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建设 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质量支撑”新闻发布会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建设 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质量支撑”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1157期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凌卫发布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建设新闻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信息采集:何红艳 摄像: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9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建设 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质量支撑”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启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20场,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启东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女士,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先生,介绍“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建设 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质量支撑”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凌卫先生作介绍。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

凌卫: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推进质量强链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省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我省“1269”行动计划,与各有关部门一道,在全省范围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初步构建了综合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的质量强链建设新格局。

一是质量强链的共治体系更加健全。我们坚持统筹联动,充分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出台《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形成质量强链工作的部门协同机制;先后召开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会议和“四个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及时研究部署质量强链重点工作,推进质量强链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我们坚持考评促动,优化调整省级质量督察考核机制,设置质量强链工作考核指标,畅通工作传导机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责任;建立县域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突出提升产业链质量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县(市、区)更加重视质量强链工作,促进产业政策和质量政策高效协同。我们坚持试点带动,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支持晶科能源等4家企业承担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光伏新能源)试点项目,打造产业链联合质量攻关的成功案例;聚焦产业链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选定省级区域试点13个,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区域试点1个,促进先进质量管理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二是质量强链的技术基础更加完善。我们大力实施质量项目提升,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提升,赣州市现代家具产业、鹰潭市铜产业、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3个试点项目,入选“全国百强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建成江西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并正式运行,全省建成线下站点118个、实施重点攻关项目52个。我们大力实施标准引领提升,制定出台《关于标准化支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成全国首个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9个。主导或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52项,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156家、位列全国第5位。我们大力实施计量能力提升,我省获批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智慧竹产业),稳步推进筹建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积极申报国家陶瓷、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有序推进省家具、数字产业(电子信息)、锂电新能源、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批准建设省化工新材料、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我们大力实施检测认证提升,加快打造优势产业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推进数字电子材料及显示器件、稀有金属新材料、有机硅、眼视光等产品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推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江西设立办事处;深化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截至8月底,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获证组织1335家、证书2393张,分别位列全国第3、第4位。

三是质量强链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我们突出质量政策推动,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参评质量、标准等领域奖项,18家链主企业获评江西省省长质量奖、江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突出链主企业质量提升示范效应;将省级以上质量、标准等奖项的获奖者,列入《江西省级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已有37人符合认定条件。我们突出质量队伍建设,联合省委党校举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专门安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专题,进一步强化质量强链思维;针对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形成质量链式提升的良好氛围。我们突出质量区域合作,对接融入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南昌电子信息、宜春锂电、樟树中药材、赣州现代家具、赣州纺织服装5个项目入选项目库;我省3家企业和1家科研机构加入苏浙皖赣沪新能源汽车质量创新联合体,全产业链质量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我省“1269”行动计划,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扎实深入推进质量强链各项工作,全面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在深化质量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

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要素的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请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

凌卫: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我省质量强省建设的根基所在。这里简要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

在优化管理方面,我们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据统计,我省累计发布团体标准447项,其中“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105项;上榜2023年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19项,发布2023年度江西省企业标准“领跑者”31项。探索在计量行政许可事项上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计量建标和机构授权两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联审联办,推动合并申报、合并审查和合并审批。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并强化行业监管。2023年我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536家,较2022年增长0.9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69.24亿元。

在优化能力方面,我们布局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眼镜制配、加油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2023年全省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3项;出台《江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在农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标准化领域,实施国家级试点225项、省级试点284项;2023年全省共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17项,批准发布省地方标准251项。大力推行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共获得有效认证证书66721张,同比增长17%。组织开展各领域检验检测能力验证,2024年,联合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份在4个领域、1642家机构间开展能力验证,持续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

在优化服务方面,我们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等多项质量基础设施助力行动。其中,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累计帮扶中小企业984家,减免计量检定费用1895万元;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共发布对标达标结果2699项,位列全国第8;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精准服务企业 234家,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13578人次。特别是去年上线江西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NQI赣质通”),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07家质量技术机构入驻平台提供服务,为增强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请问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推进“1269”行动计划中,是如何发挥质量支撑作用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启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启东

郭启东:

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战略,按照我省《关于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扎实做好工信领域质量建设各项工作,为大力推进“1269”行动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塑造质量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71家,同时,滚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引,聚焦制造业发展瓶颈开展质量攻关。加快数字化转型,先后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健全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围绕省内1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已有11385家企业完成入企诊断,“一企一策”出具诊断报告,3568家正在诊断,8326家启动改造。加速绿色化改造,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培育绿色示范标杆,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提升工业能效水平。目前,我省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绿色工厂覆盖率达40%以上,绿色园区工业固废和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0%。

