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南都市报
最近,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持续引发关注。课堂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陈俐灵动的表演打动人心,不少人被其行云流水的表演所吸引。那么,如何让赣剧更好地走入百姓生活,让大家近距离欣赏精彩赣剧?
实际上,我省正逐步推进赣剧等传统戏剧“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了戏剧下乡、戏剧课堂等公益活动。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群众对于观看赣剧的需求,让街头巷尾打卡赣剧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助力赣剧“出圈”,让非遗产品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更好传承和发展。
乐平古戏台赣剧表演
乐平的赣剧表演吸引上千人观看
青春版赣剧《红楼梦》
古戏台一场赣剧演出吸引千人观赏
3月23日,和煦的春光普照大地,在景德镇乐平市河头邹家的一场活动中,附近乡亲以及特地受邀来此打卡的游客围着一座大型古戏台,台上的唱戏人声情并茂,台下的听戏人全情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在乡村古戏台上演的赣剧吸引了上千人观看。当日,《鱼藏剑》《打严嵩》《杨门女将》等经典剧目的上演赢得阵阵喝彩。
乐平被誉为“赣剧之乡”,有着众多的古戏台,当地人对于赣剧情有独钟。而对于南昌市民陈女士来说,赣剧却有着另一番新鲜感。3月23日,受朋友之邀,她和家人来到乐平河头邹家观看演出。“古戏台下面的空地上人挤人,脚都挪不开,非常热闹,有着浓浓的市井味。”陈女士说,台上的表演是方言,有些还能听懂一些,好在戏台两侧还有电子屏,上面显示着戏词,所以边听戏曲边感受故事情节,还是挺有趣的。与陈女士一样,台下的听戏人也跟随着台上的“嬉笑怒骂”而情绪波动,沉浸其中。
从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上的精彩互动,到“赣剧之乡”千人围着古戏台观赏表演,赣剧这一文化瑰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赣剧的魅力源远流长。资料显示,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
赣剧既要“走下去”又要“走出去”
赣剧是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赣剧振兴,十分有必要。
可以说,赣剧既要走入群众当中,成为更多人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项目,还要打造一批在全国唱得响的优秀作品,奠定赣剧在全国曲艺界的地位。
江西省赣剧院是赣剧推广的“主力军”。今年1月11日上午,江西省赣剧院到省直机关第五保育院开展“赣剧进校园”活动,将这一传统艺术带给广大师生欣赏。省赣剧院的演员们为孩子们表演了武旦、青衣、武生等主要行当的代表性身段表演,并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赣剧知识。演员们还邀请孩子模仿他们的身段、动作,在实践中领悟赣剧的魅力。1月15日至18日,江西省赣剧院来到湖口、都昌两县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下基层”活动,把优秀戏曲文化送到乡村,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精彩绝伦的赣剧表演。
江西省赣剧院以保护和传承赣剧为己任,改编新编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江西省剧协副主席黄海红受访时介绍,近年来,省赣剧院推动赣剧走下去,比如开展赣剧下乡、赣剧进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也在推进创作剧目走上全国舞台,推动赣剧走出去,走向全国。
3月6日、3月7日晚,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连演两场,展现古典赣剧的独特魅力,受到北京观众的广泛好评,这是江西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的一次展示。
“我们除了打造赣剧佳作,进大剧场、去冲奖,平时也是深入百姓当中。我们赣剧院一年要组织80场送戏下乡活动,还有公益演出、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黄海红介绍。
让非遗文化与人间烟火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赣剧很精彩,但也有市民认为,日常生活中,看一场赣剧表演的机会并不多,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让群众近距离接触赣剧?
“80后”小龚在南昌从事财务工作,最近,她在网络平台上看到南昌大学的赣剧课堂短视频,觉得非常有趣,她也想静静地欣赏一场赣剧。“我印象中,平时接触赣剧的机会并不多,最近的印象大概就是今年过年期间,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古戏台看了一场赣剧,当时人山人海,观众看得过瘾!”小龚说,赣剧如果时常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百姓中,相信会受到更多关注。
赣剧应该如何更接地气地走进群众生活呢?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会展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周雨城认为,在赣剧作品的创作上,应接地气、出精品,贴近百姓生活,实现传统剧本与现代生活的传承创新;在表现形式上,要注重共情,舞台体现文化科技元素,增强科技感、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同时,要重视传承人培养,老中青传承梯队,不仅要进剧场,更要进社区、进课堂,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入进来,成为传承者。
“我认为,赣剧就是要走到群众当中去,比如今年过年期间,在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赣剧表演,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江西文化名家梅联华认为,赣剧团队应常去百姓聚集的区域进行表演,南昌的万寿宫、绳金塔等景区就有古戏台,在周末和节假日,可以组织赣剧表演团队上台表演。
梅联华举例阐述,今年过年期间,全国各地不少民间非遗表演深入到街头,成为网络热点,因此传统文化如何深入人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去看见,去接触。
“我认为,要推动赣剧走进街头巷尾,就需要政府买单,推广公益表演,在公园、社区打造一批文艺大舞台定期表演。”梅联华认为,要将赣剧下乡、进课堂、进社区的频率再加密一些,让非遗文化与人间烟火结合,擦出更耀眼的火花。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淦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