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西农业大学: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西农业大学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任务协同推进。

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德智体美劳”五个测评模块,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考核的第一位,实行一票否决。修订出台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及奖励办法,严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公示制度,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质量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兼任组长,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校领导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与学生同上思政课;常态化讲授思政课,推进思政教学内容、方法、团队与资源的系统整合。采取“1+1+N”的方式,由“校领导+政府部门专家+教学团队”团队化、专题式授课方式,开设思政课。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鼓励、支持教师申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十三五”期间,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资助12项、校级立项资助55项。《英语话农史》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被确定为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被确定为江西高校思政课优质课程,纳入课程共建共享体系和思政“立体课堂”建设。

推进智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完善专业考核体系。将以知识掌握能力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转变为以考察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辩证思维、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加压、主动探索学习专业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有机融合,制定体育工作管理办法。以大学生综合体质监测为观测点,创新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打造定向运动等特色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学生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全省定向运动、篮球、排球等体育竞赛冠军。

构建美育教育体系,营造高品位美育环境。夯实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环境等阵地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美育体系。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教师发挥专业教学课程特点,讲授农业美学、林业美学、环境艺术等美学知识。在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区张贴名人名言、书画作品,开辟艺术橱窗,大力营造美育环境。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美育作用,学生社团插花艺术协会连续二十余年举办插花大赛,风景园林专业师生连年举办艺术设计作品展。

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开展劳动教育。继承发扬“共大”办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促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明确规定理、工、农等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0%,经、管、文等文史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0%。每学期安排一周为实践教育周。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学校紧紧围绕更好引导教师队伍教书育人、履职尽责的目标,持续改进教师评价体系,全面发挥人才评价的正向引领和激励作用。

坚持把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人才考核中,坚决执行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在日常培训中,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培训内容推进落实。出台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从严监督考核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

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考核,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规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学生评价为基础、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为重点”的三方评价,突出对教师教学实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考核,引导老师将工作重心放到抓好日常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分类评价机制,从单一课程评价向分类课程评价转变,增强针对性、公平性。扩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范围,不论教师年龄、职称、职务,做到5年一轮教学评价全覆盖。打造校、院、同行三级督导专家队伍,健全督导听课评价制度。严格将评教结果纳入评优评先业绩考核。

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激励教师参与一线教学管理。加大教育教学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对教学过程中有突出业绩或取得重要教学成果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人才申报中给予与科研成果同级业绩认定。将教师承担一线学生工作经历、教学研究成果、教学实绩、申报专利、编著教材专著、科研成果推广等,作为职称评聘重要支撑材料。

牢记强农兴农光荣职责,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教师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评价对于激发教师创造力、提升教师学术和社会贡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紧扣破除“唯论文”命题,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调动全校科研力量积极履行强农兴农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贡献率。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创新成果落地计划”。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科技特派团、产业技术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为载体,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江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进7家科技小院创建,组织科研人员长期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提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和技术支撑。鼓励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参与科技下乡、企业对接、产业扶贫等活动,培养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先进技术的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

完善科研政策,实施分类评价。出台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明确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比例,大幅提高研发团队科技成果收益比例;规范科技人员离岗、在岗创新创业管理,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形成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修订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科研经费及高水平科研成果配套奖励办法等制度,将科研津贴折算成工作量发放,淡化“唯论文”观,侧重科研成果转化率、社会贡献度等实绩考核。激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物化技术,大幅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物化成果(技术)成效。探索专利成果第三方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构建成果信息对接平台、加快成果对外推介。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科技人才培养。结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出台年轻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支持研究方向明确、团队成员稳定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和发展一批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

江西农业大学将聚力深化改革,坚决破解“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落地见效。(黄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