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蛇形山,地处铅山县陈坊乡陈坊村,位于闽浙赣交界处,属于武夷山余脉,南北逶迤6000余米,因为弯弯曲曲形似长蛇而得名。
近日,蛇形山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迎来了江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此次普查发现8件石器,分别是刮削器、砍砸器、石网坠、石锛等,其中一件石刀磨制光滑,一件石斧形制锋利,表面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另外,还发现数量较多的陶片,器形以罐、釜、鼎等为主。
这些分布在蛇形山上的磨制石器与陶器,证明这里曾存在过早期人类生产活动的足迹。
铅山县博物馆收集的蛇形山石器。
蛇形山石器遗址陶臼。
“我们于8月9日从蛇形山的北端开始,沿着羊肠小道步行1200多米登顶,在山路两侧的树丛与空地上搜寻石器与陶器标本,再次采集到了几件石箭镞、石网坠。”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告诉记者,本次发现的蛇形山石器遗址,分布在相对地势高150多米的山顶之上,且山顶没有比较明显的平台,这种形态的遗址在闽浙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区非常特别。
“这有可能是史前的矿山遗址或窑址。”肖发标最初猜想。查寻过往江西省考古发现的史前遗址,毫无例外都选址在水溪附近的台地或低矮山冈上,地势落差在4米至40米之间,像蛇形山这种比周边平地高出150米、山顶又高低不平的史前遗址,除了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以往没有发现过。肖发标将采集到的石器、陶器标本照片,发给省内从事史前考古的权威专家彭适凡、徐长青等论证,他们初步推断遗址年代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晚也不过夏商,即从石器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时期。
“陈坊蛇形山遗址与赣东北广丰县(今上饶市广丰区)的社山头遗址、赣北九江县(今九江市柴桑区)的荞麦岭遗址年代相当,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非常重要,因此,具有重大考古价值!”肖发标敏锐感觉到。
考古发现是追根溯源、抽丝剥茧的过程。由于山上植被茂密,没有发现采矿遗迹,对在如此高的山顶上发现石器、陶器,肖发标有了新的猜想:“这处遗址也有可能是我省最早的‘高山族’活动遗址。”通过查找资料,他分析认为陈坊蛇形山遗址或与武夷山区的闽越族及其后裔畲族先民有关。
“自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征服了武夷山区的闽越族,有一部分不愿归顺的闽越族先民只能退居高山或海角。上述关于‘高山族’的分析,正是基于闽越族后裔——畲族直至明朝还在武夷山脉的崇山峻岭上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生活。”肖发标还从卫星地图上发现,在陈坊乡周边分布有太源畲族乡、篁碧畲族乡、樟坪畲族乡等3个畲族乡,而且陈坊村至今仍居住有畲族“盘、蓝、雷、钟”四大姓之一的雷姓村民,这也为遗址的溯源提供了有迹可循的历史脉络。
蛇形山遗址距离福建武夷山市的崇安城村汉城遗址只有一百多公里。有考古专家认为,城村汉城是西汉初年汉王朝征服闽越族以后,建立的闽越国都城。这说明一山之隔的铅山县陈坊乡,当年也是闽越族的活动范围。“鉴于蛇形山这个地名与蛇有关,而闽越族的图腾又是蛇,因此,我们认为蛇形山遗址对研究闽越文化史具有某种地标性意义。另外,蛇形山遗址周边迄今仍然分布着3个畲族乡镇,如果蛇形山遗址确实是畲族先民闽越族遗留的历史文化遗存,该遗址就具有了打造成为整个武夷山区畲族文化祖山的基础。从这方面来说,蛇形山遗址还具有重大的文化旅游价值。”肖发标表示。
蛇形山遗址能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吗?专家们还在进一步考证。历史的风吹过莽莽青山,散落其中的文物,静静见证中华文明在时间长河里的流淌。
(图片由肖发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