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智慧力量 书写精彩华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建设和谐江西”新闻发布会

“汲取智慧力量 书写精彩华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建设和谐江西”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802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发布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江西新闻

【凤凰网江西频道|信息日报新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信息采集:胡珊珊 摄像:谭兴浩 摄影:李柳瑶、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4月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政法委联合举行“汲取智慧力量 书写精彩华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建设和谐江西”新闻发布会。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发布和介绍近年来江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工作打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毛保国,省法院副院长胡淑珠,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国轩,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万秀奇,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邓奕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

王宜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先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毛保国先生,省法院副院长胡淑珠女士,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国轩先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万秀奇先生,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邓奕强先生,请他们介绍近年来江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工作打算,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林强先生作介绍。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

林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近年来,全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务实的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具有江西特色的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新路子,连续16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省。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江西受表彰单位与个人总数居全国第三,20名江西受表彰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

——优化组织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和谐江西提供制度支撑。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和谐平安建设摆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在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不断优化完善一系列事关社会治理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健全领导体系。成立平安江西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兼平安办主任;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组,牵头单位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围绕平安建设重点任务,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二是强化保障体系。将平安建设纳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专设篇章进行部署,并专门制定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工作指引。坚持每年由省委书记、省长与11个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229个省综治责任单位“一把手”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平安江西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定期议稳、归口处理、风险评估等制度机制,推动构建平安建设考评、试点工作督导评估、矛盾多元综合化解、专项治理工作、智辅决策实战指挥、社会协同等平安江西建设六大体系,共同构建起平安创建生动局面。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为全面建设和谐江西巩固治理成果。将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现途径和价值追求,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强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及时出台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工作指引,确定“一年聚焦突破、两年基本达标、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从2020年3月开始,在9个设区市推开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其他两个设区市按照中央“同步起跑”的要求一并开展工作,省里把好方位、强化引领、提升格调,全省呈现出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三年试点指标两年基本完成。二是聚力攻坚社会治理主责任务。在全国较早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涉稳突出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源头防控、排查梳理、分级预警、多元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深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平台建设持续完善,有效防范重大矛盾风险、解决疑难复杂问题,2021年全省化解矛盾纠纷54.73万件,成功率99.76%,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外溢、不上行。三是精心培育社会治理亮点品牌。探索创新红色治理,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鄱阳湖区由乱到治,湖区联谊联防机制不断完善,“大湖治理”江西品牌越来越亮。针对“医闹”“校闹”,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2021年7月1日颁布实施《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有力提升综治工作法治化水平。此外,“法媒银”平台、司法参与乡村治理“寻乌经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有益做法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聚焦基层基础建设,为全面建设和谐江西做实平台载体。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着力将创安护稳促和谐落实到基层、把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一是实体化建设综治中心。分层分类推进省级高水平统筹、市县两级组团式服务、乡村两级实战化运转,全面提升五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质量。省综治中心和113个市、县(市、区)综治中心确定为事业单位,为更好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优条件。二是精细化加强网格管理。在全国率先出台网格划分管理地方标准,全省69394个网格按照“全要素”要求,规范处置非法集资、消防安全、禁毒宣传、城市管理等社会治理事项,8万余名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三是智能化改进治理方式。上线运行了集“智能汇聚、智慧研判、智辅决策”功能于一体的江西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各级综治中心同步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开通视联网点位2500个。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已建成6529个,占比53.9%,建成小区基本实现“零发案”;“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全省行政村5个视频点位覆盖率达100%,自然村2个视频点位覆盖率达75.6%。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为全面建设和谐江西打牢群众根基。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和谐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长效治理,取得了“双提升”的良好效果。全省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并屡创历史新高,分别从2017年的96.25%、96.13%上升到2021年的98.53%、98.01%。一是专项治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绩效位居全国第三,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均获全国先进单位一等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效遏制,2021年全省破获案件数、抓获嫌疑人比2020年分别提高54.67%、81.94%。不断推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提档升级,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安置率分别为95.96%、95.17%,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二是有效防控公共安全风险。实现11个设区市“专门学校”全覆盖,为教育矫治问题青少年创造有利条件。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进禁捕退捕新形势下鄱阳湖区治理创新;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健全落实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寄递物流、物业纠纷、安全生产等行业领域的矛盾风险管控机制,切实维护我省公共安全。三是融合解决民生民安问题。2021年全省综治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共流转处理民生民安事项873.2万件,办结率95.4%。同时,开通全省统一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热线966525,为传导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公益服务,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持续开展平安江西志愿者行动,全省202.2万名平安志愿者累计开展平安志愿活动38.94万次。

