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694期:省民政厅厅长刘金接解读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凤凰网江西频道|信息日报新直播团队】
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章瀚楠、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8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民政厅联合举行《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金接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欧阳海泉,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福庆,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
王宜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日前,《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印发实施,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金接先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海泉先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先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福庆先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先生,请他们介绍《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刘金接先生作介绍。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金接
刘金接: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是我们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全社会发布和解读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民政厅,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西民政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日前,我厅与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部《规划》是“十四五”全省民政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对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编制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关于《规划》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民政事业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方位加强党对民政工作领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民政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保障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为了编好这部《规划》,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始终”。一是始终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这一主线;二是始终紧紧围绕江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将编制《规划》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系统推进。期间,我们先后多次广泛征求相关省直单位、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协同推进9个重点课题研究,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基层民政干部、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汇聚民智、反映民意的过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确保《规划》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对标对表江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分3个板块,共6章28节,设1个指标专栏、11个重大工程项目和任务专栏。根据《规划》,在“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系统将锚定“1326”发展目标,聚焦四大任务,落实六项举措,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大局,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第1板块,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新时代江西大爱民政为统领,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发,深入分析民政事业所处的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挑战,把握趋势,描绘未来江西民政事业发展新蓝图,提出了“1326”目标。“1”即1项愿景。提出到2035年要加快建设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江西民政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全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精准高效协同、兼顾韧性和温度的江西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3”即3方面目标。围绕履行新时代民政职责,从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扩面3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江西民政事业发展目标。“26”即26项主要发展指标。聚焦关键环节和瓶颈性问题,提出了系列既对标国家规划,又体现江西特色;既切实可行,又体现“跳起来摘桃子”奋斗姿态的主要发展指标,这些指标内容全面覆盖民政工作所有业务领域,确保3个方面发展目标均有量化指标支撑。
《规划》的第2板块,围绕实现“1326”发展目标,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四全四新”。一是全力兜牢民政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在促进老区人民共同富裕中作出新贡献。明确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全周期构建民政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提升省域治理效能中释放新活力。明确提出,要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发展慈善事业,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全要素完善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作为。明确提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婚姻收养服务能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推进地名、殡葬等公共服务,合理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基本社会服务精准化、高质量发展。四是全方位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体现新质效。明确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强化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规划》的第3板块,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突出民政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协同性、群众性,提出了落实《规划》的六项保障及推进落实举措,确保形成完整全面的落实闭环,主要体现为“六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方位加强党对民政工作领导,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全省民政系统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二是着力加强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备的民政法律规范和标准化体系,确保民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托“赣政通”“赣服通”平台,完善各类民政信息系统,确保民政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四是着力加强要素保障,坚持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确保民政事业发展有充足的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支撑;五是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省民政系统树牢安全发展意识,抓实民政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确保“十四五”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稳定;六是着力健全监测评估机制,规范开展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规划》任务顺利实施。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动《规划》落实落地落细,以“高”的站位、“精”的标准、“实”的作风、“拼”的状态,努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坚定不移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宜华:
谢谢刘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由轻度向中度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次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专章部署。请问,“十四五”期间,江西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要确定了哪些重要指标,将推出哪些措施来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金接
刘金接: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养老服务工作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民政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中,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专章部署。“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共设置约束性指标1项、预期性指标3项:其中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
围绕相关目标、指标,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实施8个方面的养老服务保障工程。一是聚焦“保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制度,大力发展人人享有的基本养老服务,全面推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健全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兜底性照护服务保障、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工程。二是聚焦“相协调”,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优化城乡养老院床位结构,把提升机构护理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建设、养老机构服务拓展、特色康养小镇建设提升工程。三是聚焦“强主体”,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潜能。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养老服务,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完善老年用品标准,促进老年产品用品研发;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健全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聚焦“保安全”,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水平。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养老服务风险监测与防控,提升养老机构应急救援能力。重点实施养老机构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五是聚焦“提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领头雁计划,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同时,为确保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一是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为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二是提请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促进消费、要素支撑、综合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明确“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的各项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新华网提问
新华网:
我们注意到,《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与“十三五”相比,有了较大的调整,请问这些调整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下一步打算怎样落实这些指标?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欧阳海泉
欧阳海泉:
谢谢您的提问。发展指标是中长期规划的核心要义,是各项目标任务的量化体现,是实施规划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江西省民政规划》设置了3类26项指标,在选取和设置指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3个体现。
