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首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兴工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打造,积极响应江西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全产业链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全方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
狠抓项目
推动中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日,仁和863科技园药都里中药生态项目建设现场,一场简易的封顶仪式正在举行。该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灌全部完成,顺利封顶。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旨在打造“药都文化+健康体验+餐饮住宿+游园乐事+购物打卡”五大潮玩板块,实现看中医、买中药、吃药膳、做药疗、享康养等功能,让游客一站式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
“投入使用的药都里项目,将作为展示樟树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和优质中医药产品的形象窗口,积极向大众推广品牌药业、高效药业、精品药业,促进产销对接。”仁和集团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总监肖仁介绍道。
在樟树市大健康主题产业园,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江西亨科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年产800吨特殊膳食食品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施工。“我们以特殊膳食食品为主打产品,正准备进军国际市场。”该公司总经理陈志猛说。
近年来,我市加速推进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中医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樟树和袁州两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拥有医药类科研机构38个、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医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家、中药第三方检测中心1家、省级生物医药创新团队1个。
创新服务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患有关节炎,以前都得去大医院的中医科,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真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近日,前往上高县敖阳社区医院中医馆做雷火灸的李阿姨,对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赞不绝口。
走进敖阳社区医院中医馆,浓郁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干净明亮、古色古香的中医诊疗室内整齐摆放着各种诊疗设备,能够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提供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等10余种中医药服务。
“我们不仅在乡(镇、街道)建立中医馆,还在具备相关条件的村卫生室设置了中医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中医药技术和中医健康管理等服务。”上高县卫健委主任杨曲东介绍道。
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我市积极挖掘和提升中医药服务潜力,着力实现共建中医馆、共创名医工作室、共学中医适宜技术、共享中药房“四共四提升”目标,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满足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的期待。目前,我市5个县(市、区)中医医院已牵头组建了县域医共体。
深化改革
建立中医特色医保支付体系
“在中医院看病大多都能报销,特别是这个中医单病种小儿厌食症,以前住院十天3000元,现在只需支付900元,帮我们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日前,带着患有厌食症的儿子到市中医院就诊的刘女士说,市中医院不仅能报销,还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小儿中医推拿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
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更低价的药品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得益于市医保局探索开展中医特色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该局遴选了中风病、肺胀、小儿厌食症三个中医特色明显的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结算。改革实施以来,累计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1022万元,参保群众实际报销比例达85%左右。
在市人民医院就医的金女士同样深有感触:“白天接受治疗,晚上就可以回家静养,不但不用等床位,而且还省了住院的费用!真的减轻了我们患者的负担。”市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科负责人陈明表示:“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中医日间病房’支付政策,让以针灸类治疗为主的面瘫、项痹等中医病种患者,在完成每日治疗后可以回家休养,方便群众就医。”
我市目前已经调整了52项中医特色优势诊疗项目服务价格,在DIP病种分组目录增加了144个中医操作病种、遴选了16个中医优势病种,避免过度医疗和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李澄)
来源:宜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