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1129期:赣州市市长李克坚发布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闻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文字采集:黄子怡 提问:王敏 摄像: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7月2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赣州市联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牢记嘱托再出发 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闻发布会。赣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李克坚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剑飞,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何琦,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蓬勃,赣州市政府副市长邹治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八场,邀请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先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剑飞先生,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先生,市委常委、副市长黄蓬勃先生,副市长邹治宇先生,介绍“牢记嘱托再出发 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李克坚先生作介绍。
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
李克坚: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介绍赣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首先,我谨代表赣州市委、市政府和980多万赣南老区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赣州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赣州是江西“南大门”,是红色基因浸润的革命老区,也是历史人文厚重的千年古城,素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等美誉。党中央、国务院深情牵挂赣南老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来到赣州考察,去年10月再次来到江西考察指导,提出“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赣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紧紧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纵深推进我市“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奋力迈出了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坚实步伐。
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全面贯彻“三新一高”要求,推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08.4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4606.2亿元,年均增长8.5%,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05位跃升至第62位。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11年获全省综合考核先进。
我们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支撑坚实有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全面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省“1269”、市“7510”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体现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不懈努力,赣州大工业雏形基本形成,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4.1%,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百亿工业园区达16个,千亿产业集群增至4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锂电新能源产品出口占全省60%以上。同时,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日益显现,赣州跃居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第56位,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前列。
我们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大刀阔斧推进开发区、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荣获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考评“八连冠”。特别是,我们坚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理念,连续开展三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去年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一,“市县同权”、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同时,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扎实推进与深圳对口合作,加速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几年,格力电器、富联精密、吉利科技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赣州,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孔雀赣南飞”,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活力。
我们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有效拓宽。锚定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着力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31.1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2.6倍,建成高架快速路112公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92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43公里,县县通了管道天然气,梅江灌区、平江灌区加快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赣州现代化都市气息越来越浓。我们着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赣南硒品”等农产品畅销全国。同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赣南先行区,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我们全域实施美丽赣州建设,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建设先行先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一手抓生态保护修复,累计修复废弃矿山6800余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830余万亩,第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启动实施,2023年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优,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生态质量指数全省第一,获评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我们一手抓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加速向“绿”转型、向“新”而变,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数量居全省前列,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考核全省第一,上榜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获评“优良”等次。
我们用情用力提高民生品质,高质量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八成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1年全省第一。我们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每年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与大湾区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办学,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别将于今明两年建成投用,获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持续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长征第一渡》等文艺精品叫好又叫座。我们大力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公众安全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一个个民生项目、一件件民生实事,正一砖一瓦构筑起赣南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厦!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徐承:
谢谢李市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好,开始。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
江西正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请问赣州作为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助力全省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
李克坚:
赣州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之地,是江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以深赣对口合作为主抓手,推动全面“融湾”跑出加速度。
一是在基础设施上加速“融湾”。随着赣深高铁开通,寻龙、信雄等高速公路建成,赣州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我们还将加快瑞梅铁路、遂大高速公路建设,推进赣粤运河前期工作,进一步打通入粤快速通道。同时,依托赣州国际陆港,稳定运行至大湾区铁海联运“三同”班列,深化运营赣深、赣穗“组合港”,推动口岸通关降本增效。
二是在产业协作上加速“融湾”。我们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与深圳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赣粤边产业合作示范区。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建成深圳科技园赣州园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引客入赣”,积极培育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深圳农场”,致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是在营商环境上加速“融湾”。我们全方位对标大湾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前已有268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对标深圳,如企业开办最快半天、零成本,用水可以“即报即通”,还有33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127项深圳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151个事项“跨省通办”。今年,我们专门出台了进一步保障企业安静发展的“10条”硬措施,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填表报数和公务活动,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加速“融湾”。我们重点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强与大湾区合作交流。教育文化方面,组建了深赣职业教育联盟,与大湾区学校深度合作办学,携手开展红培研学,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医疗卫生方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据了解,近年来赣州大力开展提高民生品质行动,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剑飞
胡剑飞:
