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饶晚报
年初,本报曾聚焦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月5日正式施行。一月多过去了,困扰市民生活的噪音问题有解了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多部门联合执法 治理噪音污染
7月11日晚,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食药环侦大队联合东市派出所、广场警务站、信州义警以及区生态环境局、广场管委会、城管大队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近期群众多次反映的人民广场噪声扰民问题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
行动过程中,民警在空旷地带、道路、居民住宅区等区域,对正在外放的广场舞、露天卡拉OK音响设备进行分贝监测,发现均有不同程度扰民。其中有两家露天KTV和1家广场舞的音响音量已超过正常标准(正常为55分贝),音量在85—97分贝之间。在确定相关情况后,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对其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查处。同时,按照《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依法要求关闭音响、显示屏等设备。目前,以上3家主要负责人均已被移送至东市派出所作进一步处理。据悉,这是《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后,我市查处的首例违法案件。
“新法首次实施,效果还不明显,大部分人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广场舞噪音问题由来已久,牵涉群众太多,根治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在现场也对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告知他们自娱自乐要合理合规,不能影响他人休息。”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食药环侦大队负责人毛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大对城区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噪声扰民的整治力度,采取不定时巡查等手段,严格管控噪音污染。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构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真正为广大市民守好安静、祥和、宜居的生活休息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市民呼吁 须进行常态化治理
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居民区的噪音标准在45分贝—55分贝之间,这个标准相当于两个人在房间里说话,互相能够听清楚的一个音量,而超过这个音量,就可以算作噪音扰民了。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广场舞噪音则属于社会生活噪音。
据悉,噪音能够引起居民的精神、心理、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实验表明,40—50分贝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分贝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分贝以上的噪声对心脏病和血压有影响。
法有所规,要落到实处,仍需多方合力。在公共场合,每个人行使权利都不能影响他人的利益,不应扰乱公共秩序。如何平衡群众文娱需求与休息权利,成为摆在城市治理面前的一道难题。“入法”之后,如何规范管理广场舞活动,维护社会和谐,仍需深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广场舞已经成为中老年群体的常态性活动,理应纳入社会基层治理范畴,进行常态化治理。对产生噪音污染群众加强教育引导,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呼吁广大市民文明生活,一起为把广场打造成文明城市的文明窗口努力。唯有如此,才能把扰民的噪声变成和谐的舞曲。
现场探访
广场舞噪音问题依然严重
7月19日晚8点,记者来到市中心广场。这里早已聚满了唱歌跳舞的人群,舞蹈伴奏、露天KTV、喧哗声……竞相比拼音量。仅广场舞队伍就有10支左右,露天唱K点有两个,每一支队伍都配备了1至3个大型音响。
记者在广场中心打开手机中的分贝测试软件,平均值在80分贝以上,音乐激昂时,竟达到了90分贝。其中,露天KTV的声音最为突出,歌声响在夜空中,穿透性非常强,现场更不乏欢呼鼓掌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带有经营性质的露天KTV受众很广,报名者络绎不绝。晚上8点,排队唱歌的人已有10多位。“5元一首歌,如果要加快排队的话,10元一首。今晚来不及了,明天早点来吧。”火热的生意让老板心情不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唱歌,从下午2点半一直到晚上。”
虽然经过联合执法行动,但是部分人还是缺乏文明意识,对分贝要求置之不理,对周边群众的呼声不管不顾。“广场本就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就应该热热闹闹的,不存在扰民。”“现场这么多队伍,凭什么让我们走?除非大家都走。”……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现场巡查,提醒他们声音小点,但是我们一走,他们声音又大了起来。”市中心广场警务工作站里的民警说道。
在广场周边居住的居民饱受噪音困扰。年初我们采访过的揭奶奶表示,半年来,除了下雨天和中高考期间,几乎每天都被楼下喧嚣乐声侵扰。“早上五六点就跳开了,白天唱,晚上也唱,吵得人没办法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