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陶溪川春秋大集,右为叶冬喜正在给游客讲解和展示陶瓷制作技艺。)
□ 谢龙龙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毛江凡 文/图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皇帝赐名,景德镇全新亮相。2004年,在“景德镇”命名千年之际,景德镇市举办了首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而今年是瓷博会走过的20年。20年来,这座“以瓷为媒,对话世界”的城市,不断用小写的china(瓷器)传奇,讲好大写的CHINA(中国)故事,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今天的景德镇,从“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里不断积蓄能量,在突出原真性保护、突出活态化传承、突出时代化表达中,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让陶瓷艺术绽放活力,使千年非遗火热出圈。千年瓷都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越来越鲜活地展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面前。
入窑是一色,出窑成万彩。景德镇,从来都值得人们期待。
交流与碰撞:匠心在这里汇聚
秋天的景德镇并不寂寥,街道上游客络绎不绝,充满了热闹与年轻的气息,喜爱艺术与陶瓷的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相聚于此,寻找和触摸这座城市的深厚手工业传统与千年历史记忆。
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在古老与青春的碰撞中,迎来了第21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本届瓷博会展览面积共14万平方米,为历届最大,会展中心设置8大展区,涵盖知名窑口、瓷区城市、艺术收藏等版块,吸引了世界各地的1100余家企业参展,有着包括春秋大集、陶瓷文化展、景德镇论坛等200余场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千年繁荣景象此刻正在景德镇上演。
来自广西钦州的客商彭永平的展位前,挤满了观赏陶壶的年轻人。“我也是第一次来参展,去过很多制瓷的城市和陶瓷展会,这里的规模和品类都属前列,并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陶瓷的热爱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彼此可以友好地交流学习。”彭永平说自己是景德镇人,1969年在这里出生,直至读完大学,那时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文化氛围远不如今天,于是前往江苏、广西等地研究制壶技艺和坭兴陶艺术。如今景德镇不仅吸引了年轻的游客和手工业者,而且也拥有众多的名师巧匠,自由而充满生机,这让他很感慨。
春去秋回,当满月爬上陶溪川的烟囱,人们再次相约春秋大集。全球55个国家的约1300名艺术家穿越山海,在此分享音乐、舞蹈、服饰和手工艺品,诉说生活哲学和艺术理念。在陶溪川的想象中,全球手工艺术犹如一座庞大而富饶的森林,肥沃的泥土,茁壮的树木,形成一种独立又共生的和谐关系,彼此呼应,彼此关照。正是这样的宽容和自由,注重传统与新潮,成就了无限魅力的景德镇。
春秋大集的夜色中,来自澳大利亚的丽贝卡正在与她的韩国同学畅谈作品和见闻。丽贝卡说,她做了30年的手工艺品,第一次来到景德镇,颇有些相见恨晚。景德镇是个很奇妙的地方,他们曾在澳大利亚成为同学,又在这里不期而遇。“景德镇很自由,大部分人因为同一份热爱和梦想汇聚于此,对作品的追求不只是爱好,更是贯穿人生的事业。”丽贝卡制作的杯子,每个杯子表面有个大拇指按下去的凹陷,上面的指纹是她与每个触摸它的人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
西班牙人乔曼热情地向每个前来询问的人介绍自己作品的技艺和理念。远远看去,这些绘有青花的陶瓷器物仿若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实际上却融合了中外元素。“有些植物和动物取自他们自己的国家,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和审美也被加入青花的绘画中。”乔曼的同伴介绍,自2019年以来,乔曼深入研究中国各地传统陶瓷艺术,于2022年扎根景德镇,成为一名“洋景漂”。
艺术演讲、名家论坛、艺术展览、互动演出……各类精彩活动层出不穷,瓷博会已然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舞剧《唯我青白》、由莎士比亚著名剧目改编的赣剧《李迩王》在陶溪川大剧院上演,吸引了许多中外观众观看。其中赣剧《李迩王》用中国的方式讲述外国的故事,延续了莎士比亚原剧的主题,其艺术效果引发了中外观众的共鸣……而这也正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文化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泥与火铸就了景德镇的文化,文化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气质。
行走在景德镇街头,随处可见陶瓷元素的路牌、路灯、道路、牌匾、标语等,更不要说“满城瓷器千座馆”和与瓷相关的公园广场了。景德镇人对“景德镇”三个字的珍爱令人印象深刻,城市乡村到处可见在各种载体上用不同的形式书写的“景德镇”,充分彰显着景德镇人对这个文化IP的自豪与自信,它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景德镇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回顾了多次来景德镇的经历,并介绍了陶瓷遗迹的保护情况,他说:“昔日工业与文化遗存内的生产景观已经不在了,但人们在这里面的文化记忆还在。景德镇通过对龙珠阁附近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让老居民回到这里,非遗传承人进行陶瓷研发、生产,以及陶瓷文创产品的销售,让这里成为一片非常有魅力的历史街区。”令单霁翔印象深刻的还有陶溪川保护开发的故事,今天,陶溪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让景德镇成了世界的景德镇。
“这是一个颇有些文化接续意味的故事。”在陶溪川自己的叙事里,它的涅槃重生,早已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一段佳话。陶溪川的前身景德镇宇宙瓷厂曾面临经营困境,欲开发为新楼盘。负责瓷厂拆迁项目的老员工刘子力,不忍看老瓷厂的职工失业,决心放手一搏,建一个名为“陶溪川”的文化艺术园区,老工厂最终完成了蝶变。刚好是早期参与陶溪川改造和创业的人士,她在春秋大集上演讲时回忆:“2014年来陶溪川,讲述陶溪川未来故事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要做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环境营造,这些话支撑着我们。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几年,我相信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这个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讲述了“陶溪川”名字的由来和曾经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惑,他说:“今天陶溪川来的什么人都有,但都是冲着陶瓷这个灵魂来的。这些人推动了整个区和城市的更新、发展,实实在在把一座工厂变成了一个有活力的、有街区的、有生命力的地方。”
