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江西
江西 > 赣州 > 正文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手举“鲤鱼灯”,随着唢呐的乐点,闪转腾挪……每周三下午,在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的操场上,“鲤鱼灯”社团队学生认真学习着“旁摆龙”“鱼钻泥”“腾龙”跃龙门等动作,练习“鲤鱼灯”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鲤鱼灯,作为龙灯的一种,由一只龙头,八条鲤鱼,一只虾公组成,灯具独特而精美,舞姿优美而朴实,产生于唐末宋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10年,“鲤鱼灯项目”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鲤鱼灯

鲤鱼灯

近年来,潭口中心小学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第二课堂、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邀请鲤鱼灯传承人进校园,近距离聆听鲤鱼灯的故事,了解“制作传承谱系”,感知传统艺术的魅力;参观学校非遗农耕文化展厅,了解非遗、农耕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举办非遗文化书画比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异彩……自2021年以来,一系列的传经典、扬文化的精彩活动在潭口中心小学接连上演。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此外,学校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组建了30余人的教师“鲤鱼灯”团队,并在课后服务开设“鲤鱼灯”社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非遗校园小使者,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参加了‘鲤鱼灯’社团才知道原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鲤鱼和龙头的一甩一摆,都要动作到位,幅度大一点和小一点,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潭口中心小学学生谢亨鸿不禁感慨,“传承非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

除了将“鲤鱼灯”融入校内教学,潭口中心小学还将这项实践课程搬上社区舞台。“每当有社区邀请孩子们去表演时,他们都很激动。”“鲤鱼灯”社团课老师黄秀丽说道。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通过层层选拔加入鲤鱼灯舞队的孩子都感到非常自豪。在社团课上,孩子们认真学习如何制作鲤鱼灯,进行舞灯摆字表演。在课后,他们走进社区,走上舞台,让这项来自家乡的技艺得以“延年益寿”。“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热爱家乡和本土文化。”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

一直以来,潭口中心小学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除了将非遗文化“鲤鱼灯”引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社区外,还把葫芦丝传统民族乐器作为“一校一品”的特色项目实施普及推广,开设围棋、剪纸、吟诵等课程,切实增强学生文化归属感。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围绕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统筹开设阅读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诗词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文化寻根”与历史民间故事搜集等特色活动。

潭口中心小学:“三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学校还加强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的梳理总结,开展“琢玉大讲堂”“校歌合唱”比赛等活动,精心打造独具校本特色的“玉”文化,构建“善·琢”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大文化、大课程、大课堂”融为一体的育人模式。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潭口中心小学将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师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前沿阵地。

来源:赣州蓉江新区社管局、潭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