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圆小康梦 ‘智铜道合’再出发”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鹰潭专场实录

“同心共圆小康梦 ‘智铜道合’再出发”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鹰潭专场实录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章瀚楠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章瀚楠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717期: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鹰潭专场

【凤凰网江西频道|信息日报新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章瀚楠、吴敏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9月30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鹰潭市联合举行“同心共圆小康梦 ‘智铜道合’再出发”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鹰潭专场。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围绕“同心共圆小康梦 ‘智铜道合’再出发”主题介绍有关情况。鹰潭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美华,鹰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略英,鹰潭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平来,鹰潭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晖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以下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黄玉婷 摄)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以下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黄玉婷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鹰潭专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先生,鹰潭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美华女士,鹰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略英先生,鹰潭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平来先生,鹰潭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晖先生,请他们围绕“同心共圆小康梦 ‘智铜道合’再出发”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王亚青先生作介绍。

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

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

王亚青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与大家齐聚英雄城南昌,共同分享、一同交流鹰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首先,我谨代表鹰潭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鹰潭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党中央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鹰潭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奋发奋进、苦干实干,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可喜成绩。

首先,我想用四组指标,来反映鹰潭“全面小康”的成色。

第一组指标是,生产总值接近千亿大关。“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迈上3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7.6%,2020年达982.7亿元,在全省排名前移2位。今年年底,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第二组指标是,人均GDP全省第二。2020年,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达到1.23万美元,是2015年的1.42倍,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加快向高收入国家水平迈进。

第三组指标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十三五”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053元、18873元,年均分别增长7.7%和8.8%,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6,明显低于全国的2.56和全省的2.27。

第四组指标是,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七成。近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525.4亿元,年均增长7.4%;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4万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52.2平方米和66.4平方米;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724元增加到2020年的14660元,翻了两番。

其次,我想用四个关键字,来呈现鹰潭“全面小康”的蝶变。

第一个关键字是“智”,我们坚持数字赋能,打造了“智联鹰潭”靓丽名片。我们搭乘03专项试点示范国字号“快车”,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全国前列、全省领跑的先发优势,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和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是中国唯一获两项殊荣的城市。物联网网络领跑。成为国内首个部署商用物联网的城市和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建成5G基站1492个,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全市泛物联网连接数超200万个,步入了“物超人”城市行列。物联网平台领跑。构建了“两园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北航鹰潭研究院等44个物联网创新平台在鹰潭落地生根,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测认证、商业应用提供全链支撑。物联网应用领跑。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物联网管理平台、城市产业云平台,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水务、智慧照明等40多个应用场景走进千家万户。物联网产业领跑。物联网产业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三川智慧、沃得尔、至信搏远等400余家物联网企业在鹰潭集聚扎根,年底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600亿元,5G、物联网等前沿新技术让这座赣鄱美城焕发勃勃生机。

第二个关键字是“铜”,我们坚持创新发展,擦亮了“世界铜都”金字招牌。作为鹰潭的主导产业,从1979年江铜贵溪冶炼厂落户鹰潭起,我们立足铜、做精铜、发展铜,独一无二的铜产业集群优势体现在“四个最”上。最大是全国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基地,铜材加工产能400多万吨,年度铜产业营业收入占全省铜产业80%,电解铜产量占全国12.5%,铜材加工占全国13.5%。最全构建了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研发、铜检测、铜贸易、铜文化、铜制品等“八位一体”产业体系,在全国设区市中,鹰潭铜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备、产品门类最齐全。多,聚集了147家规模以上铜工业企业,铜产业营业收入达429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最优,成立了全省首家铜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西首家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平台、内陆首个铜期货交割仓库、国内唯一专门以铜及铜产品为主题的国检中心,“鹰潭铜价”成为全国铜现货交易价格重要风向标,“世界铜都”的金字招牌实至名归。

