主动检查用人单位24.97万户次,补缴社会保险费2.25亿元,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为65.86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60.93亿元,全省欠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调解仲裁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逐步健全,重点案件处理平稳有序,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仲裁结案率达到96%以上。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修订了《江西省工资支付规定》,定期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企业人工成本信息;推进国企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体系;先后6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域)从最初的720元提高到1850元,增长2.57倍;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3.85万元增加到8.38万元,增长118%。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扎实做好扩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宜华:
谢谢钟厅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中新社提问
中新社:
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支撑。请问,江西省在服务两类人才有什么创新举措和成效?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加文
黄加文: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今年以来,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做优专业技术和技能“两类人才”队伍,为“六个江西”建设增强人才支撑。
第一,向用人主体授权,激发人才活力。我们坚持把能放的事项全部放开,把该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打通“进、用、评”人才链条,让用人“东家”充分自主,全面释放人才活力。一是在“进”上自主招。出台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8条措施,明确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部实行自主招聘,让其“按需招人、自主引才”。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18万人,同比增长17.4%,其中博导、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586人、赣籍人才4363人,同比分别增长39.5%和126.5%。二在“用”上自主聘。试点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在三甲医院试点按床位数核定岗位总量,有效缓解因岗位少而聘不上的“老大难”问题。由用人单位自主开展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竞聘,87人成功获聘。服务“六个江西”建设,调整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增加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4万个,为用人主体留足空间、为天下英才虚位以待。三是在“评”上自主定。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向134家单位和8个主导产业集聚区下放职称评审权,授权所有高校对高级职称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自主设立评审机构、自主开展评审工作、自主使用评审结果。全面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新增备案机构48家;在新钢等企业试点开展了特级技师自主评聘。
第二,健全制度体系,增强人才动力。积极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江西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江西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管理办法》,让用人单位自主权接得住、用得好,让人才激励政策增强动能、发挥效能。在“破四唯”的同时注重“立新标”,修订42个系列(专业)的职称申报条件,出台《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办法》,破除“唯帽子”倾向,102名突出贡献人才晋升高级职称。让人才“干什么就评什么”“干得好的评得上”。完善《江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程》,加大对用人主体全面落实人才招聘“三随机、两公开、一回避”制度的监督指导,创造赛场赛马、人才竞争的公平环境。落实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指导高校等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单位实行“能上能下”岗位动态聘用改革,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造,让聘上的有底气、让低聘的也服气,破除了岗位聘用终身制。
第三,营造优质环境,服务人才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紧扣人才需求,聚焦创新创业,全面优化各项服务,让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在服务创新型人才方面:完善市场化引才、专家举荐人才、与产业链牵头部门联合引才等机制,征集1023个岗位面向海内外引进博士后入站来赣从事科技创新研发,倾力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专业,新增高级岗位20%为人才发展搭台、为高校发展聚才。选拔首批95名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个人最高20万元项目资助。实施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优惠政策、升级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在服务技能型人才方面:紧扣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推进高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上半年,新设技工学校7所、升格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7所;遴选5个省级产业学院、10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群),安排1.56亿元建设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在服务创业型人才:将个人创业和创办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至30万元、600万元,100万元以下的免除反担保措施并全额免息,上半年扶持人才创业4190人次,发放贷款8.3亿元。在人才服务载体建设方面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的高端平台,筹建省人才集团、建设江西人才港。在全省人社系统实施“树一流行风、创一等服务”16项务实管用落地见效的举措,通过政策集成、要素聚集、集团作战,以“好的政策、优的服务、美的形象”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为人才发展营造最优环境,让人才成就江西,让江西成就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持续深化人才“放管服”改革,全面激发人才动能,建强做大“两类人才”队伍,着力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贡献人社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请问江西省今年以来社会保险工作有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新举措?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
刘克琦:
谢谢这位记者对我省社会保险工作的关心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10条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并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维护社会保障制度,为我省经济基本盘做出了人社贡献。
一是制度短板加速补齐。制定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了20条具体改革举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方案贯彻意见》,确保全国统筹制度在江西平稳实施、落地见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群全覆盖,累计筹集709亿元资金解决了219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解决了长期以来各地政策不一、标准不同导致参保群众反映较多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启动实施景德镇市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和赣州市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弥补了新业态劳动者工伤权益缺失的制度短板。到6月底,已有68.6万人参保。援企纾困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顶格落实并扩大缓交社保费政策范围,实现这项政策的普惠化;及时修改省级调剂金办法,让全省所有企业都享受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6月全省累计为14.6万家工伤参保单位减负3.3亿元,平均每月为已申请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1.8亿元。
二是扩面机制实现突破。在全国率先建立人社、发改等跨部门参保扩面联动协作机制,将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纳入全省营商环境重点监测指标体系,推动解决长期以来开发区参保率低的“老大难”问题。建立财政、税务等部门联动征缴城居保费工作机制,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开展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扫除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覆盖盲区;会同省邮政管理局出台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保障快递员群体工伤权益。完善“助保贷款”政策,累计发放“助保贷款”6.8亿元、财政贴息3343万元,帮扶1.83万困难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续保缴费。截至6月底,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05万人、2062万人、56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4%、109%、102%,基本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46万人、3万人。
