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熊燕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1224期:2025年江西省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文字采集:黄子怡 摄像:程曲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5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红十字会联合举行2025年江西省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朱烈滨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戴莹,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田丽春,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晓玲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朱烈滨先生,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戴莹女士,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田丽春女士,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晓玲女士,请他们介绍2025年江西省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朱烈滨先生作介绍。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朱烈滨
朱烈滨: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全国红十字系统将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 “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西省红十字会,向全省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并向大力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2024年,全省红十字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致信精神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质效更加优化、基础更加牢固,整体呈现优、进、新的特点。
一是“优”的成色愈发鲜亮。“5·8人道公益日”网络筹资工作取得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公众传播第一名、创新力第一名、筹款额第二名。“红透指数”综合评价工作位列全国第三名。在首届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得“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在第八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上获得团体一等奖,创历史新高。
二是“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全省红十字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应急救护员培训、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养老服务培训等11项工作同比增长超20%,其中养老护理员、养老知识普及培训数同比增长超60%、造血干细胞捐献数同比增长38%。
三是“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支持健康江西建设举措,选送60名医护人员赴上海高水平医院进修深造。创新开展“博爱安宁”项目试点,着力提升终末期患者和老年人生命历程“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和尊严。创新推进志愿服务,建成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113支、服务小组885个,有8支队伍、32位个人受到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表彰。
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致信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广泛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践行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的红十字运动宗旨,全省红十字会将围绕“博爱江西,红动赣鄱”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凝聚社会力量,践行人道使命,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主要包括“一个平台、两项赛事、三大活动”:
“一个平台”指探索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平台--“赣红ESG”联盟。所谓ESG,是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其中E代表环境,是指企业对环境的贡献评估;S代表社会,是企业对社会层面的责任评估;G代表内部治理,是对企业治理结构的评估。今年4月份,省红十字会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工商联、江西日报社、江西财经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赣红ESG联盟,14家在全国或全省有影响力的企业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探索推动该平台成为我省区域内企业践行ESG理念、担当社会责任的有益平台。
“两项赛事”指全省“红十字博爱大讲堂”公益短视频大赛和第二届江西省“故事里的红十字”宣讲大赛。省红十字会将联合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教育、文旅、市场监管、广播电视等部门共同启动全省“红十字博爱大讲堂”公益短视频大赛,在全省范围内选树一批以展现保护人的生命健康、真心关爱群众为宗旨的优秀公益短视频。同时启动第二届江西省“故事里的红十字”宣讲大赛,选拔优秀的宣讲人才和宣讲作品,深度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红十字精神。
“三大活动”指“红动赣鄱·点亮行动”活动、“5·8人道公益日”网络筹资活动、“‘救’在身边”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开展“红动赣鄱·点亮行动”活动。省红十字会将联合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于5月8日-11日红十字博爱周期间,在全省各大公共媒体、公共场所电子屏幕、宣传栏、宣传展板等宣传平台上统一播放和刊登红十字公益广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中小学、高校集中开展红十字精神和故事的宣传宣讲。二是开展“5·8人道公益日”网络众筹活动。策划人道资源动员项目,深化“互联网+人道服务”模式,发起“红动赣鄱·‘益’起行”等众筹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广大爱心力量参与红十字人道资源动员。三是开展“救在身边”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博物馆、景区等公共场所和大型赛事、活动中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面向困难群众、“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生命教育、人道救助、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总之,省红十字会将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提升社会公信力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聚焦主责主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依法依章强化内部治理,全面提升人道服务能力实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人道力量。
我就简要作这些介绍。谢谢。
徐承:
谢谢朱会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前面发布人提到,今年江西省打造了赣红ESG联盟,请问作用是什么?能否谈谈ESG联盟短期和长期的规划?
