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江西省儿童医院着力打造健康科普特色品牌,推出“儿医健康说”栏目,取得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江西省儿童医院也将不断强化科普体系建设,探索健康宣教新路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助力健康江西、健康中国建设。
江西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傅睿做客《凤凰会客厅》
遗尿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尿床”,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疾病。儿童遗尿似乎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但它实际上可能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近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傅睿做客《凤凰会客厅》,深入探讨儿童遗尿问题,让各位家长正确认识儿童遗尿症,一起帮助孩子解决疾病负担,护航孩子成长。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凤凰会客厅》,我是主持人毛晨雪。在育儿过程中,孩子的健康问题,总是牵动着家长们的心,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孩子尿床问题。儿童遗尿问题看似常见,但实则隐藏着许多需要家长们关注的要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江西省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傅睿教授。傅教授在省儿童医院的肾脏内科,对于儿童遗尿症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傅教授您好。
傅睿: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儿童遗尿的一些相关问题。
主持人:
傅教授在我们开始深入探讨之前,您能不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儿童遗尿症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现状?
傅睿:
儿童遗尿症其实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疾病,而且多发生在学龄期儿童,比如小学生和部分的初中生等。它的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因为研究方法和纳入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致在3.5%到30%之间。根据《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为15%,7岁的孩子也有将近10%,十岁的孩子也有5%左右,到了成年人期,还可能有2%的成年人,也出现遗尿症的情况。
主持人:
听起来发病率确实是不低的,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孩子都会来医院就诊?
傅睿:
其实来医院就诊的人并不多,这些孩子可能受遗尿症的困扰,但真正来医院就诊比例非常低。据我们了解到的是,仅仅有可能18%的家长因为孩子尿床来医院就诊,即使是每天都尿床的孩子,也可能仅仅只有40%左右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医院来就医,这也反映出家长们对儿童遗尿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主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遗尿症的危害吗?
傅睿:
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家长可能对尿床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平时常说孩子尿床等大了都会好,而往往忽略了,在这个所谓好的过程当中,因为尿床对孩子造成了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影响,对家长困扰也非常多。
主持人:
那您能详细说说遗尿症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吗?
傅睿:
其实尿床按我们专业术语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器质性的疾病,就是可能去做相应的一些检查,他并没有问题,所以很多家长包括一些非专科的医生认为尿床可能对孩子没有影响。其实,尿床对孩子产生最大的问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尿床,他可能会变得自卑、自信心下降,不愿跟其他孩子交往,主要是怕别的孩子知道他尿床,所以自信心下降,特别有时候因为可能晚上休息不好而影响学习成绩等。所以我们会跟家长说,虽然检查正常,但还是需要认真去对待,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治疗。
主持人:
除了家长,是不是非肾脏专科医生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呢?
傅睿:
对孩子尿床,家长有误区认为大了就会好,不去给孩子治疗。但是部分家长对尿床孩子怎么去治疗,该去哪里治疗,他们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可能会选择到中医科、泌尿科检查,有的可能因为尿床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去选择看神经科或者心理卫生科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他们是非专科的医生,包括前面谈到尿床是一个非器质性的问题,做相关检查的时候并没有问题,这些非专科的医生认为既然没有器质性问题就不需要治疗,非专科的医生对尿床产生心理问题和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说,非肾脏专科医生在这块上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主持人: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非肾脏专科医生进入这样的误区?
傅睿:
尿床这个问题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如果平均每周超过两次以上尿床而且这个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我们认为是遗尿症。他主要的原因不是精神方面的因素或器质方面的因素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这种孩子晚上产生抗利尿激素水平不够,导致这些孩子晚上产生的尿量特别多。在这个前提下,因为膀胱容量有限,尿量产生多,膀胱容量有限,正常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反馈机制反馈到大脑,就是尿多的情况下提醒人要起来排尿。但这些孩子,因为睡眠觉醒方面的问题,反馈到大脑的能力相对差一点,所以即使尿量再多、膀胱容量容不下的情况下也无法及时反馈到大脑,这种情况只有在睡眠的过程中不自主的排尿,这就是尿床的基本原因。
主持人:
傅教授您在临床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家长的这种错误认识而耽误孩子治疗的案例?
