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军 周亚婧
“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10月14日,九江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主题教育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主题教育成效如何,人民群众说了算。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九江市将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着眼“大命题”调研 找准“小切口”落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九江市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聚焦制约发展、群众关注关切等难点堵点,各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村里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今年村集体收入有多少?”“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有什么困难?”近日,在修水县杭口镇杭口村南山,23名村民和村干部围坐在老樟树下,召开了一场“板凳会”。九江市委主要负责人也来到现场,与老百姓共同探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办法。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九江市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让干部和群众近距离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议村事,致力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板凳会”开成倾听民声的“民生会”。全市通过“板凳会”收集到意见建议2993条,已解决80%以上,通过“板凳会”也倒逼干部改进作风,解民生难题,共商乡村治理计策。
截至目前,九江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着眼“大命题”,找准“小切口”,开展实地调研1384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436个。市委主要领导领题《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问题及对策》开展调研,深入沿江岸线找方向、找对策、找路径。
“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九江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九江市认真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市县两级建立民生项目清单,重点梳理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问题210个。同时,建立台账管理、项目推进、挂账销号等机制,对短期能解决的,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建章立制跟进解决。
中午时分,柴桑区沙河街道公园社区的幸福食堂座无虚席,新鲜出锅的饭菜热气腾腾、飘着香味,居民吃着午餐、聊着家常。公园社区幸福食堂采取公建公营模式,主要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优惠用餐服务,9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可享受免费餐。柴桑区建立“一老一小”民生项目清单,重点实施居家养老中心、月子中心、文体活动场所、学生健康午休场所等重点项目,采取项目制、清单制、案例制推进机制,推行网络、网格、网点“三网融合”,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浔阳区聚焦“三新”领域,充分发挥红色蒲公英驿站网点密集、人群集聚、深入群众的特色优势,通过开设线上“书记信箱”,广泛征求“三新”群体的意见建议。积极动员“三新”群体党员加入红色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服务、为发展出力。积极开展“文明随手拍”活动,组织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职业优势,发现上报背街小巷、小区楼道里的问题线索230余条,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办“公益集市”,为群众提供家电维修、健康义诊、旧衣缝补、反诈宣传等“家门口”的便捷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利企惠民实事
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民生基础才能稳固,广大人民群众也可以从中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九江市牢固树立“面对经营主体就是面对人民群众”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千方百计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底气。
九江经开区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云上+院中+线下”模式,将“一指解忧”升级为“开心办”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做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速兑付”。推行“小赣事”帮代办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上门办”“无差别”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业主少跑腿”,项目申报、人才就业实现秒报秒批。
共青城市开展“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20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1100余名党员干部与企业、困难群众结对子,建立一家企业一名挂点市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名帮扶干部,一张政企连心卡,一套收集、解决、反馈问题清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通过企业提、群众讲、干部找、平台派等方式,摸排收集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问题“交办清单”。截至目前,已分析梳理出462个民生类、370个涉企类问题,销号800个,办结率96.14%。
据了解,截至9月底,九江全市受理经营主体诉求1.44万件,已办结1.39万件,办结率达95.8%。目前,该市正在深入实施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开展“进千企、优服务、稳增长”专项行动,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三条金融措施,进一步打造暖心爽心的涉企服务环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利企惠民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