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降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操作形式的改变。从过去的“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模式,转变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这种调整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
作者:欧阳晓红
导读
壹 || 此次降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操作形式的改变。从过去的“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模式,转变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这种调整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
贰 || 降息公告发布后,市场迅速作出反应。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超100个基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7.29关口,盘中报7.2947。这可能表明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并未完全消化,短期内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叁 || 对普通人来说,进一步的降息意味着房贷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整体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促进消费与投资,从而带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靴子落地,这是一次特别的降息。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7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两者均比上月下调10个基点。
这不仅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措施,更是在货币政策调控操作形式和政策利率方面的深度变革。
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正在形成。作为新基准利率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开始“担纲”:LPR的定价或将参考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OMO利率调整之后,LPR亦随之变动。此前,LPR基本跟随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同步变化。
7月22日,央行发布一系列重大货币政策调整措施,可谓“数箭齐发”。当日,央行公告,为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为什么此时“双降”?其“动因与动向”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怎样的走向?
“双降”动因与动向
“双降”来得有点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尽管中国上半年实现了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但考虑到二季度以来经济趋缓的现实及潜在惯性,若要实现年初预期的经济增速目标,逆周期政策加码是应有之义。伍戈指出,若要真正摆脱价格的低位,政策力度也许需要超出常规范畴。
利率因何而动?伍戈认为,大国经济,应以我为主。放眼过往数十年,中外经济周期基本趋同,相应地,逆周期政策也大致同步。然而,近年来分化特征明显,客观上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未来美联储降息的概率显著增大,是否有助于我国政策空间的打开?
而降息操作形式的重大调整与新基准利率的确立均昭示——由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进一步形成,后续亦将深化完善新的货币传导机制。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回落至4.7%,工业生产和投资均出现边际走弱的迹象。此外,外需减弱、出口运价和货物吞吐量的下降,加大了经济企稳回升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央行通过调降利率,旨在提振贷款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确保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此次降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操作形式的改变。从过去的“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模式,转变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这种调整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曾提到,“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一功能。
此次操作形式的改变,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实,意味着央行未来将更加注重价格调控,而非数量调控。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新的基准利率,或成为央行传导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的利率信号,央行可以更稳定地引导市场预期,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调整将有助于理顺由短至长的利率传导路径,逐步实现政策利率从短期到长期的有效传导。
市场反馈
降息公告发布后,市场迅速作出反应。
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超100个基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7.29关口,盘中报7.2947。这可能表明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并未完全消化,短期内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然而,中国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汇率波动,有专家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不会突破前期高点7.34。
在债市方面,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3个基点,但随后在中国证券报发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并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的文章后有所回升,最终下行1个基点左右。短期资金利率的下降,对债市形成明显利好,市场预计资金利率DR007(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中枢将跟随7天逆回购利率下行至1.70%。果然,7月22日,DR007报1.7184,而前一交易日报1.8682;此前的6月28日,DR007甚至上行至2.1664。
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认为,虽然本次降低了OMO利率10个基点,但是10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利率下限是否打开仍需观察。一方面央行卖债还未落地,这会对长端利率带来扰动;另一方面,央行需要维持一条向上倾斜的利率曲线。
至于降息落地,机构是否要止盈?张伟分析,在经济待持续恢复的情况下,近期系列措施均难以持续推升长端利率。综合来看,债市大环境依然友好,利率债以中久期为主,长端利率品种继续做波段。在品种方面,张伟建议超长信用债、地方债、二级资本和政金债相对占优。
张伟的逻辑框架是:在本次OMO降息之前,10年期国债在2.2%—2.3%区间波动,这与OMO利率的利差为40—50个基点。2022年—2023年,这一利差均值在70个基点左右,这意味着市场对于OMO隐含的降息预期在20个基点以上。本次OMO降息10个基点对债市来说并非利好完全兑现变利空。
其次,稳增长政策或许还将加码,但市场风险偏好低,债市的配置力量也强,因而政策加码对于债市冲击可控。最后,央行卖债更多是为了维稳长端利率,不希望长端利率过快下行。
尽管降息对短期债市利好,但长债收益率仍可能受供需缺口影响出现震荡。德邦证券分析指出,央行通过借券操作来调节国债供需,以维持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这意味着,尽管短期内降息对债市有积极影响,但未来长债收益率可能会在供需缺口和央行操作的双重作用下保持震荡。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认为,中国央行的降息举措,正是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加大货币政策力度,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举措。
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而对普通人来说,LPR“双降”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房贷利率的下降。5年期以上LPR作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参考利率,特别是住房贷款利率的主要依据,其调整直接关系到个人房贷的成本。LPR下降10个基点,意味着按照LPR定价的房贷利率也会相应下调,即购房者每月还款额将有所减少。
如以商贷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为例,此次LPR下降10个基点,购房者月供将减少57.3元,累计30年月供减少2.1万元。此外,随着LPR的下降,其他类型的贷款如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的利率也会有所下降。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德邦证券分析指出,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以利率调控为主,配合数量工具,形成更加灵活的调控机制。预计下半年央行仍有可能降准25—50个基点,以对冲中期借贷便利到期规模,并进一步降低市场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平安证券则认为,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和基准利率的强化,将有助于稳定短期利率和市场预期。在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四季度可能会进一步降息。
中银证券也表示,央行此次操作不仅是为了稳增长,还在于为金融市场提供更稳定的利率环境,缓解债市供求压力,避免长端利率大幅波动。
不管怎样,此次特别的降息,标志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进入一个新阶段。有观点认为,通过确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利率,央行不仅为当前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未来,市场需密切关注央行的进一步操作,尤其是在降准和利率调整方面的动向。
对普通人来说,进一步的降息意味着房贷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整体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促进消费与投资,从而带动经济的良性循环。然而,这仍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财政政策也需进一步发力,通过综合施策,共同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次特别的降息,一种特殊的期盼,市场期待其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