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芦溪县张佳坊乡:用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江西
江西 > 萍乡 > 正文

萍乡芦溪县张佳坊乡:用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自动播放

杂溪村位于芦溪县张佳坊乡的南部,村房隔垅相望,村周围梯田层层,小河流往坪村水库,公路经过村前……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给杂溪村的改变,这也是芦溪县众多变化了的乡村之一。

杂溪村和龙上红军学校旧址

杂溪村和龙上红军学校旧址

王能和

王能和

“这栋房子是我们家祖传的,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75岁的王能和讲述着祖宅的历史。让王能和引以为豪的祖宅也是龙上红军学校旧址,2018年被评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墙壁上的红色革命标语依然醒目。这里是芦溪县的红色党性教育基地之一。王能和也是“红色文化守护者”。

萍乡芦溪县张佳坊乡:用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张佳坊乡党委副书记黄柳说,当地将结合玉皇山开发,建设秀美村庄,打造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

杂溪村

杂溪村

近年来,张佳坊乡牢固树立“打造亮点强党建,树立品牌抓党建”意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张佳坊乡依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红色名村”党建示范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将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史馆、红色文化长廊等设施结合起来,打造可视、可听、可体验的红色党性教育阵地。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谋划一批项目,如种植富硒富锌紫红米、开发矿泉水等,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就业创业,助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报恩台村

报恩台村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红色培训基地,努力把红色培训做得更好。同时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引进企业将村里的土屋改造成民宿。将来村里的环境会更好,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高。”距离杂溪村15公里的张佳坊乡报恩台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乡村旅游与红色教育结合的发展新路,报恩台村党支部书记刘本立说,“如今,居住环境好了,经济搞活了,村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报恩台村“初心堂”

报恩台村“初心堂”

为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报恩台村与芦溪县委党校合作,利用村里闲置的烈士祖居建起“初心堂”等资源,开发了“走一次红军路、听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上一堂红色党课、吃一碗红米饭”的“五个一”现场教学模式课程,广泛开展红色培训活动。2020年,报恩台村入选萍乡市级红色文化名村。

站在报恩台村“初心堂”远望,村子里树木郁郁葱葱,梯田层层叠叠,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展现眼前。曾经,秋收起义部队驻扎于此。如今,这片红色土地上正演绎着美丽山村的蝶变。

报恩台村

报恩台村

“除了秋收起义部队曾经在这里驻扎,报恩台还有红军烈士墓等红色资源,村里的‘初心堂’就是烈士刘章恩的祖居。”刘本立说。

近年来,报恩台村不断探索乡村旅游与红色教育结合的发展新路。以红色文化和徒步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致力打造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在持续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环村路白改黑工程的同时,投入220万元,升级打造了一条红色徒步路线。新建或改造游步道、旅游公厕、了望台、竹木屋、小广场等旅游设施。利用“初心堂”,开设农村党校,并设有阅览、棋牌和土特产展示等功能室。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从事农产品种养加工和旅游接待。全村70余户村民中已有50余户加入合作社,种植了430亩秋雪蜜桃和50亩金兰柚等。

今年以来,张佳坊乡结合乡村特色,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本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全线观光旅游、沿途农果采摘,扶持群众发展特色采摘农业、农家乐及生态农庄等各类休闲农业项目,将生态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旅游和农业双赢,助推乡村振兴。

报恩台乡村森林公园

报恩台乡村森林公园

在村头的石头上,“报恩台乡村森林公园”几个大字醒目,这是报恩台村引以为傲的品牌,也是报恩台村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的方向之一。近年来,张佳坊乡始终把红色古迹、旧居旧址、红色故事、诗联作品进行修复保护,围绕山林、田园、河流、古道风光进行打造,擘画乡村旅游新画卷。(文/李梦丽 图/胡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