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溪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紧密结合实际,从健全有“力度”的机制、打造有“广度”的阵地、建设有“热度”的队伍、保障有“温度”的服务着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让文明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高位推动,架起文明实践“四梁八柱”
始终坚持党委主导、宣传主抓、全民参与,由县、乡、村三级书记牵头挂帅,紧扣“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标,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因地制宜建成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9个、文明实践站129个,统筹盘活宣传、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类固定平台,推动全县129家农家书屋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筹管理。建成五星级站1个、四星级所(站)4个、三星级所(站)12个。
广泛组织全县懂理论、懂政策、懂文化、懂技术的党员干部和能讲、会唱、善为、实干的群众,各尽其能、各施所长建立10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和1支社会志愿服务大队,在全县9个乡镇组建45支志愿服务分队,村、社区组建290余支志愿服务小队。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38717人,全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共组建67支志愿服务队,按照每周不少于2次的频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精心培育“杜鹃花小屋”“普法惠民-法治暖人心”“让爱回家”“快乐小家”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用好志愿者礼遇办法,引领广大党员群众见贤思齐,致力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杜鹃花小屋”项目荣获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清单、一季一督导、半年一推进、一年一评估”工作机制,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基层所(站)承接任务、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员各展所长的工作模式。
示范引领,奏响移风易俗“时代乐章”
制定下发《芦溪县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芦溪县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在全县134个村(社区)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制定了限高标准,引导群众小事不办、大事从简。
印发《芦溪县党员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简办丧事承诺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恋新风,做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行动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破除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倡导文明新风”签名活动63场,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折页》等宣传手册54200份。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去年全县共开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专场巡演18场,实现9个乡镇全覆盖,原创《芦潇溪水长》《我是社牛叫滋滋》《出圈吧·芦溪》《移风易俗进万家》《谈婚论嫁》等节目深受好评,观演群众达29400余人;连续两年举办“不要彩礼要幸福”集体婚礼,推动形成人人崇尚主流价值、人人践行主流价值的良好风尚。
立德垂范,筑牢崇德向善“精神家园”
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在县城主要交通路口、公园广场、景区景点设计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24个、“遵德守礼”“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2430余处;编印《芦溪县市民文明手册》《市民十不行为规范》等7万余份。深化“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广泛开展主题文艺演出、知识竞答、有奖征文等活动114场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耳濡目染中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平台,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教育感化群众,让乡村和社区成为文明实践最具感染力的地方。整合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村史馆等文化场所,改造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依托实践阵地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309场。
持续加大中国好人、江西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目前全县有中国好人25人,江西好人23人,萍乡好人128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其中邓奕华等4人获评2023年全省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易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