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累计培训学员共7.8万余人
江西
江西 > 教育 > 正文

“没有围墙”的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累计培训学员共7.8万余人

朱晨欣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化先

被形象喻为“没有围墙”的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因为“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的接地气培训模式,一经创办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如今这所走过6年历程的干部学院,党员干部培训数量不断走高,截至7月中旬,干部学院累计开班1800余期,培训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员共7.8万余人。

近日,省委组织部公布2022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结果,学院获得好课程一门、优秀教学团队一个,获奖分量比重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突出课程开发,打造“红色熔炉”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把甘祖昌将军和老阿姨的事迹串联起来,让他们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而我就像村民一样融入其中,既真实又感人。”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人事科副科长程琪涵对采茶剧《并蒂莲花》赞不绝口。

建院伊始,学院就把课程建设作为立院之本,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不断开发党性教育课程,从最初的“一课一剧”,到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课程43门,其中《红土地上话初心》《信仰万岁——脚写血书刘仁堪》《初心如炬——将军故里红色印记》3堂党课先后获评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紧扣党史人物,开发精品党课。学院深挖甘祖昌、龚全珍、刘仁堪、贺国庆等英模人物的故事,抽调精干人员成立课程开发团队,研发《走进将军农民甘祖昌》《赓续百年红色基因——莲花一支枪》等课程。学院还与新疆军区、地方院校合作,把课题转化为课程,开发了《毛泽东的莲花三天》《甘祖昌将军的家风》等课程。

创新呈现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学院编排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村民白天种地、务工,晚上聚集祠堂,用浓浓的乡音、真挚的感情演绎甘祖昌、龚全珍的感人故事。

贯通历史现实,激活“红色引擎”

小暑时节,一群来自南昌的中小学生在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礼堂里,聆听莲花一支枪的故事,又津津有味地翻阅着连环画《莲花一支枪》。为了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形式,学院还组织编著出版《将军当农民》等革命传统教育系列连环画。

一座拱洞大小不一的老桥横卧在南溪河上,学院青年教师孙文道介绍,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五福桥,本来有7个拱洞,因年久失修,其中两个坍塌了,给村民出行带来困难。上级部门拨付3万元重修五福桥,甘祖昌将军经过仔细勘察,改“七拱桥”为“六拱桥”,节省了1万余元。他用剩余资金又修了11座小桥,为后人留下了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佳话。

据介绍,甘祖昌将军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当年留下的一个个民生工程,现在都是一个个特色课堂。每堂课从故事的地点入手,深层次、多角度还原党史人物、挖掘故事新意,不求宏大叙事,但很重视把细节讲到位,让故事“活起来”。学员们都说,这种现场教学非常生动、很有说服力。

引进群众“教员”,搭建“沉浸式课堂”

不仅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而且百姓齐参与,人人是教员。

在沿背村虎形岭、在共大茶厂、在农家磨坊,学院组织开展户外农事劳动体验活动,重温甘祖昌将军开荒的往事,体验将军当年植树、种菜等劳动,引导党员干部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创业、一心为民的精神。

在学院带动下,沿背村村民开办了50多家民宿,每年参加“讲本地红色故事”比赛。学员入住村民家,与村民促膝长谈,在沉浸式体验中,学员打开心扉、结下朋友。“没有围墙的教学模式,与百姓同吃同住更能有效地沟通,有利于了解村民需求和愿望。”省委军民融合办信息统计处处长江肖敏如是说。

龚全珍的邻居谭玉凤上台扮演“老阿姨”,甘祖昌将军的外甥、沿背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昔林老人当起了访谈课嘉宾,从小便跟随甘祖昌将军修渠架桥的刘金娇成了“村情顾问”……他们就是学院一直永远不走的“教员”。

“学院打破了传统教学‘有形’的围墙,更打破了干部和群众之间‘无形’围墙,使学员身临其境,不仅学习了解了鲜活的党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党性熏陶,汲取了书本上没有的智慧和力量。”甘祖昌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林俊江说。