三是待遇水平稳步提升。1-6月,全省共支出基本养老、工伤保险基金746亿元,确保了377万退休人员、523万城乡居民和2.8万工伤人员的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按照4%的比例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确保371万退休人员增加的养老金与正常发放的养老金同步在7月15日发放到位,创造了江西速度,人社部将我省的做法向全国推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三连涨”,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15元提高到128元,人均待遇水平达168元,居中部六省第一。
四是社保基金安全平稳。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在全国首个联合公检法机关共同发布敦促退回违法违规领取骗取社保待遇通告,在全国第二个建立司法部门联合追回违规领取社保待遇部门协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震慑力,上半年共追回基金6462万元,追回率超过90%;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欠费下降68%、职业年金欠费下降69%。到6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404亿元、32亿元、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11.6%、0.2%。
五是社保服务暖心爽心。出台江西省社保领域助力全省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10项举措,加大助企纾困和利企便民力度。加快推行社保事项“网办”“掌办”,实现100项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36项高频服务掌端办,上半年办件量达807万笔。推动在企业开办时同步完成养老、工伤保险单位参保登记,切实减少了企业开办时间;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等5个“跨省通办”事项对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并上线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通过共享获取医保门诊住院结算数据、“赣通码”扫码数据、核酸检测数据,为731万名退休人员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占总人数的86%。加大工伤保险即时结算推进力度,工伤职工报销费用“免垫资、免材料、免跑腿”,全省已有7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联网即时结算,惠及6.2万名工伤职工,累计报销金额达1.04亿元;为县(区)和工业园区配备业务办理自助终端机300台,打造“城市十分钟、农村半小时”的社保公共服务圈。据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21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显示,社保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省12个公共服务领域的首位,同比位置前移一位。
下一步,我们将在“促改革、抓扩面、保发放、防风险、优服务”方面持续用力,全力以赴“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促改革,就是切实抓好省政府关于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意见的落实,全力推动全国统筹制度改革在江西落地见效,做好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抓扩面,就是推动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保发放,就是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防风险,就是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健全基金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人防、技防、制防、群防四防协同,确保基金安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命钱”“保命钱”;优服务,就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健全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常态化机制,推进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一体化办理,实现工伤保险医疗费联网即时结算县级全覆盖和工伤职工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深化社银合作,将社保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实现群众办理社保业务“就近可办”“多点可办”。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南都市报提问
江南都市报:
请问江西省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如何?人社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稳就业?接下来有什么安排?
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锦亮
郭锦亮: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确实,今年以来,全省稳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压力巨大。一方面,新增就业劳动力多,今年我省城镇新增劳动力53万人,是多年来最高;2022届高校毕业生40.15万人,为历年最高。另一方面,因突发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场性岗位收缩,市场招聘和求职面临一些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全省人社部门全力以赴打了一场稳就业的攻坚战,就业政策“应出快出”,就业资金“能发尽发”,重点群体“应稳尽稳”。全省就业形势实现“V型”回转,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由3月的6.2%回落至7月份的5.5%;就业各项指标全面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6.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63.3%、58.7%、76.2%,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快速打出就业政策组合拳。制定出台“1+4”等一系列措施更实、操作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就业优先政策和工作举措,形成一整套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上半年人社部门共为市场主体和个人减负32.75亿元,其中“降”,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12.51亿元;“缓”,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费缓缴2.21亿元;“返”,向6.43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17亿元,惠及职工169.24万人;“补”,发放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等补贴9.32亿元;“创”,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09亿元,贷款贴息资金3.04亿元。这些都是直达市场主体和个人的“真金白银”,规模和力度空前,对企业渡难关稳岗位、个人就业创业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是全力稳住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公共就业服务“六进”校园和“赣就有位来”系列招聘活动,全省共开发政策性岗位5.95万个(不含升学),筹集就业见习岗位3.74万个,启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截至6月底,已落实毕业去向28.9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15万人。针对农民工开展“就业暖心帮扶行动”,推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吸纳农民工就业,返乡农民工中有就业意愿而暂未就业人数从最高峰的58.7万人回落到目前的0.23万人,就业比例达到93.1%;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灵活就业,基本实现有就业意愿而暂时未就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清零;落实“1131”就业服务计划,定期开展电话核查,全省退捕渔民顺利实现转产就业,占需转产就业渔民的100%;有就业意愿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比例达95.9%,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三是强化就业精准帮扶。通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摸排、运营商大数据比对和统计调查三个渠道加强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强化精准就业帮扶。开展“工业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建立用工服务专员挂点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全省99个工业园区用工人数稳定在230万人以上,与去年底基本持平。1-6月,平均求人倍率保持在1.3以上,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总体保持稳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对6类重点群体实行全贴息,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四类行业再减免50%的利息,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同比增长25.14%,共扶持个体创业者4.57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一是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加快排查梳理应享未享主体和人员,精准推送政策到人,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二是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开展招聘服务和就业帮扶,持续对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城镇困难人员、未就业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三是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围绕14个重点产业链技能人才需求,推动重点企业与职业(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接,组建培训联合体开展“四单式”专项培训,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举办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四是有效扩大就业渠道。针对困难就业群体,大力推进劳务品牌、零工市场、充分就业社区等就业载体建设,开展农民工就业调查,加快人力资源地图建设,加强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提升就业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能力,着力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王宜华: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