“老街老巷老工厂的改造,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环境,还带动了城市文旅发展,即便过程很艰辛,但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值得的。”景德镇陶瓷世家孙公窑第四代传承人孙立新介绍,陶瓷既是进入千家万户的寻常器物,也是进入高雅殿堂的文化藏品,它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提升了景德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和陶溪川一样浴火重生的还有陶源谷。陶源谷以盛产优质瓷土而闻名,是景德镇瓷业走向海内外制瓷中心的起点,“镇之初·陶源谷”命名由此而来。在前往陶源谷的路上,本地居民闲坐庭前,年轻游客络绎不绝,道路两旁遍布各种独特的美学建筑、富有个性的店铺以及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形成了一条景观独特的文化走廊。即便是破旧的宅院上的一处“天青舍”题字,也让人耳目一新。正是文化的滋养和浸润,赋予了景德镇人愈发从容的气质,也吸引着热爱艺术的“景漂”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
在景德镇,16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老里弄遍布全城,构成了城市的细胞和肌理。无处不在的文化遗存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基本载体,守护着瓷都的文化根脉。
眼下,景德镇正在申报世界遗产,这将对景德镇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建筑学院教授吕舟认为:“历史文化的保护、价值传播必然转化为传承创新的根脉和源泉,而传承和创新也将给景德镇的社会生活带来高质量的发展。”
传承与创新:瓷都活力绽放
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和600多年的御窑史,千年窑火不熄,文明绵延不绝。从五代的白瓷、青白瓷到元代的青花瓷、明清的五彩瓷和粉彩瓷,从“一元配方”到“二元配方”,从单一的柴烧窑炉到煤、油、气烧瓷窑炉,从单色釉到釉下彩、斗彩和釉上彩,无不反映着传承和创新。景德镇陶瓷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展示了东方审美,凝聚了东方智慧。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游人如织。清代圆器作坊内分布着拉坯、印坯、利坯、挖足、施釉、打箍、画坯等工作区,众多非遗传承人在各自区域展示手工制瓷技艺。“这个碗上的纹是锉刀锉上去的,机器是压不出来的,这也是鉴别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的一种方式,打磨之后在碗里画线就是打箍,给绘画圈定范围,碗外打完箍就可以上釉了。”62岁的景德镇市级非遗传承人叶冬喜正在给游客讲解制瓷技艺,打箍后便继续上釉:“上釉主要靠手腕360度快速旋转,才能上釉均匀、厚薄适度,釉是玻璃,看起来是灰色,但烧出来是天青色,晶莹剔透明如镜。”叶冬喜介绍,手工制作成品率不高,为了提高成品率也会采用气烧的方式。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场窑神童宾祭祀仪式和明代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体验。近年来,景德镇持续保护、活态传承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复建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等。
创新也是本次瓷博会的重要议题。瓷博会期间,景德镇举办了“瓷韵千年 唯我青白——景德镇窑青白瓷传承与创新展”“以科学的名义探究艺术之美——中国艺术名校·百陶会创新实践基地全新产品发布”“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展”“光影载道 瓷上中国——走进乾隆瓷器的数字世界”等系列活动。
“源自景德镇传统出口彩瓷所呈现的精致美感,以柔和的少女粉为主色调,融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搭配经典粉彩花卉装饰”“每一件陶瓷项链的制作,都将高淳陶瓷非遗制瓷技艺融合进现代珠宝工艺之中”……这些采用了景德镇高温瓷、透明浮雕、釉上粉彩、描金装饰等制作工艺的陶瓷,出现在中国(景德镇)陶瓷创意设计分享暨新品发布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企业家、陶艺家、设计师等分享和展示了他们关于陶瓷的创新或设计理念。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正是在设计的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上海纽约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家卢迪认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正通过设计的力量,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在这里,陶瓷文明每天都在用不一样的方式向前发展着。
徐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瓷博会期间,她与傅长敏、赖德全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陶源谷萤造·手工玲珑造物者体验店,与前来探馆的董明珠交流互动,品味手工制作的深厚韵味。徐岚的作品专注于工笔花鸟人物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其倾向于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取向,汲取古今艺术精髓融会贯通,从而在技法创作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意,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巧妙地进行跨界融合。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既要保持初心,守护匠人的精神传承,也要汲取时代的营养,创新发展,就像景德镇这棵苍劲的古树,不断在厚重的泥土里长出新芽。”徐岚如是说。
景德镇以手工制瓷而闻名于世,创造了人类制瓷史的奇迹,引领了行业潮流,留下了无数关于材料、工艺和设计创新的传奇,但工业化时代,景德镇的手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好在一大批极具匠心的手艺人,坚持守正创新,让景德镇陶瓷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景德镇软实力研究院院长彭中天说,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正在转向个性化和定制化,追求品质和品位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为景德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他认为,景德镇不仅要与世界对话,更要为时代造型,还要创华夏美业、续历史荣光。
处在时代风口的景德镇,必定是一个永远值得期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