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创作艺术精品 满足人民需求
江西
江西 > 人文 > 正文

朱虹:创作艺术精品 满足人民需求

江西沃野千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被称为“红色省份中最绿,绿色省份中最红”,而且古色文化独领风骚。宋明时期,或为文化江西的巅峰,为艺术精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土壤。

这里出现过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以诗词论,有陶渊明、晏殊、欧阳修、杨万里,李白、白居易、苏东坡 、辛弃疾,也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以画家论,有董源、朱耷、傅抱石、黄秋园;以陶瓷论,有唐英和珠山八友;以书法论,以黄庭坚为代表,其创作的《砥柱铭》是书法作品的价格之最。以古建看,有雷发达家族,“八代样式雷,半部古建史”。由此证明,这里确是出名人、出精品的好地方。

▲蔡超、王林森、方学晓等艺术家共同创作《赣鄱春色》

▲蔡超、王林森、方学晓等艺术家共同创作《赣鄱春色》

那么,文艺精品的标准是什么?关键是“三精两力一检验”。“三精”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创作精致,“两力”即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检验”即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谓的思想精深,不是简单的、图解式的表述政治倾向和标语口号,而是艺术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观。所谓艺术精湛,是要有充满独特个性的人物,吸引人的故事和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所谓创作精致,就是要精益求精而不能胡编乱造,要“讲究”而不能“将就”。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多少年后仍能反复展示,并被人们良久喜爱,就是常说的“经典永流传”。

▲邬江 《红军从咱门前过》

▲邬江 《红军从咱门前过》

打造精品,必须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的根应深深扎在人民之中。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需求,接受人民的检阅。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真善美,抛弃假恶丑,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石大法 《雨浴青山图》

▲石大法 《雨浴青山图》

加强艺术评论。要培养诚实公正、学养深厚、具有独立品格的评论家。评论家要具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秉持公心,严守良知。要有一针见血的勇气,以揭示问题、真诚批评为天职,对艺术作品作出负责任的审美判断,以评论引导艺术家创作精品,引导群众提高观赏水平。

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推动艺术繁荣最具根本、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要着力培养一批艺德高尚、业务精深、技术娴熟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和创作能力,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我们的目标是德艺双馨。党和政府应充分尊重艺术人才的个性和特点,倾听他们的心愿和心声,为艺术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蔡超、王林森、方学晓等艺术家共同创作《雄鸡高唱》

▲蔡超、王林森、方学晓等艺术家共同创作《雄鸡高唱》

正确处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艺术创作必须深入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去,努力寻找到属于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基因,才能塑造中国典型,熔铸中国精神,创造精品力作。同时要坚持用开放的态度和世界眼光来繁荣艺术创作。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艺术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学习和借鉴世界最高水平的文明成果,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