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一栋清代乾隆年间古建筑面临拆除 屋主盼老宅能延续生命

鄱阳一栋清代乾隆年间古建筑面临拆除 屋主盼老宅能延续生命

房屋内部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和用材。

房屋内部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和用材。

经过修缮的房屋外墙保留了古建筑风貌。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摄

经过修缮的房屋外墙保留了古建筑风貌。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

邮箱:65204228@qq.com

电话:0791-86847355

“请注意,有人进入……”9月25日,随着记者靠近,鄱阳湖畔一栋老宅的安全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声。

这栋老宅位于鄱阳县双港镇荆华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然而,因当地要建设防洪工程,这栋老宅已被纳入征迁范围,面临被拆除的风险。“我什么补偿都不要,就希望相关部门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迁移,让这栋老宅能延续生命。”房屋主人乔哲仁说。

迁移修缮 老宅重生

时间回到2015年。乔哲仁路过附近的村庄时,发现一栋老宅,其房檐、瓦片和外墙已经出现明显破损。向房主打听后,乔哲仁得知了这栋老宅的历史。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古建筑,这栋房屋历经200多年风吹日晒,缺乏修缮,以后很可能倒塌,便想把它买下来。”经过多次沟通,乔哲仁以8万多元的价格收购,随即着手迁移至自己的宅基地上。

2016年,乔哲仁请专业团队将老宅拆卸后移至荆华村,用了一年时间,花费60万元,按照原有结构重新搭建起来。“房屋里面基本是原有的木料,外墙则是我从山东购买的古砖,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乔哲仁介绍。

走进这栋老宅,记者看到,其主体为木结构,全部采用榫卯方式拼接,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其格局为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天井明亮通风。房屋内飞檐斗拱、雕刻精美,窗花清晰完整,工艺十分精美。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堂内多块牌匾,上面字迹工整,落款写着“乾隆九年乙丑岁仲夏月钱宗声”。

“据考证,这栋房屋最初的主人是当时的饶州文化名人王中礼,他与钱宗声、史虞并称饶州文坛三杰。前两年有人出价30万元要买这些牌匾,我一口回绝了。”乔哲仁告诉记者,“这栋房屋充分体现了赣派古建筑的工艺和特点,具有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对于这栋老宅,江西鄱阳湖博物馆(鄱阳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屈明现场考察后,认为其具有文物保护价值。“我们一般从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方面进行评估。这栋房屋的年限、设计、工艺等都有价值,值得保护。”屈明对记者说。

今年,正当乔哲仁准备投入20万元继续完善房屋设施时,一则通知让他措手不及。“村委会告诉我,这里要建防洪工程,建设范围内的房屋全部要拆除。前不久,征迁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评估,但没有与我沟通。后来村干部告诉我,房屋将按普通农房标准征迁,补偿价格约13万元。”对于这样的评估,乔哲仁接受不了。“我向镇政府提了自己的诉求——什么补偿都不要,只要在村里找一块地,把这栋老宅迁移过去,费用全部由相关部门承担。”

面临拆除 亟待保护

9月25日,记者陪同乔哲仁来到荆华村委会。一名村干部表示,由于当地的防洪工程属国家项目,征迁范围内的房屋在年底前要拆除。“你那个房子做过征迁补偿评估,价格好像是十二三万元。如果你不同意,可能还会来评估。”这名村干部表示。

在双港镇政府,一名负责征迁的干部介绍,即将动工的防洪工程为“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预计投入16亿元对鄱阳湖三处泄洪区进行改造,双港镇是其中一处,所以乔哲仁宅基地上的房屋一定要拆。“这个项目业主单位是省水利厅,建设指挥部是县里成立的,镇里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该干部说,虽然评估人员在现场听说了老宅的情况,但他们认为房屋是“组装”,价值跟“原装”的肯定不同。对于乔哲仁的诉求,该干部表示,“既然你有了思路,我可以向上级打报告,先做个预算。我相信只要合情合理,上级也会考虑,我们也会尽量帮助你。”

该干部还说,今年征迁工作肯定要完成,如果乔哲仁不同意,项目部可能就要启动强制征迁程序,先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公示结果,到期再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随后,记者与乔哲仁来到鄱阳湖蓄滞洪区(珠湖)安全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先让镇政府处理,如处理中遇到需要协调的地方,项目部再介入。

“组装”的老宅是否还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屈明认为,根据《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如果房主在合法取得产权和宅基地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迁移,就是值得保护的。“乔哲仁的房屋仍是古建筑,具备文物保护价值。现在因为要配合重大项目建设,房主想再次迁移,这个诉求也不过分。”

屈明说,根据规定,城市建设等工程要给文物让路。如果建设不可避免,事先要经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且文物迁移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到现在也没有人找我沟通,我最担心的就是突然接到拆除房屋的通知,希望相关部门早日拿出解决方案。”10月16日,乔哲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