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基因库:让中国文物故事越讲越精彩
江西
江西 > 人文 > 景瓷 > 正文

古陶瓷基因库:让中国文物故事越讲越精彩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陶瓷基因标本。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摄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陶瓷基因标本。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摄

自动播放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 李政昊

8月21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制样室,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世界首台古陶瓷标本制作机器人,正在自动打磨抛光古陶瓷断面标本。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告诉记者,与人工处理相比,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让打磨抛光处理古陶瓷断面标本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小时。

景德镇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在40多年的考古工作中,文博人员从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南窑、南市街等当地瓷业遗址里,发掘出土多达2000万片不同朝代的古窑业标本。

国家文物局在《“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多渠道搜集、采集能够反映中华文明基因的典型性考古标本和数据资源,建设好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

2022年6月11日,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联合建设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经江西省文物局授牌成立。该基因库是以考古出土的海量古窑业标本为基础,通过自动化作业线、基因标本的制备与信息采集,分析设备及硬件设施完善等建设的古陶瓷基因库,也是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

8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陶瓷科技室,只见工作人员正在用拉曼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先进分析测试仪器,进行古陶瓷检测和数据采集。据介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营,目前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已入库1600多套基因标本,提取了30多万条古陶瓷基因信息。依托基因库信息和数据,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完成了景德镇御窑工艺标准化及应用科研项目,并通过该项目申请了16项专利,开发了30多种产品,通过院企合作形成了2000多万元产值。

线下可观赏出土古瓷,近距离感受青花之美;线上可通过微信“万花筒”小程序,定制专门的青花图案衬衫等文创产品……初秋时节,正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令游客流连忘返。

2022年,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的组织下,各界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通过对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数据的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美术、音乐及文创作品创作,精心推出“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

记者了解到,从2022年12月开展至今,“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线下吸引200余万人次参观,线上吸引100余万人次关注参与。目前,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在依托古陶瓷基因库对该特展进行二次升级。

科技与制度创新,让中国文物故事越讲越精彩。时光回溯到2023年10月18日,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景德镇举行。会上,精彩亮相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令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们感到兴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强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合作。翁彦俊介绍,目前该院正在大力推动古陶瓷基因库工艺复原研究室建设,把古陶瓷基因库的数据和非遗传承力量结合起来复原经典工艺,同时整合国内外的古陶瓷收藏、考古和研究力量,共建共享古陶瓷基因库,共同讲好世界陶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