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黎穗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黎穗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838期:江西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典型案例

【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胡一超、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6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举行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处长刘洁,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张馥,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廖维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先生,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先生,发展计划处处长刘洁女士,政策法规处处长张馥女士,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廖维林先生,请他们介绍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赵金城先生作介绍。

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

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

赵金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系列激励性、优惠性和推动性政策相继出台,高校、院所、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被极大激发,带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快速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2021年,全省科技系统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主要体现为“一个进位”和“五个首次”。

“一个进位”是指,2021年江西省技术合同完成登记6625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414亿元,同比增长77%,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在全国排名第17位,较上一年前进2位。

“五个首次”是指,一是首次探索科技成果收储转化新机制。在国内率先探索“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收储、第三方机构公正评估、企业择优转化、科研工作者早得实惠”的科技成果收储转化新机制、新路径,加速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二是首次举办江西省科技成果拍卖会。面向全省征集拍卖意向性科技成果567项,拍卖会现场成交15项科技成果,成交价总金额达2198万元,总溢价率55.9%。三是首次举办江西省科技创新产品直播节。创新产品信息全网累计曝光超5000万次,专场直播实现销售额1286万元,带动相关企业网络零售额超1.2亿元。四是首次评选发布江西省技术转移服务业榜单。委托江西省技术转移产业联盟评选、发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TOP10和技术经纪人TOP10。五是首次发布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目录。建立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备案与监督机制,引导科技服务行业自律规范发展,面向社会发布三批次共39家机构名单。

除此之外,今天放到各位记者桌上的《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报告》也是我省今年首次编写发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综合性工程,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支持与推动,也需要我们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措施加以推进。我省主要从五个方面聚焦发力,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良好实效。

一是健全配套政策,形成制度合力。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江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十三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此外,省科技厅还出台了《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交易补助管理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对网上技术交易的各方实施奖励性后补助,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技术交易的活力。

二是实施科技攻关,壮大成果供给。省科技厅坚持在项目实施中培育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2021年,我省科研单位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1027项,资助经费5.39亿元;获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208项,经费资助 14.22亿元。通过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带动全社会加大科研投入,引导各类创新人才开展深度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2021年,全省各类人才共登记科技成果1218项。其中很大部分科技成果在我省得到转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为加大对成果转化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省科技厅面向全省征集“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从近150项候选案例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十大典型案例。

三是完善技术市场,促进供需对接。省科技厅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抓成果转化,以“互联网+”思维促成果对接,加强“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功能建设,打造成为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截至2021年底,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汇集了省内外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3172项,技术需求3454项,技术专家44561人,创新资源的数量仍在不断壮大。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省科技厅举办若干场次“大型专业性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活动”,有力推动省内外创新资源与我省产业需求等匹配对接。2021年省科技厅还创新性地举办了科技成果拍卖、创新产品直播等活动,取得很好社会反响。

四是培育机构与人才,发展中介服务。省科技厅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骨干引领作用,带动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集群发展,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技术经纪、技术集成、技术评价和技术投融资等多元化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2家,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94家。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举办专业培训班,全省培训合格技术经纪人达740人。这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逐渐成为了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省科技厅依托省技术转移产业联盟,评选发布技术转移服务行业TOP10榜单,树立学习标杆,引导技术转移行业健康发展。

五是撬动金融资源,助力成果转化。省科技厅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协商机制,与国开行江西省分行、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建行江西省分行、中行江西省分行、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省农商行、浙商银行等银行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2021年全省“科贷通”累计贷款额46亿元,“科创通宝”企业融资总金额突破2亿元,国开行江西省分行向赣州稀土集团等4家企业发放科创贷款5.69亿元,有效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需求。同时,省科技厅积极引导科技人才深入各类科技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推动金融、人才、成果等现代生产要素与产业结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近日,省科技厅与国开行江西省分行联合组织科技贷款项目的征集工作,力争为我省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政策性优惠贷款,加速成果产业化。

此外,省科技厅在国内率先探索“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收储、第三方机构公正评估、企业择优转化、科研工作者早得实惠”的科技成果收储转化新机制,按照“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适当补助”的原则,强化科技成果与金融服务结合,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江西省科技成果收储转化基金”以及运营中心正在有序筹建。近期,省科技厅面向全省科研机构开展收储科技成果的征集、筛选、入库等工作,为成果收储转化打好扎实基础。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了以创新江西为首的“六个江西”美好蓝图,“建设创新江西,提升创新驱动力”成为全省科技战线共同的追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省科技厅将继续紧扣“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更多更优的科技成果服务我省产业发展,为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徐承:

谢谢赵巡视员!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

2021年江西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突破400亿元大关,在全国排名前进2位。请问江西登记的技术交易合同都有些什么特点?

