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刘惠英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家里收拾得很干净,没有一点味道。”11月29日,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邻居张阿姨提起董小兰时,话语里满是赞誉。
董小兰,出生于1962年,系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村民。与年长37岁的刘惠英是邻居。她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深情。11月12日,董小兰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数十年的照料
董小兰与刘惠英的关系,始于日常的互助与关怀。闲暇时,两人总爱在一起拉家常。因为刘惠英年长,董小兰亲切地喊她“七婶”。
“那时候,我忙不过来,七婶总是帮我照看孩子。”每当董小兰分身乏术时,刘惠英总会搭把手,帮忙照看孩子。随着这样的互助往来,两家的情谊日益深厚。
1980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刘惠英一家平静的生活。刘惠英的独子章春根在一次意外中不幸下半身瘫痪,年仅22岁。董小兰看到刘惠英满面愁容的模样急在心里。她决定伸出援手,主动找到刘惠英劝说:“遇到坎儿,我陪你迈过去,春根还需要照顾,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董小兰践行诺言,经常帮助刘惠英料理家务、照顾瘫痪在床的章春根。刘惠英未曾想到,生活中竟有这样一个人,无怨无悔地陪伴自己走过风雨,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996年,刘惠英的丈夫去世,此时71岁的刘惠英满头白发。随着体力的逐渐衰退,她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2010年,85岁高龄的刘惠英因长期操劳病倒了,家里的客厅被两张病床塞满。眼看着刘惠英母子二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董小兰开始全力承担起照顾二人的责任。
在此后的岁月里,董小兰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无论是日常照料,还是紧急就医,甚至是深夜的守护,董小兰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这份超越血缘的情感,见证了无数日夜的坚持与牺牲,也让“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佳话在当地流传开来。
买菜、洗衣、喂饭、换洗……冬去春来,董小兰几乎成了刘家的一分子。刘惠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董小兰担心刘惠英母子夜里无人照顾,还让老伴留下来守夜。
2016年,章春根因病去世,后事也是董小兰一手操办的。面对亲人的相继离去,91岁的刘惠英心如刀割,是董小兰的陪伴与照顾温暖着这位老人的心。
邻里互助的传递
“遇到坎儿,就由我这个‘女儿’陪你迈过去,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这一句承诺是刘惠英母子数十年的坚实依靠。
“小兰脾气特别好,日常照顾的时候没有怨言。”在邻居们的眼中,热心的董小兰不仅是一个好邻居,更是一个无私的“女儿”。
每当因事外出,无法照顾刘惠英母子时,董小兰总是十分牵挂,嘱咐邻居们帮忙。这种细心的关怀,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邻里间的默契和互助。“你放心去忙,我会喂饭照顾好婆婆。”邻居张阿姨被董小兰的行为感动,时常去刘惠英家帮助料理家务,照顾刘惠英。
“小兰是真的很好,她是我们的榜样。”张阿姨告诉记者。董小兰的行为,如同一颗种子,在她周围生根发芽,带动着邻居们参与到这种无私的互助中来。她的举动不仅帮助了刘惠英一家,更在社区中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邻里氛围,成为社区中一股温暖的力量。
“我们都是多年的邻居,比亲人还亲,这些事情都是举手之劳。”平凡之中见真情,面对数十年的默默付出,董小兰如是说。(周杰 徐雯 全媒体记者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