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这个“空心村”如何变身“钱”景村?
江西
江西 > 宜春 > 正文

宜丰这个“空心村”如何变身“钱”景村?

来源:当代江西

东槽村盆景产业的发展,从传统销售到驶上电商“快速道”可以说是一部奋斗史。通过电商助力,一个曾经的“空心村”“零业村”,成功晋级为“产业发展优质村”。

一盆一景一世界,半农半艺半神仙。

行走在宜丰县同安乡东槽村,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紫薇、赤楠、栀子花等琳琅满目的盆景宛如一件件艺术品,入眼皆是风景。

15年盆景种植发展历程,全村现有盆景将近百万盆,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坐实了东槽村“盆景村”的“江湖”地位,村民随手拍摄、直播讲解已经成为常态。很难想象,这是大山里一个人口仅有356人的小村庄。

昔日冷清的“空心村”变身生机勃勃的“前景村”。盆景已然成为东槽村的文化符号,也带来了民风的大转变,村里几乎很少见到“摆龙门阵”闲谈,更没有“四个人围一桌”的打牌现象,随处可见的都是盆景丛中热情卖力地推介,方寸之间彰显着乡村新活力。

村民正在盆景园直播销售。何贱来/摄

村民正在盆景园直播销售。何贱来/摄

百万盆景上演“直播秀”

“这盆小叶赤楠是今天的开播福利,造型就像一幅山水画,只要150元,喜欢的朋友拼手速……”在村民唐赛的盆景园里,他和妻子以天然的竹山和潺潺的溪流为背景,架起手机开始盆景直播。夫妻俩凭借默契十足的“配合战”,开播不到两分钟,就接了5个订单。

2020年,“90后”青年唐赛返乡创业,开始涉足盆景行业。和其他新手不同的是:他小时候就看着父亲唐细生摆弄盆景,虽然规模不大,家里也算有了一定的盆景“家底子”。

其实,真正吸引唐赛的,还是东槽村业已形成的盆景“产业链”。“现在村里运营、快递和进货渠道已经非常成熟,新入行的,也能赚钱。”唐赛说。

村里的盆景主要依靠从外地进货,然后进行培育、修剪和造型,再通过直播间卖出去。“每天大约直播6个小时,几乎全部是通过网络销售,盆景售价从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的都有,去年的营业额有100多万元。”唐赛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盆景园。

网络直播,其实也是一个“江湖”,卖设计和卖创意才是最高级的。

村里除了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也各有自己设计的精品,“盆景的市场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就拿网上关注我们的人来说,90%的人是‘外行’,有利于走量,剩下的10%‘内行’则是价值所在,他们不在乎价格,只要精品。”唐赛坦言,做精品的利润大于走量的利润,带来的利益链条也更长久更深远,这也是村里盆景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返乡青年是希望所在。

“原来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现在有90%都回来了,村里每天都是活力满满的。”东槽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武说,村里共有盆景种植基地36个,除此之外,现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摆满了盆景,全村盆景数量将近百万盆,每年的成交数量达42万盆以上。

村民正在盆景园帮忙洒水。何贱来/摄

村民正在盆景园帮忙洒水。何贱来/摄

“盆景村”是如何“炼”成的

抢抓政策红利,把准时代脉搏,闯出自媒体的发展之路。东槽村盆景产业的发展,从传统销售到驶上电商“快速道”可以说是一部奋斗史。

村里最早开始做盆景的是盆景爱好者黄喜忠,通过一个人带几个人,再发展到一群人。“但前面几年一直没有真正搞起来,主要还是条件限制。”黄喜忠说。

无疑,市场销售曾是制约村里盆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我们拉到县里市场去卖才能卖多少?以前家里人做盆景就只是想换点钱,这和产业有本质上的区别。”黄喜忠说,自从打通了网络渠道以后,东槽村的盆景事业才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才有了“盆景村”的基础。

大概每天下午四点钟,县快递公司派出的两辆大卡车翻山越岭准时到达东槽村,到各个基地的打包车间,把前一天卖出的盆景搬上车。“我们每天会从县城过来,平均一天大概出单600件左右,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快递员漆明芳说。

作为“盆景村”,要想有叫得响的品牌,首先就要解决场地的问题。现在,由乡里牵头,村里正在打造合作社,整合200亩土地资源,对所有的盆景种植基地和打包车间进行集中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道路、展厅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全村的盆景标准。

“村里的老一辈有经验,也会构思,所以我们打算把他们请‘出山’,多给大家培训。而且,乡里也会请农业大学教授来实地指导我们盆景种植,县里定期也有电商直播培训。”张文武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好政策,把东槽村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和盆景销售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真正让盆景产业造福东槽村。

村民正在盆景园拍摄视频。何贱来/摄

村民正在盆景园拍摄视频。何贱来/摄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这天村民朱员生格外高兴,原来是他精心栽种的“宝贝们”即将全部被搬进直播间进行销售。

“半个月前就跟季勇预约好了,我不会直播,希望今天他可以帮我卖个好价钱。”朱员生说。季勇也是村里盆景种植大户之一,平常得空的时候就会帮助村里年纪较大、不懂直播的村民进行线上盆景营销,让大家都可以“分一杯羹”。

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共享流量。因为解决了市场销售问题,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成了盆景“家庭作坊”。“种盆景不仅有趣,还可以赚钱,而且村里也变美了,何乐而不为呢?”朱员生说。

盆景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现在气温升高了,我在基地负责洒水,一天有160元收入呢!”67岁的罗金秀满意地说道。

整个产业包括了种植、修剪、养护、销售、搬运、打包等环节,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村民不用出村便可增加收入。目前全村盆景产业从业人员约250人,户均增收约10万元。

通过电商助力,一个曾经的“空心村”“零业村”,成功晋级为“产业发展优质村”。

近年来,宜丰依托本土资源,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出台一系列针对电商发展前后端的扶持政策,包括对种植户的补助、电商直播的流量扶持、农村物流成本的降低等, 吸引了一大批懂电商、有经验、会运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