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国道不仅是鹰潭连接外地的交通要道,也是串联起鹰潭辖区内各地经济动脉与民生纽带。然而,在这条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黄金通道”上,龙虎山风景区的龙虎山镇口上村却显露出割裂的一面——因公交停靠不便,成为“出行孤岛”。
道路改造后一年多,公交车停靠点依然“缺位”
龙虎山镇口上村,位于206国道天禄镇至龙虎山段中段,在206国道改道前,国道穿村而过,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交通出行非常便利。如今,206国道天禄镇至龙虎山段完成了改道通车,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对经济发展和日常出行,都是好事实事。然而,金无足赤,事无完美——当崭新的柏油路串联起各地时,龙虎山镇口上村的村民却因改道后,公交停靠不便,出现出行困难。
2月20日,沿着施工改造后的206国道,记者开车进入龙虎山景区龙虎山镇口上村,看到的是宽阔而又空旷的柏油马路,路旁民房鳞次栉比,但曾经的车水马龙因改道变成如今的门可罗雀。
据口上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佑姩介绍,改道前,K2路公交和上清至鹰潭、金溪至鹰潭的三条公交班线都会经过口上村。改道后,新旧两条国道将村庄包围起来,但道路升级本应通行更加便利,实际上却出现了出行降级的情况。黄佑姩感慨道:“以前,我们老百姓坐车去鹰潭市区非常方便,现在却没车可坐了。”
口上村共有7个村小组,共399户,1700余人,主要集中在口上李家和口上黄家。从年龄来看,村内60岁及以上267人,占比达30.08%;16岁及以下173人,占比达20%。据黄佑姩介绍,村内儿童多数就读于龙虎山镇中心小学,以前K2路公交车是孩子们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看到记者来了解出行困难情况,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倒起“苦水”“在村口等不到车,有次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车来,后来来了车,招手也不停。”“上次坐公交车,到了村口不停车,把我带到鹰潭市区去了,还说我逃票。”“没了公交车,出门就医买药、孩子上下学都面临实际困难……”
采访时,村民告诉记者,改道后,曾有短暂的时间,上清至鹰潭的班车经过该村,但不知为何运行一段时间后,又改了行进路线,不再穿过该村。
记者注意到,在村口红绿灯向南两百米左右,有一个公交车停靠点,由鹰潭市区开往龙虎山风景区方向的K2路公交车在此停靠,但反向道路上却没有设置停靠点,这就导致村民们往龙虎山方向有公交车可坐,前往鹰潭市区无公交车可坐。
黄佑姩说:“我们希望公交车能顺道从我们村里过,把这边的人带到鹰潭去。现在,我们要到鹰潭办事去不了。”
道路升级,出行却降级,问题何时能解决?
一年多来,村民们也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那么,问题为何迟迟解决不了呢?
记者采访了鹰潭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旅游分公司副经理童俊君。童俊君说:“在206国道改造建设期间,便与公路部门多次协调,希望在口上村建设港湾式站台,方便附近的村民出行,但选址一直没有确定,港湾式站台也没有建成,所以暂时没有停靠。”他告诉记者,206国道上大货车居多,车速较快,这些大货车与公交车都是在最右侧车道行驶,没有港湾式站台,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公交车司机不能在道路上随意停靠。
随后,记者来到鹰潭市公路路网监控中心,查阅了施工设计图。相关工作人员告知,设计之初是规划了前往鹰潭市区方向的公交车停靠点的,但因为改道施工后,在进村口处增设了红绿灯,此前规划的位置无法满足停靠条件,停靠点建设便搁置了下来。
市公路路网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道路施工更改后,主路上没有了停靠条件,但公交车可更改线路,进村设站点可满足村民出行需求,也更加便民。
那么,公交车辆改线进村又存在什么困难呢?龙虎山风景区建设和交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年来,公交公司及建设和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调研,由于车辆出村口处与新国道相接,在国道上行驶的大货车较多且速度快,一致认为班线车或公交车如果从村内通行,在进出村口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一边是村民们对公交站台恢复的望眼欲穿,另一边是部门间选址的僵局与安全隐忧,难题如何破解?我们将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
道路改造的初衷是提升效率、惠及民生,但口上村的问题却暴露出规划设计、局部更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当前,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是在主路上增设临时停靠点?还是优化绕行方案,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安全?我想,答案都不应止于等待。我们期待,口上村的“孤岛”不再孤立,这条崭新的柏油路能真正成为村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让村民们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来源:天天鹰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