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武宁,逐“绿”前行
江西
江西 > 九江 > 正文

山水武宁,逐“绿”前行

林海莽莽,碧水悠悠。

这里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县;

这里是全国林改第一县,全国首创林长制第一县;

这里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这里就是被誉为全国最美小城的山水武宁。

诸多荣誉,是武宁人守护生态环境的成就与决心。

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碧水青山颜值

清晨,太阳刚刚穿过树梢,新宁镇竹湾村副林长陈森森点开“赣林通”北斗导航app,跨上摩托车,喇叭里传来响亮的宣传语:“禁止在禁火区内吸烟、野炊、烧稻草……”

陈森森是新宁镇竹湾村村民,2022年开始便担任该村的副林长,巡林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以前靠经验巡林,如今靠手机巡林。”陈森森说,自己每天巡林不少于两小时,“放火烧山、乱砍滥伐、树木病害……每一项都是我的职责范围,都需要我们巡护到位。”

同时,武宁县整合原有的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为专业的生态管护员队伍,经过整合后,全县由过去2300多名各类管护员整合为800名左右,每名管护员收入由过去的几千元提升到2万元。“补贴更多,干劲更足!”宋溪镇伊山村生态管护员李方华笑着说。

在武宁县,579名林长、242名河长、816名生态管护员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全县27.4万公顷林地,289.23平方千米水域。2023年,庐山西海(武宁段)水质在全国56个重点湖泊中位居前三,是江西省唯一Ⅰ类水质的水域,PM2.5年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6.54%,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保障。

做强生态产业 写好金山银山文章

春天的早晨,斑驳光影铆足了劲儿透过繁密的山林,林荫下,一个个降落伞般的羊肚菌探出了脑袋,虫鸣鸟叫,伴着欢快的溪水声,罗坪镇长水村苏醒了,人们提桶,小心翼翼地采下一个个肉质肥厚的羊肚菌。“我们这羊肚菌可金贵了,因为生态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亩地可以卖10万元钱。”长水村菌菇产业园负责人肖光成乐呵呵地说。

依托绿水青山,产出金山银山。优质生态资源带动了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全域旅游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不出家门便能创业就业。该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食用菌、蜂蜜、休闲康养等产业,全县养蜂6万箱、高山茶叶7万亩、油茶25万亩、果业15万亩,产值超过20亿元。

卢咸锋是武宁县最早吃上“生态旅游饭”的人。2017年,他在自家700余亩山地上,建起20余幢民宿,可同时接纳百余名游客。2023年,实现收入160余万元。

游客纷至沓来,农产品供不应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相融互促,全域旅游迸发新活力。2023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次1159万人,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

随着理念的提升,武宁县绿色经济的产业布局也在进一步优化,2023年,该县部署绿色生态类项目共计23.39亿元,并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修复保护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如今的武宁,种绿、护绿、用绿蔚然成风,正以更稳健、更快速的步伐逐“绿”而行。(余慧琳 付余)

来源:九江e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