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江中医”模式
江西
江西 > 教育 > 正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江中医”模式

在实验室里做“竹子烧烤”、守在水池边捞泡沫、用“古早版微波炉”炮制附子……这些几近失传的古法炮制工艺,正在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三全妈妈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走上现代化生产线。

杨明团队与行业企业将鲜竹沥搬上现代生产线。

杨明团队与行业企业将鲜竹沥搬上现代生产线。

“传统炮制技术大量散藏于古代文献,长期以来传承、研究与应用脱节,特色技术濒临失传。现代制造过程又缺乏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成为制约中药产业现代化、规模化的瓶颈。”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杨明说,要复苏这些古法炮制工艺,就得通过成果转化,将其搬上现代化生产线。

古今传承之间有了症结,如何打通,要有新办法。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意识一定要靠前一步。”江西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学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赋能、全流程协同、全方位跟进的“三全妈妈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此服务作何解?该负责人介绍,“三全妈妈式”服务是主动式、亲情式服务,以人才链为核心驱动力,激活创新链、重塑转化链、提升产业链、完善服务链,从前期研发端到市场增长端与企业进行深度协同,全方位跟踪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举个例子。竹沥是鲜竹竿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具有化痰清热等多种功效,但其炮制技术却非常复杂且需要时间,古法工艺已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供应需求。

为了最大程度上复原鲜竹沥,杨明团队与行业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实践,一致认为要搬上现代生产线,有三个核心难关要突破:一是古法技术,二是炮制原理,三是现代装备。其中,炮制作用原理的现代科学内涵解读是关键一环,决定了技术路径和数据参数。

“经过与企业间的反复试验,团队发现,鲜竹沥炮制关键点在于高温下木质素、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裂解转化反应,竹子中的二氢丁香酚要在190—230摄氏度才能转化成有效成分愈创木酚。”杨明说,这一突破,迅速解决了炮制工艺选定和参数设定难题,为鲜竹沥的产业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与企业形成合力乘胜追击,运用多学科优势,通过多渠道论证,最终研发出了系列符合中药特点的成套设备。

杨明教授在指导中药炮制团队阐释炮制作用原理。

杨明教授在指导中药炮制团队阐释炮制作用原理。

如今,这一技术已经成功转让给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迅速将鲜竹沥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并开展循证医学研究。

杨明介绍,江西中医药大学累计为全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300项,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

“特别是近3年产生效益99.8亿元,新技术、新饮片和新装备的产业转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杨明说,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江中医路径”,让古老的炮制技术得以复苏,使中药炮制从传统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魏依晨 图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提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