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习惯于长期自己烧水喝,而另一部分人因担心自来水质量,选择桶装水或瓶装水。那么,到底哪一种更健康?
据江苏省消保委介绍,有研究发现,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小于1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人体肠道或肺部细胞,进入血液,甚至抵达心脏和大脑。对于孕妇来说,甚至会穿过胎盘最终进入胎儿体内。同时,研究还发现,当瓶装水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时,塑料微粒可能会随着碎片脱落而进入水中;反复开关瓶盖时,许多塑料颗粒也会进入水中;自来水中也含有微塑料。
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更多探索。不过,已有证据证明,这些被摄入体内的微塑料会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肠道不适症状,比如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塑料微粒还会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诱发炎症。
有人认为,微塑料属于异物,即便吃进身体也应该从粪便中排出。其实,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会随着粪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存在于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中。
江苏省消保委提示,虽然饮水会让人摄入微塑料,但其实不用太担心,只要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也建议大家水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并使用过滤装置。
除此之外,江苏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少吃用塑料盒或者塑料袋盛装的食物,也别把塑料袋装的麻辣烫、米线等食物直接套在碗上吃,高温会让微塑料更多地溶解在食物中。少用塑料吸管,特别是温度高的咖啡、奶茶等饮品。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经层层包装,受微塑料污染的风险更高,罐装食品内部一般都涂有双酚A,微塑料难免会降解在食物里。不吃海鲜内脏,以及尽量不生吃海产品,因为微塑料能够进入一些海洋生物的体内,污染鱼类和贝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