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1225期:2025年江西省“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郭俊栋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5月1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防减救灾办、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召开2025年江西省“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汪少舟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叶春生,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和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德龙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汪少舟先生,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叶春生先生,新闻宣传和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德龙先生,请他们介绍今年“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汪少舟先生作介绍。
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汪少舟(文颖 摄)
汪少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我们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这个主题,安排部署了一系列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推动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就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5年1-4月,我省遭受了7次灾害过程,其中:洪涝灾害1次、风雹灾害5次、干旱灾害1次,与前五年同期均值相比,灾害频次、受灾人口、农作物绝收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12.5%、74.7%、72.8%、71.9%,灾害损失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轻。
一是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优化。今年是整合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第一年,我们进一步完善省防减救灾委、省应急指挥部新组织框架下“平急结合”的防减救灾工作机制。2月19日,召开了省防减救灾委全体成员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省年度防汛工作方案对组织框架、职责、工作开展、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进行了优化完善;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地震等涉灾部门开展月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形成简报、评估报告;将防灾减灾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相关重点工作列入对设区市应急管理考核内容。
二是风险防范水平持续提高。持续开展去冬今春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部署水利、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自查和核查,对所有隐患建立检查台账,制定问题清单,动态整改销号。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优化调整省领导、成员单位包片相关职责任务,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防汛目标任务,梳理核报公示各行政区(功能区)、重点工程、重点防洪城市、重要江河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落实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水库和圩堤等工程“五个责任人”、山洪灾害五级联防责任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等12万余名。
三是灾害救援能力持续增强。按照防大汛要求,提前预备各类应急抢险救援力量2.8万余人,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总价值8.56亿元,将国债项目新增价值9亿元的应急救援装备下拨至各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省应急指挥通信装备集中训练活动,强化“三断”(断路、断网、断电)情况下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防火重点期督促各类扑火队伍全员在岗,开展人装结合训练,做好随时扑火准备。组织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队伍、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开展“利剑护林”专项行动。
四是灾害救助水平持续提升。积极争取并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冬春救助资金3.26亿元,会省财政厅组织联合工作组赴宜春等地对救灾资金进行检查调研,确保救灾救助资金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全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全省冬春救助资金重点排查核查为抓手,加强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精准化管理工作,切实以“小切口”的集中整治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五是基层基础建设持续夯实。3月14日,省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措施》,对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出要求。深入推进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通过现场督查、约谈、下发整改单等形式,加快推进抚州、南昌、赣州、上饶、九江等森林火灾应急能力项目实施。积极组织发动基层灾害信息员排查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共排查灾害隐患1168条,16起成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们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列为重点宣贯内容、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5·12”防灾减灾日开展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一是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和科普宣传。对灾害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进行培训,提高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组织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安全公开课”和“防灾减灾主题电影放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宣教场馆等作用,全方位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
二是深入排查整治隐患。结合去冬今春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近期部署的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相关工作要求,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病险水库、江河堤防等重点部位,排查极端天气条件下是否存在影响安全运行的突出风险。指导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燃气、消防、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安全风险排查,采取各种方式鼓励群众积极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
三是科学组织应急演练。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有效管用的应急演练,磨合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在灾害高风险区、灾害多发易发区的重点防灾单位、中小学校、乡镇和村组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在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精准预置物资装备和力量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快速高效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巩固基层基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两办《若干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完善制度体系。修订自然灾害灾情和风险形势会商制度,落实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办法,加强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强化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6小时风险预警、3小时风险通报、1小时风险叫应)和“3310”水文情势预报(防汛3个3天和抗旱3个10天)等工作机制。提升救灾能力。建立预判灾情提早启动救灾响应机制,健全灾害应急、过渡期、倒损民房重建等救助政策。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给予关心和关注,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徐承:
谢谢汪巡视员!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江西卫视提问(文颖 摄)
江西卫视:
刚刚发布人介绍到,为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江西省对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出要求,请问具体有哪些措施和安排?