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实施“提高民生品质行动”。2023年,全市民生类支出913.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83%,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是就业大局稳中向好。着力打好惠企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全市现已建成“就业之家”1245个,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近三年,全市累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1800余场,落实就业去向36万余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3.5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04万人,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数129.35%、114.27%,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二是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专项行动,“赣州惠民保”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将“两司机两小哥一家政”等新业态人员列入补充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近三年全市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服务网,近三年累计为1146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883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4.52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三是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4.03%、99.76%、94.49%,近三年累计新增学位18.39万个、园位(幼儿园)3.06万个。赣南医学院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顺利转设为市属本科高校赣南科技学院,和君职业学院(民办)获批设立。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两个医院重点专科外转病人同比下降31%、48.52%。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78个,建成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工程超8000个,成功获批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近三年共新增车位8.2万个、厕所3.9万个,城区“停车难、如厕难”问题有力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赣南老区人民享受到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作为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请问赣州是如何落实新型工业化要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何琦
何琦:
近年来,赣州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贯彻省“1269”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市“7510”行动计划,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构建体现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赣州列全省第1。
一是立足优势促发展,全力做大工业规模。立足苏区政策、交通区位、矿产资源等比较优势,大力招引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加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富联精密、格力电器、吉利耀能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跻身全省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康家具等6个产业集群获评全省星级产业集群。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008家,数量居全省第1。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营业收入分别由2020年的全省第6、第7位跃居全省第2、第3位。
二是顺应大势强创新,奋力建强发展平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构建起了战略科技力量“赣州矩阵”,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落地赣州。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园区,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赣州经开区在2023年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33位,稳居全省第1;赣州国际陆港联通世界,南康家具等赣州工业产品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赣南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双向奔赴”,赣深产业园顺利开园。
三是紧跟形势促转型,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能级,成功创评国家“千兆城市”,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居全省第2。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89.3、居全省第2。加快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全市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27家、绿色设计产品10个,数量居全省第2。成功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牌照数居全国设区市第1。
四是积蓄胜势优环境,聚力强化企业服务。实施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对“双千”等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政企圆桌会议、领导挂点帮扶、企业特派员等机制,全生命周期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打响营商环境品牌,惠企政策集中兑现、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全产业一链办”改革等做法在全省进行经验推广,赣州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下一步,赣州将以集群、链条、项目、企业为发力点,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加快赣州工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注意到,赣州在2022年出台了《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方案》,请问近两年来进展如何?
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蓬勃
黄蓬勃:
近年来,赣州聚焦构建“2+5+N”农业产业体系,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五端”发力,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了脐橙、畜禽、蔬菜、稻米、油茶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0.96亿元,增长5.2%,增速列全省第二。
一是产业链不断延伸。我们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实施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4个,引进得利斯华南预制食品产业园、晟阳食品等一大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达63亿元。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8家,播恩集团成功上市、实现农业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89.67分,连续两年领跑全省。
二是服务链不断优化。我们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托管土地面积122.51万亩,建成机械化育秧中心257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1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988个。成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赣南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等一批配送项目,赣州被列入省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两核”之一。
三是价值链不断提升。我们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优质农产品进高端商超,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全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1234个,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1个、富硒农产品1162个、圳品60个,赣南脐橙、赣南茶油分列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榜水果类、油料类榜首。同时,还建成盒马村3个、京东农场2个,有71款产品进入高端商超、10款产品进驻榜单餐厅、6款产品进入高铁渠道销售。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4亿元、同比增长9.1%。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头雁引航 雏鹰振飞”行动,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为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在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赣州市政府副市长邹治宇
邹治宇:
赣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素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等美誉,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36个、国家级天然氧吧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持续攻项目、抓融合、促消费,全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是依托资源禀赋,抓好品牌创建。围绕“红、古、绿”等资源禀赋,按照“一核三区”全域旅游布局,重点打响了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等多条精品线路。红色方面,打造了“共和国摇篮”“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集结出发地”等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品牌;古色方面,江南宋城飞天秀表演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郁孤台街区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绿色方面,做优“绿水青山” 换得“金山银山”,打造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远三百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余丫山。
二是强化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业态。积极引进头部文旅企业布局,加快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打造了七鲤古镇、方特二期、会昌戏剧小镇等新业态项目,培育了上犹天沐温泉、兴国红兴谷、崇义阳明寨等一批“旅游+”产品。深化农旅融合,依托“赣南脐橙”打响“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品牌;推进体旅融合,打造崇义阳明山万人徒步大会、国际越野赛等特色品牌赛事,“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文旅新风尚;加速工旅融合,南康家居小镇实现产业与景区交融、旅游与购物同步。
三是创新营销推广,激发产业活力。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我的城市》《我在赣州等你来》等宣传片,每月邀请国内头部网红、旅游达人、生活类博主到赣州打卡,盛赞赣州真“City”。面向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主客源市场,大力实施“引客入赣”工程,赣州休闲旅游、红色研学市场持续做热做旺。央视节目《家乡至味》《非遗里的中国》《山水间的家》纷纷走进我市实地录制,宣传赣南特色美食、传播客家非遗文化,赣州成为全国最受欢迎“小众”城市之一。
下一步,我市将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契机,锚定城市流量“密码”,深度推进商务、文旅、体育、交通融合发展,重点办好全市旅发大会、马拉松赛事、大型演唱会等活动,形成更多爆款IP,努力打造可感可亲可往的网红城市。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来赣州感悟红色初心、体验宋城新韵、品尝客家美食、感受阳明文化。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