一是体现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赋予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些使命任务,《国家民政规划》设置了3类15项指标,我们全面对标对表国家规划指标,主动分解认领指标任务,不折不扣地在我省规划指标体系中逐一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对标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聚焦“做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新增了11项具有江西特色的指标,比如,为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做示范、勇争先”,提出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二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6项指标中,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有14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有7项,涉及基层社会管理的有5项,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以基本民生保障指标为例,我们围绕确保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共享共同富裕成果,提出了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分类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设区市儿童福利机构独立设置率等目标,切实增强老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体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统筹考虑总量和结构,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指标设置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衔接。为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结合当前我省养老机构床位存在的供给结构问题,我们将体现总量的“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长型指标替换成了体现质量效益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结构型指标;为切实提高孤残儿童养育质量,结合履行民政监护职责,新增了“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工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结构型指标。26项指标中有总量要求的为5个,均是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而设置。
踏上第二个百年的“赶考”新征程,这26项指标就是时代给江西民政人出的新考题,我们必须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从容应试,不懈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江西民政答卷。下一步,我们将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形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监测评估手段,在政策制定、资金保障、规划用地、执法监管等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确保各项指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把民政信息化提到了重要支撑要素的高度,请问民政信息化会有哪些发展突破?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
黄永茂: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民政工作尤其是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关心。民政信息化、智能化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支撑要素,“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大力推进民政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实现业务系统“协同化”。坚持全省“一盘棋”布局、“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通过省级集中部署、流程优化、功能重组、数据集成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各项民政业务系统。建设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网络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的“大协同”格局,促进体系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
二是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从群众需求出发,推动更多民政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跨省通办”“就近可办”,增加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体验,拓展空间位置服务和便民惠民地图服务。当前,我们正在建设赣服通“民政专区”,在已上线10项服务的基础上,再增加24项服务,推进民政政务服务全面融入“赣服通”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实现业务办理“智能化”。建设集语音识别、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画像分析、行为分析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平台,将指纹认证、智能终端、地图定位、移动APP、视频监控分析等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到救助、养老、婚姻登记等民政业务系统。当前,我们正在综合运用各项智能技术,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困境儿童保障”联办、“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联办等特色事项,实现服务群众更加便捷、业务办理更加智能。
四是实现数据应用“集成化”。建设集数据治理、资产管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资源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构建以行政区划代码、社会组织和村(居)委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为基础,以自然人、法人为核心,以各项民政业务经办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促进服务群众更精准、工作监管更全面、分析决策更科学。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南都市报提问
江南都市报: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想请问“十四五”时期,民政部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方面主要有哪些考虑?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欧阳海泉
欧阳海泉: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制定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并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了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等工作,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围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民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严格按要求落实价格临时补贴,兜牢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基本生活。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并按照困难类型协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专项救助。持续落实成本扣减、低保延退政策,对就业产生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继续按规定给予扣减,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一定期限的救助渐退期。
二是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深入推进部省核对系统联网,逐步扩大社会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查覆盖面。会同相关部门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在内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
三是强化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在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措施。根据困难群众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电台提问
江西电台:
请问“十四五”期间江西省殡葬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福庆
张福庆: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教育引导先行、基础设施先行、惠民政策先行、文明新风先行,积极稳步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殡葬政策落实进入全国前列,较好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十四五”时期,我省殡葬改革重点是转为常态长效推进,在解决了“有没有”的基础上,加快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更好满足逝有所安。主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强建管并举。一方面,对现有标准偏低的公益性殡葬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建设法治殡葬,适时修订殡葬管理办法,出台公墓管理办法,加强长效管护,加快向人文关怀、绿色生态转型,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公益属性。
二是加快智慧殡葬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健全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推动殡葬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提供网上预约、远程告别、网上支付、网络祭扫、网上评价投诉等服务,实现群众身后事“掌上办”“网上办”。
三是深化殡葬移风易俗。以试点为突破,在全省12个县(市、区)开展婚丧领域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力争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各地实际需求,又满足广大群众诉求的新路子。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健全红白理事会及村规民约,遏制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以设施为载体,抢抓清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快树立现代文明丧葬新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生命文化纪念园。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晨报提问
江西晨报:
近几年,民政部门在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水平、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
樊胜: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我们始终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不断优化登记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具体措施和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申请材料、表单内容、办事流程等,切实打通服务社会组织“最后一公里”,让社会组织办事更快、更便捷。去年疫情期间,我们联合有关部门组成4个工作组,主动到社会组织主管数量多、脱钩改革协调难度较大的20家业务主管单位开展上门服务,解决疑难问题49个,沟通服务事项149 件,确保了社会组织监管不因疫情而中断。今年,我们深入开展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15个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向社会组织发出倡议书,及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接到举报线索54条,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37家,查出涉嫌非法社会组织11家,有效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同时,我们将结合年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等,对“僵尸型”社会组织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切实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二是扎实推进“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行业协会商会中部署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联合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收费情况自查“回头看”,推动省本级所有行业协会商会在“信用中国”平台公示收费信息,让涉企收费更加规范透明。今年以来,全省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减轻企业负担6044万元,惠及会员企业16518家。
三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实施“百社解千难”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行动,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扶贫项目5272个、投入资金26.27亿元。200余家社会组织和企业结对帮扶新疆阿克陶县29个挂牌督战贫困村,捐赠资金3688万元。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参与防疫防汛,助力复工复产,2200余家社会组织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8万户,发放慰问款物2430余万元。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百社解千难”之助力“乡村振兴”和“幸福儿童小屋”项目,投入资金1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王宜华: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贯彻实施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