汪少舟: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刚刚发布人也介绍到,今年3月14日,省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谁来干”“干什么”“怎么保障”的问题,主要有7个方面的具体安排。
一是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出原则上县(市、区)由担任党委常委且负责常务工作的政府副职分管应急管理,乡镇(街道)由党委副书记或担任党委委员的政府副职分管应急管理。推动应急管理站和消防所等场所“应消合一”。将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融入基层网格治理。二是建强基层应急管理专业队伍。提出鼓励以设区市为单位实施基层应急管理特设岗位计划。县乡两级可在现有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总量内,适当加强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综合执法力量。推动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向“一专多能”综合性抢险救援队伍转型。三是提高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水平。提出县(市、区)相关部门要定期辨识、分析、研判本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并与乡村共享信息,乡村要动态摸排上报风险。四是强化灾害事故应急准备。提出各村(社区)要编制简明实用的应急预案,绘制辖区风险隐患分布图、安全转移避险路线图,制定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演练。支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点。五是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质效。提出推动县乡两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覆盖,规范涉灾部门值班值守。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和农房保险等。六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出加强安全宣传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和细化监管,鼓励打造安全生产、消防和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宣传体验场所。七是夯实基层应急管理支撑保障。提出健全地方性安全标准,加快基层应急力量配置、物资装备、应急标识和各类应急场所设施等标准化建设。优化应急状态下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审拨程序。提高“三断”等极端状态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凤凰网提问(文颖 摄)
凤凰网:
洪涝灾害是江西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今年江西省防汛形势如何?
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叶春生(文颖 摄)
叶春生:
我省位列长江流域五大暴雨区之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几乎每年都发生局部洪涝灾害,较大洪涝灾害平均3~5年发生一次,就在去年我省就遭遇了鄱阳湖本世纪第二高水位和修河、锦江超纪录洪水。今年以来全省降雨偏少,汛情总体平稳,江河湖库水位较常年偏低,但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已发生6次,较近五年均值偏多3次。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共有72个县(市、区)出现冰雹,贵溪市河潭镇出现了最大冰雹直径达4厘米;58个县(市、区)的167个测站出现10级及以上大风,信州区经开区上屋田站大风达到13级;此外局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雨,降雨落区内中小河流最大涨幅东津水上游港口站达到了4.19米。综合气象、水文部门研判分析,今年我省主汛期全省降雨略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且有明显的降雨集中期,局部雨量可超过1000毫米,饶河、信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强雷电、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偏强,出现极端天气甚至是极值天气的风险高,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中国江西网提问(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
今年江西省“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中有一项“防灾减灾主题电影放映”活动,请问具体是什么安排?
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和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德龙(文颖 摄)
李德龙:
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和6月“安全生产月”是传播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安全常识,进一步提升全民应急避险能力的重要契机,今年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灾害隐患”这一主题,我们联合江西省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开展安全文化主题电影下基层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主题电影放映”活动,希望以电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防灾减灾的理念和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防灾减灾主题电影放映”活动由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省应急管理厅、省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其中,于5月12日联合南昌市应急管理局正式启动,结合南昌市(红谷滩区)“5·12”综合应急演练,在红谷滩举行“光影减灾下基层,防灾守护赣鄱乡”主题电影放映开幕式,今晚7点放映首场防灾减灾公益电影,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亲赴现场感受。同时,我们将组织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社区、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再行放映11场兼具知识性与观赏性的应急科普专场电影,以及2000场防灾应急科教片和20000场安全文化主题宣传短片,通过集中放映安全文化主题电影、发放安全手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发动群众更加直观地学习地震、火灾、洪涝等灾害的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方法,让防灾减灾知识深入基层、走进千家万户。
江南都市报提问(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
为应对今年洪涝灾害,请问前期江西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叶春生: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省防汛总目标,紧盯薄弱环节,从严从细抓实防汛各项工作。一是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省委省政府整合设立省防减救灾委和省应急指挥部,构建了“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通过印发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年度工作方案、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等方式,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省领导包片分工方案等事项,指导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部署今年防汛工作。据统计,全省共落实行政责任人、水库和圩堤等工程“五个责任人”、山洪灾害五级联防责任人、地质灾害等各类责任人12万余名,形成全省上下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防汛工作体系。二是全面排查,整治隐患。梳理水利、交通运输、住建、铁路等行业跨汛期在建涉水工程项目278个,逐座督促落实安全度汛方案。水利、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全面自查、核查隐患3457处,其中重点风险隐患209处,均建立检查台账,制定问题清单,动态整改销号。针对防洪封闭圈未闭合堤防工程,督促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全省482处水毁水利工程4月底前全面完成修复。三是立足实战,夯实基础。提前落实各类应急抢险救援力量2.8万余人、防汛专家1096名,举办了全省防汛责任人培训班和防汛专家、值班员培训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省应急指挥通信装备集中训练活动,强化“三断”(断路、断网、断电)情况下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总价值8.56亿元,去年依托国债项目新增价值9亿元的应急救援装备已下拨至各应急救援队伍。四是强化会商,提前转移。刚刚我们也介绍了,今年以来我省已遭遇了6次强对流天气,每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来临之前,我们都提前会商研判并针对性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印发警示提醒信息6期、提前转移准备通知4次,督促各地做好避险转移,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徐承:
现场答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