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戴莹
戴莹:
当前,ESG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得到了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为创新我省红十字会人道资源动员的路径,我们联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等10家单位,在2025年第四个“5·8人道公益日”前,一起发起成立了赣红ESG联盟。
联盟的作用有三方面:
一是将通过共建标准体系、共享实践经验、共促技术转化等方式,助推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守护江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我们将和省直各部门一起积极将ESG理念融入政策和规划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导资源向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和项目倾斜,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联盟将积极动员更多爱心企业支持江西乡村振兴与民生福祉改善,成为参与财富再分配、推进我省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成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我们将通过ESG联盟平台协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积极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益支撑,助推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协助企业立足江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是联盟将发挥好首批联盟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省域内企业积极成为ESG报告的践行者、行业标准的引领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抵制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高水平治理护航企业行稳致远,不断增强投资者信心与市场竞争力。
打造具有江西本土特色的赣红ESG联盟,短期规划是实现“五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平台,搭建ESG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协作平台,组织ESG相关活动,引导ESG信息披露等;开展一次课题研究,为我省ESG本土化发展把脉定向,与联盟发起单位、成员单位共享研究成果;打造一批标杆,评选ESG示范案例,树立行业动态标杆,让其他联盟企业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编制一册报告,定期发布《赣红ESG发展蓝皮书》,披露联盟成员企业ESG绩效及社会效益;召开一次交流会,定期召开赣红ESG联盟交流会,向全社会宣传我省ESG发展成果,营造ESG生态舆论氛围。在全省形成“政、企、社、学”融合的良好氛围。
中长期要推动ESG理念纳入我省各部门的战略规划,发展更多的省直部门成为赣红ESG联盟行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争取将企业ESG纳入考核体系,给予信贷、税收、立项等优先权激励。扩大合作网络,参与地方ESG标准制定,形成我省ESG标准体系与评价工具。扩大赣红ESG联盟成员企业规模,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绿色转型。要做好企业向善行动服务,开展ESG公益培训,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红十字会等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打造赣红ESG联盟品牌,推动ESG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助力江西在创新建设生态高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成为全国ESG实践标杆,输出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江西经验”。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江西省红十字会“博爱安宁”项目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具体举措,能否展开说说该项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田丽春
田丽春: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安宁疗护试点工作,2024年8月,省红十字会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广播电视局、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发文启动了“博爱安宁”项目。该项目以提升终末期患者和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以开展生命教育为主线,以南丁格尔志愿服务为抓手,以各级医院安宁疗护试点病房(科室)为支撑,以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服务阵地为依托,积极推进“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向社区、家庭、农村延伸,让临终者有尊严地安详离世,让最后的告别没有遗憾。项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联动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组建跨领域的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专业支撑,推动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基层阵地协同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居家相衔接、覆盖全面、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形成“社工+志愿者+专业人员”的院内外协作、多人员补充的联动机制。争取财政、彩票公益金等资金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安宁疗护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形成政策保障合力。
二是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实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开发专业培训课程;成立省级“博爱安宁”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和社会组织设立培训基地;举办全省师资培训班,加强对各级医院从业者和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各地开展“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博爱安宁”特色品牌。
三是强化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全媒体矩阵开展生命教育,制作公益宣传片、科普短视频等,传播安宁疗护理念,提升公众认知水平。结合红十字博爱周、重阳节、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等重要节点,深入机关、高校、医院、社区、农村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大讲堂”。推选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参加“博爱大使”“博爱单位”等典型选树活动,讲好志愿奉献故事、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推动构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
“博爱安宁”项目的实施,既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补充,也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我们期待通过这项工作,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谢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晨报提问
江西晨报:
我们关注到,江西省红十字会已经连续8年实施“一家一个救生圈”项目,请问该项目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最新进展?
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晓玲
朱晓玲: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江西省红十字会2017年启动实施“一家一个救生圈”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五个100”行动的推进(募集不低于100万元捐款购置救生圈、动员不少于100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开展不少于100场防溺水公益培训、防溺水直播课堂覆盖不少于100万人次、每个暑期志愿服务队开展100日巡河),集成了创新设计、教育普及、物资保障、技能强化与志愿服务等多维度策略和公益行动,形成了具有人道深度、公益高度及方法创新的防溺水工作体系。
截至目前,该项目成功动员超100万人次参与众筹,募集资金660余万元,联动省公安厅等相关部门,在全省710个城乡社区设置17万个救援点,发放救生圈设施26万余套,群众利用救生圈成功施救了288名溺水者,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防溺水培训和志愿巡河达4667次。此外,项目不仅提升了公众的防溺水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还构建了全民防溺水的社会共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溺水溺亡率显著降低。数据显示,2022年溺水及溺亡下降比例分别达31.88%和30.35%,成功救助落水群众113名;2023年溺水及溺亡比例继续大幅下降,分别达43.8%和41.7%,成功救助落水群众168名。二是防溺水知识普及率提升。截至目前,开展防溺水宣教11.388万场次,覆盖360万个家庭,宣教受益人群总人次达8376.5万人次,实现了中小学师生的全覆盖。居民防溺水知识知晓率大幅提升,在遇到溺水事故时,公众能够迅速采取正确救援措施,有效降低了溺水事故的危害程度。三是社会影响力初步建立。项目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多元筹资模式和传播策略,构建了人人参与的公益合作平台,实现了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性动员注入。其成功模式迅速辐射影响至周边及全国多个省份,成为区域间公益合作与经验交流的典范,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第六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得到政府、行业、社会的广泛好评。四是全民防溺水共识初步达成。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不仅通过救生圈构建了物理上的安全防线,还在精神上凝聚了社会共识,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防溺水社会共同体。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参与,包括志愿者组织的行动、知名人士的代言、政府部门的支持合作、媒体的广泛报道、社区的参与,共同构建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使“全民防溺水”成为公众关注与全民参与的重要公益议题和社会共识。
2025年,我们将持续推进项目向深向细发展。一是强化设备覆盖。采购14000余套救生圈设备,投放到省内部分重点水域,补齐覆盖网,更换老旧失效设备。二是优化宣教效能。开展网络公益短视频大赛、急救示范课评选等,丰富宣教形式,让防溺水知识技能不仅可及可学,而且入脑入心。三是深化项目研究。在与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开展的“一家一个救生圈”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升级项目方案,探索项目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实现研究成果有效转化。
谢谢。
徐承: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