面对新的形势要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和谐江西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这是总结多年来平安江西建设实践的“升级版”,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抓手”。根据省委部署安排,已经成立由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张鸿星同志任组长、8位省级领导任副组长、15个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研究制定了“一方案、一计划、一台账”即《全面建设和谐江西实施方案》《2022年度工作计划》《2022年度工作台账》,明确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制度等6大板块118项重点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调度,推动和谐江西建设强劲开局、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安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建设和谐江西,在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精彩华章的进程中奋发作为、争创一流。当前尤其应当突出从三个方面下苦功、求实效:一是进一步夯实平安基础。抓主线,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推动隐患排查、矛盾化解、风险防范到位过硬;抓关键,持续做实规范、做优特色、做足品牌,确保市域社会治理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高质量全面达标;抓“底座”,扎实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持续筑牢和谐平安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在顶层设计上,启动《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立法准备工作,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法治保障体系;在依法治理上,深化法治创建实践,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能力水平;在环境营造上,提高“八五”普法质量,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法治氛围。三是进一步筑牢要素支撑。强化效能化平台建设,提升综治中心实体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水平,努力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强化专业化力量建设,加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力度,提升矛盾纠纷调解处置实效;强化群众性队伍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网格员和平安江西志愿者作用,筑牢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

王宜华:

谢谢林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提问

中新社提问

中新社: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全省社会治理工作明确提出了“努力实现‘一流的社会治理’”新目标,请问江西将采取哪些得力措施来提升社会治理质效?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毛保国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毛保国

毛保国: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全省上下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需要齐心协力、勇毅前行、共创佳绩。我们必须始终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气魄和担当,坚定争创一流的决心,激发舍我其谁的斗志,在以往良好工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扬长补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推动全省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具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有效防范社会风险、全力保障公共安全、融合服务民生民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大主要职责,采取五项得力措施: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启动《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立法工作,将平安江西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尽快上升为地方立法,为全面建设和谐江西长治长效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健全协调机制。将和谐江西建设、平安江西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力求措施上协调融合、效果上相得益彰,依托平安江西建设协调机制,有力有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三是注重问题导向。梳理社会治理短板弱项,破解工作瓶颈,研究针对措施,靶向改进提升,比如,研究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制度,将没有化解的矛盾纠纷纳入风险管控清单,定期开展化解工作,化解一项销号一项,推动社会矛盾风险清零,切实有效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2022年在全省开展平安江西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配齐基层力量、落实重点任务,优化工作平台,用好制度机制等措施,大力解决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五是攻坚市域治理试点。坚决落实“部署性指标”,着力攻坚“到达性量化指标”,务求“负面清单性指标”零发生,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如期达标验收,并系统集成一批社会治理过硬品牌,让地方缤纷“盆景”成为江西靓丽“风景”。

法治日报提问

法治日报提问

法治日报:

江西省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个省份之一,近年来,请问江西省的法院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法院副院长胡淑珠

省法院副院长胡淑珠

胡淑珠:

感谢您对江西高院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江西是我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是推进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立足我省省情,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的环资审判“江西模式”,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建立符合江西生态特色的属地管辖与流域(区域)管辖并行的环资审判体系。在全省118家法院均设立环资庭或团队,实现了属地环资专业化审判机构全覆盖;在长江、赣江等重点流域设立了七个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流域环资法庭;在庐山、龙虎山景区等重点区域设立了多个生态旅游法庭。

二是创新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执行方式,探索建立委托第三方监管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的工作机制。2020年底,省高院与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西省委员会共同推进设立了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法院以公益信托的方式,委托该基金会管理和监督使用生态环境修复资金,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事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法院或案件当事人与该基金会共签订公益信托合同84份,接收监管资金 1600余万元,实施了公益信托项目33个,已支付生态修复资金590余万元,促进了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衔接。

三是切实贯彻《长江保护法》,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近年来,我省法院共审结涉长江流域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案件2800多件,判处4576人刑罚;审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00多件。江西高院还积极推动建立长江中下游跨省生态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先后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法院签订了《长江中下游环资司法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关于建立长江江豚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框架协议》,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一体化司法保护。

四是加强裁判规则探索,树造环资审判典型案例。去年,我省法院探索的“如何正确适用刑法规定的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条款”“如何正确适用民法典规定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等裁判规则,被选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交流;我省法院审理的“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并获评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该刑案和另两起典型案例,还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数据库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请问江西检察机关在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国轩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国轩

