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拍卖第一槌——渝水区燕山村在全省首开拍卖荒山先河
江西
江西 > 赣鄱 > 正文

荒山拍卖第一槌——渝水区燕山村在全省首开拍卖荒山先河

渝水区位于赣中南,属于丘陵山区,山地坡缓,黄土肥沃,是亚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宜南方各类水果种植。复市建区以后,渝水区果业就有一定规模的发展,至1991年,全区果业面积5万余亩,总产1万余吨。1992年,渝水区积极响应省里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号召,在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决定以马洪乡为中心在水西、马洪、北岗、罗坊一线四乡镇建设“一字岭”4万亩果业开发区,区、乡、村三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以激励渝水果业发展。沿途各乡镇积极响应,一时号角齐鸣,大有千军万马激战荒山野岭的气势,马洪、南英、罗坊等乡镇都在集体形式开发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然而,由于广大农民个体种植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整体效果还没有达到。特别是处于“一字岭果业带”中间地带的北岗乡,尤其是燕山村,那时果业开发的积极性并不高,开发进度滞后。

当时在燕山村委蹲点的北岗乡政府常务副乡长廖志鹏常在村子里转悠,看到村民大都在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果树,却不愿去荒山搞开发,这是为什么?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果树,那是因为是在宅基地上,产权有保障,收入归自己。如果去荒山上种果树,产权是集体的,随时可以收回,而果树生长期长,前期投入大,后期产权不清收入难保障,农民并无积极性。有着长期农村工作经验的廖志鹏经过深入调研,苦苦思索,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新的思路: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采取荒山拍卖的方式,将荒山经营权拍卖,先是20年不变,后延续至50年不变,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经与乡领导班子沟通同意后,立即回燕山村召开群众大会,集思广益,商讨集体荒山的拍卖方案,最后形成共识。拍卖大会开始后,吃下“定心丸”的村民一下子热情高涨,大伙你拍2亩,我拍5亩,他拍10亩,拍得最多的村民是下屋村小组的罗水牯、罗小飞两人,连续拍下140多亩。全村一个月内共拍卖荒山937亩,使果业开发落后的北岗乡进入了先进行列。

燕山荒山经营权拍卖的成功,激发了全区利用荒山、荒地、荒坡、荒水、荒滩发展林果业和立体种养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五荒”的增收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护农村能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合法权益,1994年8月初,区委、区政府决定大规模拍卖“五荒”使用权,成立以杨贱根同志为组长的拍卖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拍卖“五荒”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1994年至1995年在全区消灭“五荒”,到1997年基本消灭残次林、稀疏林、低效林山,开发一大批高标准、大规模的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

燕山荒山拍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资产的又一次深刻变革,采取拍卖的方式,将荒山经营权拍卖,首开全省拍卖荒山先河。各级领导和政策调研部门高度肯定,总结为“燕山模式”并推广发展。灵活的经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把以前集体办果园为主,转变为专业合作社、个体私营办果园为主,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有效解决了所有权、经营权的利益分配问题,吸收社会上大量闲置资金来开发果业。各乡镇以此为契机,把宜果的荒山荒坡使用权进行拍卖,使全区的果业开发如春潮涌动,呈现从未有过的建设热潮。至1995年底,全区14个乡镇、75个村委、215个村小组开展“五荒”拍卖,有1669户购买“五荒”使用权,其中一次性购买30亩以上的大户72户。这一年,全区拍卖荒山开发果业近12180亩。

1995年1月,全省“五荒”拍卖研讨会在渝水区召开,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各地市农委、林业、农业、土地管理等部门领导70多人参加。会议指出,“五荒”拍卖是渝水人民的一大创举,是对全省的一大贡献,“五荒”拍卖为克服农民发展短期行为找到了好的办法和途径。省委、省政府在推广此次研讨会所总结的经验基础上,以文件形式转发渝水区拍卖“五荒”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全省开始大力推广渝水区“五荒”拍卖搞果业开发的先进经验。

荒山拍卖第一槌,迈出了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的第一步,为渝水果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底,渝水区已建成姚圩七里山、罗坊、人和蒙山3个万亩新余蜜桔基地,水果种植总面积19.8万亩,以新余蜜桔为主的柑橘面积达19.1万亩,新余蜜桔年产量16万吨,年产值8亿元,成为了渝水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人民的“甜蜜事业”。

眼下正值金秋时节,放眼渝水大地,漫山遍野,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昔日荒山拍卖槌声阵阵,今日改革创新鼓声隆隆!(何秋生)

来源:新余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