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晒秋”,是如何成为这个季节里的最美
江西
江西 > 旅游 > 正文

篁岭“晒秋”,是如何成为这个季节里的最美

来源:当代江西

“晒秋”作为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主要流行于南方山区。这种习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 | 吕富来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

每到秋日,婺源篁岭古村总会刷屏朋友圈。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错落排布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日出之时,饱经沧桑的土砖外墙与晒架楼上五彩缤纷的果蔬,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变化,造就了“最美中国符号”——篁岭“晒秋”。

今年9月15日,婺源举办首届晒秋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不止有篁岭“晒秋”,江湾、李坑、汪口、严田、石城等地联动开展“一起来‘晒个秋’吧”文化体验活动。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称赞婺源“有着令人想不到的水准和创意”。

婺源“晒秋”,究竟晒出了啥?“晒秋”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点亮乡村之美?让我们去婺源一探究竟。

有人说,有一种秋天叫“篁岭晒秋”。

篁岭位于主峰海拔1260米的江湾石耳山北面一支余峰的山坡上。这个村庄所在的山坡,坡度为20度至50度,建筑分布区地形平均坡度约25度,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

篁岭村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历史上是曹氏聚居地,至今曹氏宗族已在此繁衍生息了580多年,已延续至44世。

徽派古民居从古木参天的水口林往上,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由于村内“地无三尺平”,可用平地十分稀少,村民们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

“晒秋”主要晒的是一年四季收获的农产品,农作物收获后进行晾晒,以便长久保存。 春天晒山厥、水笋,夏天晒干菜、辣椒,秋天晒果蔬、皇菊,冬天晒果脯、乡俗。一年四季延绵有序,一年四季都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天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晒的农产品更多,景色也更美。因此,每年立秋后,篁岭村便进入了“晒秋”最盛的时候,家家户户以“晒秋”庆祝丰收,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层层叠叠,蔚为大观,造就了独特的“晒秋”景观。

有关篁岭“晒秋”的艺术作品,在海内外屡获各种大奖。2017年9月,威尼斯电影节悄现“晒秋”元素,篁岭古村获评“中外最美外景地”。凭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民俗景观,篁岭古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摘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荣誉。

短短几年时间,篁岭古村一举摘得16项“国字号”“国际号”金牌名片,创造了中国乡村旅游的“篁岭奇迹”。

“晒秋”作为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主要流行于南方山区。这种习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展示,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晒出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仅在田野里,更在人们的心中。“晒秋”,这古老而质朴的习俗,它展示了农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不仅晒出了丰收的金黄,更晒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那一片片红辣椒、一串串黄玉米、一筐筐稻谷,不仅装点了乡村,更装点了人们的心灵。“晒秋”,让丰收的喜悦在阳光下尽情绽放,让每一颗心都能感受到大地的馈赠。以这种方式分享丰收的喜悦,这是独属于农民的幸福,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炫耀”。

晒出浪漫的艺术表达。 2014年9月29日,篁岭古村农家大妈用500斤辣椒、稻谷、芸豆等农作物果实,“晒”出了一面长5.76米、宽3.84米的特大型“国旗”,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村民们还会用丰收作物拼出各种图案,如“晒秋”的字样以及一些祝福的话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这种浪漫的艺术表达,让“晒秋”成为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留念。

晒出社会新风尚。 2019年10月,世界旅游联盟、世界银行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发布“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篁岭古村成功入选。而在此前,篁岭古村迎来了“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全球总决赛”。在篁岭,“中国最美乡村+世界各国佳丽”“篁岭晒秋+年度皇后”倾情演绎,相得益彰,拉近了婺源与世界的距离,展现了婺源乡村旅游包容、多元、开放的一面。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晒秋”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的桥梁,它让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一窥乡村的宁静与质朴,感受那份久违的田园诗意。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世界,也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如今,“晒秋”已成为篁岭村一张闪亮的名片。

2009年,当地引入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对篁岭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2015年起,我们把‘晒秋’作为文旅品牌的重要元素进行打造,每年立秋举办晒秋文化节,相比往年,今年的晒秋文化节开幕式增设了木雕、砖雕、石雕、甲路纸伞等非遗展示,让活动更有文化味。”篁岭景区负责人吴向阳介绍说。

随着篁岭晒秋文化节的持续深入开展,在景区打工的篁岭村民吴仙凤和许多村民一样,变成了“摆拍”的“模特”,将“晒秋”这一传统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表演艺术。她们用辣椒、玉米、黄豆等各种农作物拼成一幅幅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赏秋。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晒秋’也不断充实和丰富内涵,从‘晒作物’衍变为‘晒幸福’‘晒梦想’‘晒景观’‘晒文化’……”作为篁岭景区“创意晒秋”的策划者,婺源本土摄影师曹加祥是篁岭古村“乡俗成为风景、风景带来收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2012年,获悉篁岭打造民俗文化影视村,古村焕发生机,当时37岁的曹加祥辞去杭州工作,返乡投身篁岭景区种油菜、造景观。“乡村振兴、猴年大吉、启航2023……”这些网上热传的篁岭“晒秋”美景大多出自曹加祥的创意。

多年来,篁岭景区举办晒秋文化节、设置晒秋摄影点、开发晒秋体验游……“晒秋”,从当地的一项农俗,变成了标志性的文旅品牌,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现如今,篁岭“晒秋”不断走向世界旅游舞台,篁岭古村外出青壮年中有一半以上回村发展,原住村民从旅游开发前的人均年收入3500元提升至5.6万元,户均年收入从1.5万元提升为16.5万元,有的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达30万元。人人腰包鼓、户户喜笑开,一幅共同富裕的现实版“篁岭晒秋图”扑面而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晒作物、晒幸福、晒梦想、晒景观、晒文化”的晒秋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婺源城乡处处掀起了“晒秋”热潮。“平地·武营晒秋”“溪边·码头晒秋”“山地·赏枫晒秋”“古村·啃秋赏月”“田园·耕读晒秋”等,秋日美丽,景景不同。

在婺源,万物皆可晒、人人皆晒者;晒的是春华秋实、晒的是美好生活、晒的是幸福劲儿,真是婺源好哇“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