第三个关键字是“道”,我们坚持文旅交融,唱响了“中华道都”美名美誉。鹰潭是一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名城,道韵悠远,山水仙境,文旅已成为鹰潭的城市基因和发展标签。先后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中华道都“名”扬天下。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选地和高端“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大上清宫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投资31亿元、年接待游客能力300万人次的华强方特“东方神画”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51亿的蓝城集团龙虎山度假小镇正式落地,文旅新IP不断涌现。“龙虎天下绝”“名”闻遐迩。龙虎山景区旅游人数迈进全省5A级景区前列,全市旅游接待总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0.6%、25.1%。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全省优秀旅游景区等荣誉。“4321”文化“名”声鹊起。鹰潭文化底蕴深厚,四千年的制陶文化、三千年的崖墓文化、两千年的道教文化、一千年的书院文化,有许多值得发掘、传承的地方。目前,我们正加快实施大上清宫考古遗址公园、香山书院、角山遗址保护性开发等总投资达200亿元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鹰潭文化被不断唤醒、激活。

第四个关键字是“合”,我们坚持先行先试,谱写了“城乡融合”魅力篇章。我们把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鹰潭发展的“新风口”,借风起势、乘风而上。城市与乡村交融。加快连通城乡供水、供电、物流、公路、生活垃圾处置“五张网”,鹰潭人民期盼已久的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即将竣工,“物业进乡村”模式、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等有序推进,实现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生态与山水俱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率达94%,较2015年上升6.1个百分点,PM10浓度绝对值连续5年全省第一。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水生态环境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宜居与宜业并举。一体推进城市更新、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工程,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1783户、棚户区改造30292套,新增各类公园绿地面积89.5公顷,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改建中小学校277所,医疗床位数净增2415张,5家市县医院与省级医院共建相对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全覆盖,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进步。我们变不可能为可能,成功入选全国20个、全省唯一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城市发展增添了“国字号”的战略平台。

最后,我还想用四个城市定位,来展望“现代化鹰潭”的未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4月份,我们在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这一发展目标定位。前几天,鹰潭市第九次党代会圆满闭幕,又系统谋划了鹰潭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打造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争当区域性的创新中心、医疗中心、旅游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商贸中心,不断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让鹰潭在全省乃至全国更有影响力。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健全完善“八位一体”产业体系,加速铜企业聚集做大总量、铜产业升级做优质量,使铜产业体系更健全、链条更完备、体量更大、质量更优,打造在全球有位置有影响的绿色世界铜都。我们将全力打造新一轮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大力引进和培育移动物联网硬件制造龙头企业及电子信息企业,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条,打造智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坚持“一融带六化”,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流动自由化、人居环境精美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发展更平衡、更协调。

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闯新路、勇抢新机、勇开新局,加快建设“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鹰潭篇章!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黎峰:

谢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提问

中新社提问

中新社:

近年来,“03专项试点示范”成为鹰潭市一张靓丽的名片,请问鹰潭作为核心基地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效?2020年12月两部一省续签三方框架协议后,在鹰潭在加快推进03专项试点示范、建设“智联鹰潭”方面有何打算?

鹰潭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晖

鹰潭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晖

孔晖:

感谢您的提问。2017年9月13日,科技部、工信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签订了《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明确以中国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园为依托,结合“智慧江西”建设,共同建设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这为鹰潭智慧新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三年来,鹰潭市按照“网络先行、平台支撑、应用牵引、产业为本”的工作思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关键点”“窗口期”,加快构建“跨界融合、合作创新”的物联网产业生态,持续做优、做精、做深试点示范应用场景,不断培育和促进物联网产业集聚,物联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盆景”到“风景”的“破茧成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成功举办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在2019年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和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是中国唯一获两项殊荣的城市);列入国内首批5G试点商用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示范基地名单,纳入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域建设试点,荣获2020年中国物联网示范城市奖,鹰潭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市物联网企业423家,其中制造类企业206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业务收入预计年内达600亿元。鹰潭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和“物联鹰潭”的品牌效应开始凸显。

2020年12月1日,两部一省续签了三方框架协议,这标志着03专项试点示范建设迈入了新阶段、进入了新征程。2021年,我们将按照建设“智慧美城”总体要求,聚焦“核心基地”这一定位,围绕打造物联网新千亿产业,按照两部一省新一轮框架协议内容和省工作要求,在“立足领先、突出特色、标杆示范”上做足文章,加快打造区域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中心、国内有特色的物联网应用中心、中部地区有影响的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着力将“智联鹰潭”打造成“智联江西”的独特样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工业报提问

中国工业报提问

中国工业报:

鹰潭被誉为“世界铜都”,“十三五”期间鹰潭市在铜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期间鹰潭市铜产业准备怎么发展?