傅睿:
碰到这样的情况其实还不少,有的孩子因为尿床非常厉害,就是几乎每天都尿床,家长想要带去治疗却不知道去哪里治疗,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自卑、害羞、自信力下降。有的孩子因为晚上频繁被家长叫起来排尿,影响孩子休息,导致孩子第二天可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说严重的时候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这些家长可能会先求助一些儿童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的医生,但是前面也谈到这些医生因为他非专业的、非肾脏科的,对遗尿症的认识存在误区的这些医生可能根据他们专业来做相应的检查,因为没有器质性的问题,检查出来都是正常的,便认为不需要治疗。但是孩子的尿床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可能心理压力会更大,所以有的家长非常担心,认为孩子可能存在肾脏的问题。谈到肾脏方面的问题,可能家长会担心以后结婚生育问题;还有一个方面主要是学习问题,他非常担心因为没得到专科医生正确的治疗,心理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尿床的孩子要正确的去认识他、正确的对待他,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解决孩子的尿床问题,让孩子不尿床,让他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
主持人:
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单纯的尿床,还是可能患有遗尿症?
傅睿:
如果孩子有尿床,家长可能自己不能判断的,需要找专科医生咨询。因为尿床98%发生在儿童时期,也就是学龄期的儿童为主,这98%当中,至少80%以上是叫单一症状的遗尿症,就是说他不存在器质性的问题。当然有的孩子还可能有内分泌方面的问题,比如尿崩症、糖尿病,还有神经发育异常这些问题,这部分孩子比例相对比较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找专科的医生来判断他是单一症状或合并其他症状,只有找专科的医生去检查并进行相应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的一些辅助检查来做检查,也可以给孩子排外一些我们叫“继发性”的因素,考虑是否为单一症状就可以给相应的治疗。
主持人:
听起来确实是比较复杂,那一旦确诊为遗尿症,应该如何治疗呢?
傅睿:
对于遗尿症的治疗,我们的专科医生有一套系统的方案,最基本的健康指导、饮食指导,特别是饮水指导,比如要求这些孩子晚上18时、19时以后尽量不要喝汤汤水水的东西,包括一些水果,比如橘子、梨这些带有利尿性的水果,也建议孩子晚上不要吃,想吃的话白天可以吃,而且白天可以随意喝水。其他饮食方面没有影响,主要是晚上控制饮水,这是基础的治疗,当他做了这些基础的治疗之外,如果孩子还是会尿床,我们就给予干预。干预的方法目前主要提到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遗尿报警器,第二个方面是去氨加压素。当然遗尿报警器的使用,现在孩子因为晚上睡得沉,使用遗尿报警器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孩子没闹醒,家长闹醒了、全家都闹醒了。前面也谈到,这个孩子的家长大多数白天需要工作,可能经常因为闹醒,家长得不到休息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所以遗尿报警器目前虽然作为一线治疗,但采用的相对来说比以前减少了。最主要的一线治疗还是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也是针对尿床孩子的发病机制,这些孩子可能是晚上分泌产生尿液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不够,所以产生尿多。如果我们给予这种外源性的去氨加压素去治疗,相应来说,他晚上产生的尿量就会减少,在膀胱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他尿床的次数肯定会减少。当然还有一些经过我们临床观察发现,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的孩子促醒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因为前面也谈到除了产生尿多之外,还有一个睡眠觉醒障碍的问题,使用去氨加压素以后,不仅减少了晚上产生的尿量,而且让孩子可能在尿量偏多的情况下,清醒苏醒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所以尿减少了,有尿能够醒来,对治疗孩子尿床治疗这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主持人:
傅教授,您能不能给孩子家长们一些建议,在治疗孩子遗尿症的过程中,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傅睿:
这两种治疗方法,对遗尿症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前面谈到遗尿报警器的副作用——把家长闹醒,把全家闹醒不太采取使用情况下,我们是针对那些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同时加上遗尿报警器,但是对一般的单纯遗尿症的孩子,我们首先采用的还是像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经常来看的孩子晚上服药以后,可能第二天第三天明显尿量减少,再过一到两周,他可能基本上不尿床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判断他的治疗效果,也是按以半个月来判断的,如果半个月左右基本上不太尿床了,这种情况就得到大大改善。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孩子吃到半个月以上,基本上尿床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傅教授今天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儿童遗尿症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我们也相信通过今天的节目,家长们能够更加重视孩子的尿床问题,及时带孩子就医,帮助孩子早日摆脱遗尿症的困扰健康成长,也希望家长们通过今天的节目能够更加关注这些尿床孩子的健康。如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咨询我们的专业儿科医生,让我们的尿床孩子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育得到健康发展。
好的,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傅睿: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