张国轩:

2021年,江西检察机关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省人民检察院等13个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效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

一是坚持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托全省三级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畅通信、访、网、电信访渠道,18879件群众信访全部在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为每件群众信访粘贴条形码,颁发“身份证”,录入检察机关网上信访系统,实现群众信访“网上受理流转、网上跟踪督办、网上回复答复”一网通办,确保“件件入系统、件件有回复、件件有下落”。

二是坚持“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带动办案前端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全省三级检察院领导带头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基层检察院领导对首次申诉信访案全部包案办理。开展重复信访集中治理专项工作,324件重复信访案件全部由三级检察院领导包案化解。对2267件涉法涉诉信访重点案件,三级检察院立足解决问题,加强释法说理和矛盾化解,全部息诉息访。

三是坚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多元施策促进案结事了人和。运用检察听证办理疑难信访3432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多方参与,促依法办理、第三方评判、群众见证等形成合力,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懂、可感受。创新在信访场所常态化开展简易听证,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与十个省直单位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开展司法救助2317人,发放救助金3568万余元,同比分别上升149%和102%。

四是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推社会治理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不批捕12929人、不起诉12096人,同比分别上升152%和73.7%。深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适用55552人,适用率90.7%,一审服判率96.3%。制发检察建议691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行业整治。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开展“百院千人万里行”“守护明天——法治乡村行”等普法活动,推动法治教育向乡村、向基层延伸。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请问江西省公安机关在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严密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措施,深化平安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万秀奇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万秀奇

万秀奇:

近年来,江西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和谐江西建设为载体,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两件大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一是全面组织开展“和谐2022”系列行动。根据不同阶段治安形势特点,梯次启动“和谐2022”行动,从今天开始启动了2号行动,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治安管控和涉枪涉爆、涉黄涉赌、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问题的打击整治,坚决捍卫全省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

二是深入排查化解矛盾隐患。认真组织开展“万警千车下基层”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严防小矛盾、小纠纷引发“民转刑”案件和个人极端等严重暴力犯罪,严防矛盾扩大、激化引发群体事件。

三是大力强化社会治安专项打击整治。以今年开展的23项全省性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保持打击整治高压态势,大力推进缉枪治爆工作,组织开展清查收缴非法枪爆物品专项行动。对重大涉枪涉爆案件,实施挂牌督办,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涉黄涉赌违法犯罪,对易藏污纳垢的重点行业场所开展“拉网式”治安检查,坚决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净化社会环境和风气。

四是狠抓社会面公共安全防护。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坚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围绕校园安全这一重中之重,在去年开展“新型警力护校园”行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具备条件校园的标准化改造,用好各类设施平台制度机制,推动信息化警务向派出所延伸,不断提升校园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平安智慧校园。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短板,组织开展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工作。以“交所融合”机制改革为契机,组织“万警千车下基层”警车和派出所现有警车警力,对事故多发、违法突出、车流集中等重点路段,开展全天候、多时段的巡逻检查,全力维护辖区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法制报提问

新法制报提问

新法制报:

调解工作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江西省司法厅在推进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

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邓奕强

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邓奕强

邓奕强: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物业、旅游等重点民生领域矛盾纠纷呈现易发多发态势,省司法厅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相关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行业内、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平安幸福感。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针对《江西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如业委会成立难运行难、维修资金提取难使用难、纠纷化解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及时会同省住建厅启动条例修订程序,将其纳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重点项目。在条例修订审查过程中,就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从立法上堵塞制度漏洞,坚决杜绝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并将设立物业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作为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

二是健全调解组织。会同省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房地产行业和物业管理行业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从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作了规范,推动形成具有房地产、物业领域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会同省文旅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各地设立旅游业纠纷调解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同省法院等部门联合出台《江西省医疗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规范》《江西省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与多元化解工作规范》,对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金融纠纷化解作出明确规定。2021年,共推动设立房地产、物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38个,旅游业调解组织19个,保险业调解组织11个,银行业调解组织5个,拥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88人。

三是形成调解合力。指导各地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原则,通过基层化解、专业化解、多元化解等方式,实现一般纠纷由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复杂疑难纠纷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调解,重大复杂疑难纠纷由相关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2021年,全省共化解房地产、物业领域矛盾纠纷2496件,旅游业、建筑业纠纷1373件,医疗纠纷1531件,银行业、保险业纠纷1881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王宜华: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