二是强化统筹推进,提高产业链质量韧性。夯实计量服务基础,全面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计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高质量发展计量需求,持续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标准引领,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地方标准,对科学评价我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布《“赣出精品”品牌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助力企业创精品。形成政策合力,我省制造业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第十五条中,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在质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相关规定。“1269”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加强质量管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开展入企宣传培训,举办全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活动,聚焦产业链重点集群,组织专家赴企业举办技术基础能力提升专题宣贯培训,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企业践行质量责任。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通过企业自评估和专业机构现场评估,帮助企业确定等级,以评促改,聚焦短板弱项,持续提升质量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典型,开展先进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分享,推广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强化质量管控能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积极性,有效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请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有何打算?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

季建芳: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地方标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标准化改革发展新路径。二是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江西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地方标准工作新格局。三是明确全省标准化工作“四个转变”发展目标,即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自身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通过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一是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切实落实《江西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压紧压实各部门责任,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工作,对涉嫌超范围制定的地方标准和存在指定特定品牌、商标、供应商、原产地等问题的地方标准,提出废止、修订处理意见,着力优化地方标准体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是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坚持标准研制、实施与监督相衔接,明确省有关部门采取配套措施,推进标准实施应用。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持续做好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实现标准研制、实施和信息反馈闭环管理。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三是激发标准创新活力。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标准研制,大力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梯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持续推进对标达标专项行动。持续创建国家、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助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依托“张晓刚工作室”等平台,拓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快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深化省部合作和长江经济带、中部六省、广西(东盟)等协作机制,推进江西标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逐步实现标准化工作国际国内“双轮驱动”。

通过以上努力,力争到2025年,地方标准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标准化工作全域推进,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全省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江南都市报提问

江南都市报提问

江南都市报: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江西省科技厅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质量强链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

幸红星:

省科技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为质量强链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以高水平技术攻关建链。围绕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启动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启动实施首个特别重大专项——中微MOCVD设备开发项目;锂电池、工业合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重大专项有序推进。2023年,获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个、国拨资金3亿元。发布2023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引,累计实施技术攻关专项27项。

二是以高能级创新平台补链。构建以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和网络成员、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及省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创新平台体系,强化我省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省产业链创新能力。获批建设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首个省实验室——南昌实验室已启动运行,核技术应用、先进金属材料等省实验室也正在谋划推进。同时,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172家。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先后落地。

三是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强链。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按照“产业+人才”“项目+人才”模式,推动“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2023年新增院士2人,在赣两院院士达10人;新增国家级科技人才12人;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69名、新引进海外人才84名,较上年分别增长200%、110%。制定出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九条措施,设立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优化实施“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新设“青苗人才”类别。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的比例超70%。

四是以高质量成果转化延链。加快打造“1+M+N”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启动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促进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495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85件,同比增长27.1%;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679.2亿元,同比增长134.6%。五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高安全高比能软包动力电池系统、中药创新药“枳实总黄酮片”等科技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推进质量强链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谢谢。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提问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提问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工作任务。请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果?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建芳

季建芳:

“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着力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认证检验服务供给。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共获得有效认证证书66721张,同比增长17%,其中获得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7022张,同比增长20%;产品认证证书27847张,同比增长13%;服务认证证书1852张,同比增长24%。截至2023年底,我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536家,从业人员3.26万人,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0.2万台(套),全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74.7亿元,向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894万份,全年营业收入合计69.24亿元,同比增长14%。

二是有效规范认证检测行业秩序。认证监管方面,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暂停、撤销电动自行车CCC认证证书37张;部署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监督检查,现场检查认证活动2681家(次),检查获证组织1268家;联合公安机关首次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立案处罚7件,获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检验监管方面,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联合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建立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约谈机动车检验机构,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突出特色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支持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全省现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9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393张,获证组织1335家,位居全国前列。共有“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242张,获证组织180家。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帮助企业入选省市级“专精特新”8家,国家级1家,抚州市黎川陶瓷产业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试点。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服务企业2033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值3510万元。

四是着力扩大认证检测宣传影响。组织开展“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召开检测检测认证机构座谈会。“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以“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和“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目前,正在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检验检测领域综合治理行动,已公开曝光10个检验检测领域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下一步,我局将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加强服务监管,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影响力,让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谢谢大家。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