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宜让农村娃上好学——村小撤并分流 教育质量更优
江西
江西 > 新余 > 正文

江西分宜让农村娃上好学——村小撤并分流 教育质量更优

来源:江西日报

徐 云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光华

1月18日7时20分,四年级学生宋远哲和小伙伴从分宜县钤山镇苑坑村坐上校车,约40分钟后,到达集镇的新祉中心学校。“上下学有校车免费接送,很方便。校园漂亮、足球场特别大,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很喜欢这里。”

去年6月,分宜县纳入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在充分调查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5所。像宋远哲一样,该县261名学生进入资源配置更优的乡镇中心学校,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校一案”撤并分流

2023年秋季之前,宋远哲在苑坑小学就读,他的父母心里总有个“疙瘩”:虽然离家近,但学校只有两个年级、11名学生,艺术课程难以正常开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想送到新祉中心学校路程又太远,实在不方便。新祉中心学校校长龚欢告诉记者,家长都希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条件的会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但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只能留在教学点接受教育。

让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是家长的普遍期待。从2017年秋季开始,分宜县就启动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适度集中办学,4年时间共撤并20人以下的乡村学校87所,涉及学生788名、教师171名。被纳入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工作县之后,分宜县开始了新一轮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撤并分流。

“撤并分流不是简单的一撤了之。”分宜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辛欣介绍,该局组织人员逐生逐户了解情况,征求家长和群众意见。各乡镇中心学校组织家长代表到学校参观。在此基础上,所涉6个乡镇组织教师、家长、政府及村民代表等,召开撤并方案听证会,听取意见建议,完善工作方案,对外公示结果。15所撤并小学和7所接收中心学校也从“师生安置、交通服务、资产处置、提升条件、学生关爱”等方面制定“一校一案”,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撤并,家长最担心的是子女的交通安全和食宿问题。分宜县在原有30辆校车的基础上,新增调配9辆智慧校车。由乡镇政府签订购买校车服务协议,县、乡镇财政兜底,落实校车交通费用,让学生免费乘车上下学。学校为校车配置安全员,每天负责路途安全管理。

龚欢说,学生如果寄宿,可享受市里“小荷工程”全部待遇。如果只在学校吃午餐,5元可以吃上两荤两素一汤,既营养又安全,家长都很满意。

中心学校提质升级——并入学生融入暖心大家庭

走进杨桥中心学校,全新的海洋蓝跑道与绿色的足球场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暑假期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升级。”杨桥中心学校校长聂旸说。作为该县撤并学校的7所接收学校之一,去年暑期期间,杨桥中心学校实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学楼和少年宫以及足球场等提升改造项目工程。

而新祉中心学校为了迎接47名分流学生的到来,投入了满满的爱。在龚欢的引导下,记者看到校门口建起了漂亮实用的候车亭,学生宿舍楼新铺了地砖,6间学生宿舍都装上了空调,还分别设了两间男女生活动室。学校少年宫也进行了提升改造,合唱团、舞蹈团的孩子每天都在这里训练。

分宜县教育体育局基教股负责人夏良群介绍,纳入试点后,县里调整校建项目库,将项目经费重点转向撤并教学点所在乡镇的中心学校,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又追加财政经费335万元,对7所接收分流学生的中心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进行提升改造,提质“小荷工程”,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足够的餐位、床位、蹲位。

为提升7所接收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分宜县建立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机制,推进城区小学与中心学校对接,成立5个区域教研组,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和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中心学校的教师培养。对撤并学校的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安排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润心行动”,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进入中心学校,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一名脚部残疾的学生进入洋江中心学校就读后,学校为这名学生免费提供房间住宿,将其就读教室调整到一楼,邻近厕所,并指定教师和同学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给予其关心关爱。

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托举乡村孩子成长的梦想

每周一下午,杨桥中心学校三(2)班的晏志豪就特别开心,因为这天有他喜欢的合唱课。晏志豪原先在西田村小学,学校只有32名学生、4名老师,未开设艺术课程。他说:“现在班上有30多个同学,学习氛围更浓,还有很多兴趣课。”班主任邱舒蕾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舞蹈、合唱、围棋、国学、书法、跳绳、踢毽子等兴趣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学生减负减压。

夏良群表示,通过“一校一品”“体艺2+1”等途径,学生学习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楼、塑胶跑道、篮球场、音体美教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优化试点后,生源、教育资源集中,师资力量的整合让学生能更全面地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规范的课程开设、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宋远哲告诉记者,在村里读小学时,同学少,老师少,音乐体育美术课也上得少。到了新祉中心学校后,每一门课都能上,学习也进步了,英语经常考满分。

现在读六年级的邓钰婕自从来到新祉中心学校,就参加了学校舞蹈团,并很快爱上了舞蹈这门兴趣课。全团15个孩子每天在老师指导下排练节目,十分开心。在全县第17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她们的节目《傣家小妹》获得三等奖。

辛欣说:“优化提质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还要继续用心付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