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

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亚青

王亚青: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三五”期间,我市主动把握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省强市的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铜产业在产业规模、品种质量、结构调整、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两化融合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铜产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75%、8.65%、10.01%和12.58%。2020年规模以上铜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96.44亿元,占江西省铜产业的79.96%;阴极铜、铜加工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5%和13.5%。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快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在全市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显现。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超细铜线、镀银铜线、高热级漆包线、漆包扁线等特种铜线产品实现产业化;6μm电解铜箔、氧化铜粉、合金铜粉、微晶铜球、铜铝复合板带相继开发;热管、VC热板、换向器、铜钢复合轴承、线束线缆等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率先实现了φ0.016mm超细铜合金线的全流程国产化;在全国率先研发和成功应用铜母线连续高效覆锡装备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铜行业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1个,获批江西省铜领域首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南昌大学产教融合鹰潭研究院相继落户。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铜产业创新券。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8项、授权发明专利160项、开发重点新产品72项、制订行业和国家标准32项。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铜产业研发平台和载体达到48个。智能制造初显成效。大力实施“铜产业+物联网”行动,一体化推进铜产业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设。全市共建成智能车间63个,应用智能化设备1800余台,鑫铂瑞“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处于国内铜箔行业领先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我市将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着力,以技术转型为抓手,以示范带动为引领。继续围绕打造“世界铜都”总体战略,突出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两大重点,紧扣卓越铜都、智慧铜都、绿色铜都三大主线,坚定铜基新材料、精深加工、循环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大方向,抓住创新、绿色、数字化、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五大关键,建设全球铜产业数据中心、世界铜都创新中心、全球铜产业检测中心、铜产业智能工厂示范中心、全国铜进口原料集散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六大中心,实施产业链再完善、铜产业再精深、创新能力再提升、先进制造再推进、生产再清洁安全、生产性服务业和辅链产业再培育、铜产业发展要素再优化、铜文化和开放合作再加强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将鹰潭打造成为产业体系健全、链条完备、在全球有位置、有影响的“世界铜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我们了解到鹰潭正在全力打造“中华道都”,请问鹰潭是如何围绕龙虎山得天独厚的道文化资源,开展文旅工作的?未来在建设“中华道都”方面又有什么打算呢?

鹰潭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美华

鹰潭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美华

程美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鹰潭文旅事业的关心关注。鹰潭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四千年的制陶文化,三千年的崖墓文化,两千年的道教文化,一千年的心学文化。龙虎山更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道教祖庭。为做实唱响“龙虎天下绝”品牌,全力打造“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近年来,我们准确把握文化旅游融合的前进方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打造“中华道都”: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塑造。我们深入研究“龙虎天下绝”的内涵和优势,总结提炼出“丹霞绝美、道宗绝圣、古越绝唱、阴阳绝妙”的“绝”字品牌内涵。并陆续推出《道之韵》大型演出、《寻梦龙虎山》大型行进式实景山水演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品。“龙虎天下绝”“中华道都”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号召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市获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也是全省唯一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设区市。龙虎山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大上清宫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

二是丰富营销方式,擦亮金字招牌。我们按照“节庆活动多样化、宣传营销高端化”的营销思路,策划各类主题营销和宣传推广活动,持续做热线上线下双线推广。线下,我们积极开展“龙虎天下绝•中华道都情”文化旅游系列推广活动,依托龙虎山文化旅游资源,连续举办了多届环鄱阳湖自行车赛、马拉松、射击大赛、攀岩大赛等活动;线上,立足鹰潭文旅大数据平台,积极对接云游江西等平台,充分借助社交类新媒体,策划互动性强、体验性强、易于传播的话题和活动,大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营销、话题营销,有效占据话题“制高点”,全面打响“龙虎天下绝”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快项目落地,做强文旅产业。我们以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完善项目链、部署品牌链、健全消费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文旅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引进了“华强方特”、蓝城道文化康养小镇等一批“5020”项目,建成了大上清宫遗址博物馆、“栖山居”道养生活美学馆、上清古镇业态提升、道法养生旅居房车营地等一大批项目。与此同时,借势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了龙虎山游客中心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功能融合示范点。

今年是“十四五”起步年,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紧紧围绕打造“中华道都”发展战略,在坚持文化自信中不断涵养、积淀、创新、拓展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唱响“龙虎天下绝”旅游品牌,将鹰潭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首选地和高端“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谢谢大家!

