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贤母,江西就有两位
江西
江西 > 人文 > 揭秘 > 正文

古代四大贤母,江西就有两位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观念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孟子的母亲、陶侃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被并称为四大贤母,其事迹传颂古今,其中两位贤母就来自江西。

陶母雕像

陶母雕像

陶母湛氏,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江西新干人,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著称。陶侃年少时,家中贫寒,却有一位名叫范逵的名士前来拜访。当时正值寒冬,家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陶母把自己床上的草垫拆开,将里面的干草拿出来喂给范逵的马匹,又剪下自己的长发换来钱财买酒菜款待范逵一行人。范逵知道以后,对陶母深为敬佩,说“有其母必有其子也”,这就是陶母“截发留宾”的故事。

《晋书·列女传》还记载了陶母“退鲜责子”的故事。陶侃在浔阳为官时,管理渔业。曾经派一名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而当母亲知道这坛鱼不是陶侃自己出钱所买时,就毫不客气给退了回去,并附一封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家的东西送我,这不仅不让我开心,还让我担忧。”陶侃羞愧不已,往后做官做人,倍加清廉。陶母教子的精神,不仅滋养了陶氏后裔,也成为无数家庭的精神财富。

郑氏画荻教子

郑氏画荻教子

北宋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江西吉安人,其“画荻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古今中外母教文化的典范。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就离开了人世。生活所迫,母亲郑氏只好携儿带女投奔欧阳修的二叔、时任随州推官的欧阳晔。欧阳修到了入学年龄,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当时随州城外的涡水河畔长着大片荻草,而荻草的茎杆坚韧如木。郑夫人便经常把年幼的欧阳修带到河边的沙滩上,折来荻杆作笔,以沙滩为纸,席地而坐,手把手教年幼的欧阳修识字写字。郑夫人还会折上一大把荻杆带回家,找来一个大木盆,盛上河沙,继续用荻杆教欧阳修习文写字。

随着欧阳修逐渐长大,母亲不仅教他识字,还给他讲述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母亲的悉心教诲下,欧阳修学业日益精进,终成一代文学巨匠,“画荻教子”的感人故事也被世代传诵。后来,在欧母的墓碑上,有人写下了“阡表不磨崇国范,古坟犹带荻花香”的赞联,讴歌了郑夫人不被贫穷所困,毅然以沙土为纸、荻杆为笔的艰辛教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