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

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赵金城

赵金城:

针对科技成果“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顺畅等难点堵点,我省大力推动技术市场建设发展。技术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产要素市场,其交易规模、质量及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活力,可以说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2021年,我省技术市场建设以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速技术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技术市场迅速成长,全省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交易合同呈现出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技术合同登记量质齐增,技术交易呈现良好势头。2021年,全省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四技”合同的数量与成交额齐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2.1%和77.4%。其中,以专利、软著、生物(医药)新品种等技术产权转让或专利许可形式的交易合同快速增长,合同数达791项,成交金额达75.2亿元,技术交易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技术转移主体地位稳固。我省大力营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创业环境,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创新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2021年,企业法人共签订受让技术合同5052项,成交额372.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90%。

三是技术市场贴近产业需求,重点领域技术交易活跃。2021年我省技术合同交易涉及“2+6+N”重点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领域分别实现技术交易84.7亿元、79.5亿元、72.8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0.5%、19.2%、17.6%。一批紧贴市场需求、解决企业难题的新技术加速交易及流动,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四是成果转化政策持续发力,高校院所活力得到释放。2021年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签订的技术输出合同数和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7.3%、55.1%。由此可见,随着我省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政策的持续推进,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请问近年来江西省科技厅在集聚创新资源、强化考评激励等方面,是如何推动和引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处长刘洁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处长刘洁

刘洁:

近年来,针对我省优秀科技成果产出较少、转化效率低等创新链“后端不实”的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打通“研发-应用-产业化”通道,让江西成为科技成果的“聚集地”、转化的“试验田”,努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科技投入。围绕产业创新需求,突出重点强化科技投入,按照“凝炼大项目、组织大攻坚;构建大团队、创建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实现大效益”的新思路,建立“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主动设计”的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整合科技项目支持体系,共减少6个二级科目和13个三级科目,提高整体资金聚合度和单个项目支持强度,彻底终结多年来各方反映强烈的科研项目资金“撒胡椒面”现象。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创新资源的聚集导入,按照“厂房在哪里,实验室就在哪里”“工程的技术难题,就是科研的首要课题”的工作理念,从资金、平台等方面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在中央和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倾斜支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项目。通过“科贷通”等金融产品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对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水平在全省有特色和优势的龙头企业,择优支持设立企业类省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等14条产业链正在加紧组建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集聚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细化激励引导。落实落细成果转化激励,专门针对“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易补助,对线上完成技术交易的转让方、受让方及中介服务机构,分别按照技术交易实际到账金额的1.5%、2.5%、1.0%进行后补助。年内已安排财政资金超3000万元,让交易各方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科技强省战略及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等列入全省市县高质量发展考评指标体系,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抓创新、促转化的良好氛围。

新华网提问

新华网提问

新华网:

2021年江西省内科研单位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一千余项,保持了较高增幅。请问这些已登记的科技成果有多少得到转化应用,是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

刘忠:

我省认真按照国家科技成果登记办法,遵循科研单位属地登记和自愿登记原则,积极开展全省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及时、准确地统计科技成果信息。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是自愿登记原则,所以经省科技厅登记备案的科技成果只是我省科研单位产生全部成果的一部分。据我们统计,2021年全省共登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软科学等各类科技成果1218项,较上年增长13.83%。登记的科技成果共涉及各类型知识产权2350 项,保持稳定增长。

从记者的提问,我感觉到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科研攻关取得多少数量的科技成果,更看重的是这一项项科技成果有没有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据我们统计,2021年全省登记的全部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有1028项,其中得到产业化应用的成果688项,占全部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的66.93%。我省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主要采取自我转化、合作转化、技术转让与许可等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这三种转化方式累计产生经济效益分别为820.66亿元、79.71亿元、2.44亿元。