省政府网站提问

省政府网站提问

省政府网站:

鹰潭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能否介绍下近年来鹰潭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未来有何打算?

鹰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略英

鹰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略英

徐略英: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鹰潭城乡融合发展的关心关注。鹰潭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城乡融合发展探索之路,先后承担新型城镇化、宅改等17项关于城乡发展的国家试点,2019年12月,又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试点叠加机遇,全力做好“地、钱、人、网”四篇文章,加快构建全域发展共同体。“十三五”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十二五”的2.16:1缩小到2.06:1,实现了同步提升、差距缩小。

一是全力做好“地”的文章,推动闲置土地加速“活”起来。在近年来宅基地制度改革腾出1万亩左右建设用地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土地利用的“后半篇”文章,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异地入市上率先取得突破。目前全市完成入市交易30余宗,面积500亩,成交金额近5000万元。

二是全力做好“钱”的文章,推动金融要素加速“通”起来。为打破农村发展“有项目没资金、有资金没思路”的困境,我市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改革,引导银行机构根据不同农村产权抵押创新推出贷款产品。目前,全市共办理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超1万笔,信贷资金35.5亿元,平均利率5.45%。

三是全力做好“人”的文章,推动人才资源加速“动”起来。全市共组建15个教育联合体,交流教师428名,通过以强带弱、以优促弱,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有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5家市县医院与省级医院共建相对紧密型医共体,全面铺开“县招县聘乡用”,有力提升乡村卫生院(室)接诊能力。去年全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数同比增长12.4万人次。

四是全力做好“网”的文章,推动基础设施加速“连”起来。城乡供水、城乡垃圾、城乡物流、城乡污水、城乡公路这“五张网”正按照全市一体的规划有序推进。比如,通过共享“花桥水库”优质水源即将实现城乡用水同质、同标准、同服务;全市58个乡(镇、场)垃圾实现“一把扫帚扫城乡,一座电厂管全域”,城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5%。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加速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全力推进城市功能与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谢谢!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

鹰潭已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请问鹰潭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下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示范工作中,有哪些举措?

鹰潭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平来

鹰潭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平来

张平来:

感谢您的提问。2021年鹰潭成功申报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继我市03专项、城乡融合试点城市之后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为解决我市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内涝黑臭顽疾,我市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了涉水“城市病”,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助力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在2017年,我市就已经编制了《鹰潭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经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初步建立了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核心的技术指标体系。在2017年至2020年间,我市开展了多项治水工作,城市生态性能得以提升。一是开展了以白露涵洞为首的13处城市内涝积水点治理,实现了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城市不受淹的目标;二是开展了东湖及南湖的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控源截污、生态治理等手段,大大提升了湖泊水质,实现了黑臭水体销号;三是结合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新改建了市民体育公园、高铁北站公园等一批海绵化公园,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4平方米。

在下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示范工作中,我市将以“多元治水、生态亲水、智慧管水”的总体技术路线,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多元治水”是指综合运用蓝色自然本底、绿色生态设施、灰色市政设施等,提升城市韧性,先行启动西门涵洞内涝点治理、东湖及南湖水质提升、信江新区及城南管网诊断与修复等工作,实现污水厂提质增效、城市水环境长“制”久清、城市内涝进一步缓解等目标,系统解决我市涉水顽疾;“生态亲水”是指开展河湖水系生态岸线建设、信江新区水系连通等,打造城市健康水系统,并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行动,实施“+海绵”改造,让海绵城市融入城市、走进社区,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智慧管水”则是在我市“一网通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新增智慧化海绵模块和海绵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探索适应“城市生命体征实时监控、联勤联动作战应急指挥,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为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管理机制,提高海绵城市智慧化水平。

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我市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和治水机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市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打造生态宜居、防灾减灾的韧性城市,总结具有鹰潭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贡献“鹰潭经验”。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黎峰: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