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长江大保护 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碳中和+长江大保护 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论坛现场(李梦丽 摄)

论坛现场(李梦丽 摄)

9月24日,由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省林科院共同主办的庐山高端论坛暨江西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九江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关注长江大保护,助力江西碳中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罗勤在致辞中指出,江西一直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位居全国第2位。在全国最早实现设区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547处等。“这些自然保护地是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绿色明珠,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罗勤说。

罗勤强调说,江西林业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支持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扎实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切实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创新生态管护机制,加快构建林业综合治理体系,为积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出了积极贡献。“立足新征程,希望我们从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切实增强林业碳汇能力,积极推进碳汇行动,健全完善林业碳汇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碳汇宣传,不断提升森林固碳意识,充分发挥森林在抵消减排、缓解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庐山市市长王斌在致辞中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践行“两山理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是一项重大课题。将积极吸收本次会议的成果,学习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唱响做实“庐山天下悠”品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作了题为“长江流域多生态系统统筹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从长江流域多种生态类型共生的自然地理概况、山水林田沙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质是匹配共存、长江流域生态退化与生态保护状况分析、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的变革--多种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理念、推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等6个方面,详尽介绍了长江流域多种生态类型共生的自然地理概况,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质是匹配共存做了阐述,对长江流域生态退化与生系统治理理念的变革、推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生态保护状况做了分析。同时,他详述了多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这一具有变革性的生态治理理念,并对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进展与成效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周国逸、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刘春江、江西农大林学院刘苑秋分别以“生态空间绿色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路径”、“森林土壤有机碳形成机制”、“滨湖生态缓冲带调控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南方低效人工林形成过程和退化机理”、“美丽中国‘ 江西样板 ’--国土绿化实践与成效”为题作专题报告,共同为长江大保护、助力江西碳中和建言献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为助力江西碳中和,共同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论坛形成了会议成果《庐山森林宣言(2021)》,提出了林业助力江西碳中和的3点建议,一是加强森林全口径碳汇监测评估碳中和能力;二是重视中幼林的科学经营提高碳汇能力;三是加强森林碳汇监测与评估,探索森林碳汇产品实现路径。

当天下午的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与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围绕生态站“十四五”规划对庐山生态站的建设发展进行交流研讨。(文/李梦丽 钟南清 章蜜 钟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