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河道、湖边时,大家有没有发现过一些附着在堤岸和植物茎秆上的粉红色小球体呢? 这些小球体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却是危害生态环境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 近日就有不少网友向《问政抚州》平台反映在我市多处水域发现了它的身影,那究竟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日前
记者来到凤岗河流域查看情况
在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 记者看到岸边荷叶的根茎上密密麻麻地结着团团粉红色、颗粒状的卵块。 这便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所产的卵。 而在梦湖、三江湿地公园 , 记者也同样发现了它的身影。
同期 肖先生:
“平常散步的时候能看到水面上飘着福寿螺,因为福寿螺跟我们本地的螺蛳不同,因为好奇有时候会摸上来看下是什么样的。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它清理掉。”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大陆的亚马逊河流域,于1984年前后开始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广泛养殖,而后因食味不佳与市场化失败等原因,养殖户纷纷弃养。 由于缺乏天敌,导致福寿螺在我国不断扩散蔓延。
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江项目运维主管王启宝告诉记者:“它1个卵就能孵化成1个螺,上面每坨卵都包含二三百颗福寿螺,所以说福寿螺的产量非常高。”
据了解,从卵到成螺,仅需十余天时间。一旦过度繁殖,就会对生态水域造成严重破坏。 且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侵入人体后会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
在凤岗河流域,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捡螺、药剂防除和生物治理三种方式相结合,以遏制福寿螺的繁殖。
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江项目运维主管 王启宝:
“ 我们代表园区建议大家,能不吃福寿螺就尽量不要吃,因为里面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含量特别大。”
目前,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开展对福寿螺防控知识系列宣讲活动,通过发放知识手册,让广大市民对福寿螺有更多认识。
出品丨抚州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记者 汤健 梁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