可以说,科技成果登记是一个地区成果数量与转化成效的“缩影”,更是该地区科技投入与产出的“账本”。有了这个“账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为科技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江西日报提问

江西日报提问

江西日报: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请问江西省科技厅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给科技人员保驾护航,让实施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人员获得合法收益,从而更好地稳定人才队伍,促进成果转化?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张馥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张馥

张馥: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针对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在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的“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难点痛点,出台有力政策措施,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是扎实推进政策落地。在全社会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去年,我们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4部门深入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了10余次政策宣讲,解答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政策困惑,积极推动《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有关激励措施的执行与兑现,持续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二是深入开展赋权改革。我们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8部门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建立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免责机制,在赣江新区和南昌大学等13家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赋权改革试点。试点单位可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可按照科研人员意愿采取转化前赋予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先赋权后转化)或转化后奖励现金、股权(先转化后奖励)的不同激励方式。

三是指导成果转化奖励。在赋权改革和激励政策的支持下,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大幅提升。如,2021年,南昌大学实施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许可)296项,实现直接收入10522万元;江西理工大学实施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许可)项目222项,实现直接收入6685万元。我们指导重点高校建立学校内部的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将成果转化净收入的60%-95%奖励给个人,切实让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合法收益,让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江西电台提问

江西电台提问

江西电台:

请问江西省科技厅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程序来征集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发布的这十大典型案例有哪些亮点?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忠

刘忠:

近年来,我省关键技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能。为加大对成果转化典型做法的宣传引导,我们为全省实施成果转化的“奋进者”“佼佼者”们,搭建一个“群英荟萃”“比武亮相”的舞台,今年首次开展了“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的征集、遴选、发布工作。一是明确征集标准,要求成果转化案例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果得到规模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二是广泛动员推荐,我们印发正式通知,面向全省各地及各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征集,经积极组织、深入挖掘,历时两个多月时间,全省共推荐出候选案例144项。三是精心审核遴选,经认真审核、细致甄别、多轮筛选,最终遴选出十大典型案例,面向社会发布。

这“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移动物联网、食品、节能环保、石化、中医药等我省重点发展“2+6+N”产业,涵盖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高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领域,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6项,国际先进4项,填补国际空白1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1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2项。

例如,“含锂废渣清洁高效回收制备高品质锂盐技术”,攻克了含锂废渣回收与高值化利用难题,实现锂资源清洁循环利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制造技术,开创了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制式,生产了“红轨”磁悬浮列车,填补国际空白;“新一代冷冻机油核心原料异壬酸”生产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了我国冷冻机油供应链的安全;“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技术”,解决了制约我国生猪种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全国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等。这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近三年累计实现产值达360余亿元。我们期望,通过十大典型案例的征集与遴选,树立标杆与示范,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事业中来。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的入选单位,请问是如何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廖维林

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廖维林

廖维林:

我国是空调制造大国,占全球80%市场份额,异壬酸3,5,5-三甲基-1-己酸(行业简称INA)是制备新一代空调冷冻机油的关键原料,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剂生产制造,市场需求巨大。我公司创新团队通过技术攻关,系统解决了制约INA生产的高纯原料来源、铑催化体系活性寿命、安全生产三大难题,攻克异壬酸生产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质量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为保证我国冷冻机油供应链的安全,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调全产业链的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已完成新一代冷冻机油核心原料异壬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中试生产装置的建设,产能达到2万吨/年,产值约6.86亿元。INA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生产下游产品新一代冷冻机油、变压器油中。项目产品得到中石油、中石化、格力、美的集团等著名企业青睐。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外冷冻机油巨头联合对我国实施垄断,严控新一代冷冻机油出口我国。公司抢抓机遇,规划扩充产能,以满足我国空调发展产业需求,项目计划建设8万吨/年的生产线,可新增产值约28.8亿元/年。公司有望凭借异壬酸的研发与转化,建成全国最大的合成酸生产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中试、产业化”等环节,实现从试验品到样品再到产品最后成为商品的“接力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才能最终跨越科技成果通向市场应用的“死亡之谷”。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走出了一条高校教师研发成果、自主创办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路径。一是紧盯市场搞科研,着力研发提升产品性能,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二是注重引进及培育高层次人才,建立稳定的研发团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实施科研攻关,努力取得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四是坚持“研究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定位,依靠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持续创新、永恒创业”。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