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十年振兴史:企业连叹三个“没想到”,民生极大改善

赣南苏区十年振兴史:企业连叹三个“没想到”,民生极大改善

图为无人机编队组成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10周年”字样图案。 刘力鑫 摄

图为无人机编队组成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10周年”字样图案。 刘力鑫 摄

中新网赣州6月30日电 题:十年振兴浪潮涌 赣南苏区换新颜

记者 吴鹏泉

十年振兴,苏区巨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这片曾经革命风起云涌的红土地,实现了摆脱贫困、同步小康的千年梦想,谱写了赶超跨越、示范争先的精彩华章,演绎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实现南康家具“个性化定制、规模化生产、智能化服务”的目标。 刘占昆 摄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实现南康家具“个性化定制、规模化生产、智能化服务”的目标。 刘占昆 摄

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

江西赣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但由于战争创伤、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制约,当地经济发展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西赣州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乘着政策东风,赣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5+N”主导产业,增强振兴发展造血功能。

2020年7月,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落户江西省赣州市的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片区,总投资120亿元。格力电器总裁助理王晓彬直言格力项目落户赣州后,他们有三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项目推进这么快、没有想到政务服务这么好、没有想到集聚效应这么强。

数据显示,2021年,江西赣州生产总值达4169.37亿元,是2011年的3.1倍。2012年至2021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江西“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年均水平。其中,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9.2%、10.3%、10.2%、17.3%。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农家楼院错落有致,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绿树婆娑,田间绿意盎然。 刘力鑫 摄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农家楼院错落有致,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绿树婆娑,田间绿意盎然。 刘力鑫 摄

民生问题极大改善

江西赣州曾是中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一度是赣南苏区的民生痛点。

让老区民众尽快告别贫穷落后,成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江西赣州民生支出累计5560.11亿元,年均增长16.85%,21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以前住的房子采光不好,下雨天还漏水,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住了几十年土坯房的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村民高明招怎么也没想到,如今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楼房。“现在每天和大家打打牌、聊聊天,生活舒服得很。”

据统计,十年来,江西赣州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棚户区21万户,建设农村保障房1.74万套,近300万农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解决296.7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近300万山区群众不通电和长期“低电压”问题。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表示,赣南苏区民众住危旧土坯房、喝泥塘水、点煤油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老区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芝麻花开节节高”。

航拍江西赣州大余丫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如画。 刘占昆 摄

航拍江西赣州大余丫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如画。 刘占昆 摄

生态屏障巩固提升

地处南岭山地、武夷山脉、罗霄山脉交会地带的江西赣州,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江西赣州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大多数村里人以传统养殖为生,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横水镇左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思源介绍,近年来,该村发展“旅游+农业”产业,政府投入资金免费进行房屋立面改造、修建人行道、美化河堤等,“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了,不少年轻人也返乡创业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小卖部,每人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江西赣州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该市还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92.7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81.51万亩,水土保持率达到82.4%,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3%以上。

放眼望去,夏日的赣南大地草木山林郁郁葱葱,青枝绿叶迎风摇曳。因红色而神圣的赣州,正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崛起之路阔步前行。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新长征路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